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0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34篇
园艺   1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杏果实成熟期糖酸和色素物质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个仁用杏和8个鲜食杏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果实成熟期果肉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可滴定酸,果肉和果皮花色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的含量。根据鲜食杏品种果肉的颜色,将其分为白色果肉组、黄色果肉组和橙黄色果肉组,比较了不同颜色果肉组间糖酸和色素物质含量的差异,并对果肉颜色与各指标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仁用杏品种果肉可溶性总糖含量低于鲜食杏,而可滴定酸含量高于鲜食杏;二者间还原糖含量无显著差异。花色苷仅分布于红色杏品种的果皮组织。除花色苷外,不同杏品种间,仁用杏品种果肉和果皮色素物质含量均高于鲜食杏品种;同一杏品种中,果皮色素物质含量均高于果肉。鲜食杏不同颜色果肉组间果肉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显著。果肉颜色与果肉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相关(r=0.872),与果肉叶绿素、类黄酮和糖酸含量则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2.
氮磷钾养分对板栗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板栗为研究对象,通过氮、磷、钾三因素三水平肥料试验,建立了三元二次关于板栗产量的施肥模型。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板栗均有增产效应。单一元素施肥时,施肥上限:氮肥1.61kg/株、磷肥1.56kg/株、钾肥1.66kg/株。板栗施肥存在NK、NP、PK互作效应。二元施肥时,氮钾肥配合使用N∶K2O=0.8∶1.0,氮磷配合施用N∶P2O5=0.8∶1.0,最大用量为1.8kg/株;磷钾配合使用P2O5∶K2O=0.35∶0.4,最大用量为0.75kg/株。N、P、K最大施肥量为每株N 1.543kg、P2O51.349kg、K2O 1.288kg,目标产量4.61kg。  相似文献   
23.
陕北仁用杏基地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陕北仁用杏基地建设现状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目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4.
5.3 催芽埋根覆膜育苗就是先催芽埋根入圃(方法同前)然后覆盖地膜(也可先覆膜,后埋根)。覆盖地膜可以增温保墒,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抑制杂草的滋生蔓延,促使苗木根系生长,增加光照效应,有效地改变了由于春季低温、干旱造成的出苗率低、前期生长缓慢的状况;尤其在生长期短、春旱低温的旱原地区效率更为明显。试验表明,覆盖地膜后,4月上旬到6月中旬,可以提高耕作层地温3~5℃,促进种根提早10~12d 左右出土,提前10d 进入速生期,土壤含水量可以提高1%~3%,土壤孔隙度提高3%~4%。  相似文献   
25.
对黄土沟壑区旱地条件下"龙王帽"、"白玉扁"的不同花型数量分布及遗传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王帽"的有效花比例高达91.8,具有较大的丰产潜力,宜作为旱地主栽品种;"白玉扁"有效花比例仅为41.2,雌蕊败育率较高,丰产潜力小,仅宜作为授粉品种;花型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遗传力高达0.99),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6.
仁用杏3个生理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对低温胁迫下3个仁用杏品种1 a生休眠枝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和POD酶活性的变化及与抗寒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和P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与仁用杏抗寒性呈正相关关系。但可溶性蛋白与抗寒性相关性较小,不宜单独用作抗寒性鉴定指标。SOD和POD活性与抗寒性相关密切,-24℃时的SOD活性或-28℃时的POD活性可作为快速鉴定仁用杏抗寒性的指标。3个仁用杏品种休眠期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 一窝蜂-53.7℃、优一-50.8℃、龙王帽-36.0℃,其抗寒性排序为一窝蜂>优一>龙王帽。第3期杨向娜等仁用杏3个生理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27.
沙芥愈伤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沙芥种子作为无菌外植体来源时,以0.1升汞消毒10~12min的效果较好.下胚轴和子叶均在MS+2,4-D 0.01 mg·L-1+NAA 2 mg·L-1+6-BA 0.5 mg·L-1+3.0蔗糖+0.5琼脂(pH5.8)中可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NAA 2mg·L-1+KT0.5 mg·L-1+3.0蔗糖+0.5琼脂(pH5.8).  相似文献   
28.
对日光温室内与露地栽培的金太阳杏花期物候、花型、落花落果规律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日光温室栽培比露地栽培的杏树始花期提前33d,花期延长4d,完全花比例低33.25%。经方差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a=0.01),果枝上完全花比例由大到小的顺序露地为中果枝、长果枝、短果枝、花束状果枝,温室为短果枝、花束状果枝、中果枝、长果枝;温室内金太阳杏在落花前期脱落的花大多是不完全花,落花高峰过后脱落的花中大多为完全花,而这些脱落的完全花中,有80%表现为雌蕊枯萎,子房基本未发育。日光温室金太阳杏有2次生理落果,第一次生理落果发生在果实的第一速生期,第二次生理落果发生在果实的缓慢生长期,这一时期正是果实生长的硬核期。  相似文献   
29.
镉胁迫对杨树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以灰杨和青杨为试验材料,以土壤、蛭石、蚯蚓粪(V∶V∶V=3∶1∶1)混合物为盆栽基质,设置0(CK)、20、70、150、300、500mg·kg-1 6种土壤镉浓度,研究了土壤镉胁迫对杨树幼苗生物量、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色素含量及镉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镉胁迫浓度为20 mg· kg-1时,杨树幼苗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小;高镉浓度(≥70 mg·kg-1)胁迫下,杨树幼苗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杨树幼苗不同器官对镉的积累浓度为:根>叶>茎.两种杨树幼苗的生物富集系数(BFC)在镉胁迫浓度为20 mg·kg-1下最大,500 mg·kg-1下最小,灰杨幼苗各器官的BCF均大于青杨;两种杨树幼苗的转移系数(TF)大致相当,在镉胁迫浓度为70mg· kg-1下达到最大值.随着镉胁迫浓度(20~500 mg·kg-1)的增大,两种杨树幼苗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的含量整体均呈下降趋势,当镉胁迫浓度为500 mg· kg-1时下降到最小值;灰杨幼苗叶片中叶绿素a/b值随镉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变化不显著;青杨中叶绿素a/b值先降低后升高,但各处理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杨树幼苗叶片光合作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气体交换参数Pn、Ts、Gs随着镉胁迫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Ci却随镉胁迫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o/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0)整体呈下降的趋势,且变化差异显著.当镉浓度为500 mg· kg-1时,光合作用最低.通过对杨树幼苗光合作用各参数抑制率的比较发现,不同杨树品种之间耐镉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灰杨幼苗生长受镉胁迫的抑制程度小于青杨.  相似文献   
30.
自然越冬过程中花椒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自然降温过程中花椒低温半致死温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5项抗寒性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并用隶属函数法对花椒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花椒低温半致死温度、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3种膜保护酶活性变化都具有较强的规律性;越冬过程中,花椒的抗寒性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与环境温度的相关性显著.说明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变化是花椒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3月中旬花椒的抗寒性最弱,为防止春天天气剧烈变化给花椒带来冻害,应积极采取防寒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