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林业   31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多种松皮小蠹生物学、发生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其侵入规律是首先侵入新倒木、伐根,然后侵入衰弱木;只有在猖獗发生时,才侵入健康活立木;其发生规律是首先发生在立地条件差、树势生长衰弱、林内卫生不好的林分中,林缘、林间空地重于林内.其可持续控制的对策应该是在可持续控制的理论指导下,建立较稳定的森林生态环境,根据该类害虫的侵入和发生规律,将防治工作贯穿于营林生产全过程,特别是要及时清除虫源基地和该类害虫的一切滋生条件.  相似文献   
32.
不同杨树品系对青杨天牛抗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西部三北防护林的主要蛀干害虫青杨天牛 (Saperdapopulnea)近 5年发生的初步情况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和研究 ,结果显示 :杨树品系白林 2号在白城地区 ,白城 41和辽杂 2号在双辽地区以及白林 3号和引进的新品系 392 0在松原地区是抗青杨天牛的优良杨树品系 ;同时确定了 3年生、6年生和 1 2年生的小×黑青杨天牛的发生量差异极显著 ,6年生的青杨天牛发生最重 ,其次为 3年生 ,1 2年生危害较轻 ;青杨天牛在树冠的垂直分布上差异显著 ;树冠的上层受害最重 ,中层略轻 ,下层受害最轻  相似文献   
33.
本文对云杉八齿小蠹化学生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云杉八齿小蠹在中欧的大面积爆发激发了广大林业科学工作者对其化学生态学的广泛研究。在寻找寄主的过程中,雄性找到寄主后释放化学信息物质吸引雄性和雌性的聚集。开始发起进攻的小蠹在找寻寄主的过程中能利用寄主树脂作为利己素,并能够在体内解毒后合成可被利用的化学信息物质。在云杉八齿小蠹雄性的中肠中,我们发现9种单萜类化合物,主要是反式马鞭草烯醇和2-甲基3-己烯2-醇,这两种物质被认为是云杉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的主要成分。小蠹二烯醇的含量虽然很低但是能显著提高马鞭草烯醇和2-甲基3-己烯2-醇的野外诱集作用。马鞭草烯酮和小蠹烯醇是反聚集信息素,在调节攻击密度和树皮下的种群密度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寄主抗性、信息素成分和小蠹虫行为之间的关系。野外生测的结果证明利用信息素防治云杉八齿小蠹是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4.
昆虫信息素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昆虫信息素是由昆虫体内产生、具有引诱昆虫行为反应的化学物质,其人工合成化合物称为引诱剂。昆虫性引诱剂是一种无公害的杀虫剂,其特点是灵敏度高、防治效果好、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使用方便。利用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梨小食心虫(Garpholitha molesta)、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等农林害虫的性引诱剂防治相应的害虫已获成功,并且防治效益好,成本低廉,证明应用昆虫性引诱剂监测和防治害虫很有应用前途。  相似文献   
35.
黄刺蛾生物学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刺蛾在吉林省一年一代,以予蛹在茧内越冬,翌年5月下旬于茧内化蛹,6月中旬开始羽化。成虫羽化与当年10℃以上积温存在密切关系,其关系式为:Yc′=-58.483+0.214×i′(xi为当年10℃以上积温、Yi为羽化百分率)  相似文献   
36.
松纵坑切梢小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纵坑切梢小蠹(Blas tophagus piniperda L.)属鞘翅目,小蠹虫科。亦称松纵坑剪枝小蠹、松小蠹等。是松林主要害虫之一,对衰弱木和濒死木为害极为严重,也有为害健康木的。在成虫补充营养时严重为害当年新梢,其交尾、产卵及幼虫期为害衰弱和濒死树木干部的韧皮部,严重时可造成大片林木枯死。  相似文献   
37.
<正> 榆紫叶甲赤眼蜂(Asynacta ambrostomaeliao,sp.na.)(新种)是榆紫叶甲主要天敌之一。该蜂具有分布广、适应性较强、寻搜寄主能力强、繁殖速率快等特点,在榆紫叶甲综合防治中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因此,我们对其生物学及林间释放效果进行了研究。一、形态特征榆紫叶甲赤眼蜂前人有过研究,但未曾正式发表,并曾被误称为跳小蜂(Docyrtus sp)。1987年廖先生将此蜂定为新种,并发表于“中国经济昆虫志”第34册,210页。  相似文献   
38.
39.
应用信息素监测云杉八齿小蠹的扬飞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2—2005年,应用聚集信息素对云杉八齿小蠹成虫的扬飞规律进行了监测。全年扬飞曲线头出现两次扬飞高峰,证实云杉八齿小蠹的越冬成虫和新羽化出的成虫都能对信息素发生强烈的聚集反应。日诱捕反应节律的观察表明:云杉八齿小蠹虽然多数时间在寄主树皮内营黑暗生活,但仍然具有日间活动昆虫的特点,其活动规律主要受林问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松纵坑切梢小蠹信息化学物质野外诱集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信息化学物质对松纵坑切梢小蠹的林间引诱活性,探讨用信息化学物质防治与监测松纵坑切梢小蠹的方法,2002年利用从加拿大引进的人工合成缓释性聚集信息化合物诱芯以及Lindgren漏斗式诱捕器,在长春市净月潭林场进行了信息化学物质的诱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α-蒎烯同分异构体中有4种对松纵坑切梢小蠹有明显的引诱效果,其中(5% /95%-)α-蒎烯的诱集效果极显著地高于其它几种同分异构体。同时试验了3种信息化学物质壬醛(NL)、桃金娘烯醇(ML)和反式马鞭草烯醇(TV)对(5% /95%-)α-蒎烯的诱集增效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壬醛(NL)和反式马鞭草烯醇(TV)的组合对(5% /95%-)α-蒎烯的增效作用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