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林业   46篇
  2篇
综合类   49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昆虫资源学与昆虫资源管理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探讨了昆虫资源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以及与其他学科间的关系。指出;包括农林害虫在内的全部昆虫,对人类而言都是重要的可再生性生物资源,昆虫资源学是研究地球上昆虫资源状况,驯化,保护和多维多层次合理开发,昆虫资源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一门应用科学,它是一门重要的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性应用学科,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昆虫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国家政  相似文献   
42.
松毛虫作为新饲料蛋白资源的开发及其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松毛虫饲用研究的进展,并对其作为新饲料蛋白资源的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3.
44.
为探讨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倍半萜内酯分离物L-Ⅱ (主要成分为4β,5β-环氧苍耳素-1α,4α-内过氧化物) 的活性大小,将其与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总生物碱提取物MacSC (主要成分为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的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测试物对试虫均表现较高活性,其中,苍耳倍半萜内酯分离物L-Ⅱ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4龄幼虫的选择性拒食中浓度(AFC50)为23.6 mg/L,活性强于博落回生物碱提取物MacSC(111.8 mg/L);在测试浓度为10 mg/mL时,L-Ⅱ处理组的小菜蛾4龄幼虫仅有4.30%发育为成虫,是对照的6.12%,小菜蛾蛹的羽化率为对照的12.05%,而MacSC的影响相对较低,两值分别为对照的33.89%和56.23%; 在上述测试浓度,L-Ⅱ对桃蚜 (Myzus persicae)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均有较强的忌避作用,24 h忌避率分别为72.03%和74.47%,而MacSC对桃蚜的忌较效果较低(55.50%),对萝卜蚜无忌避活性。说明苍耳倍半萜内酯分离物L-Ⅱ对几种试虫的拒食、忌避和生长发育抑制活性均高于博落回总生物碱提取物MacSC。  相似文献   
45.
本文记述了膜翅目窄腹细蜂科窄腹细蜂属(RoproniaProvancher1886)的4个新种,建立了一个新异名.同时,首次描述了红腹窄腹细蜂(R.rufiabdominalisHeetZhu)的雄性.研究标本均采自湖南省,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学院林学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46.
记述了采自贵州(梵净山)、黑龙江和辽宁的扁蜂科Pamphiliidae齿扁蜂属Onycholyda tukeuchi的两新种:梵净山齿扁蜂Onycholyda fanjingshanica sp.nov.和郝氏齿扁蜂Onycholyda haoi sp.nov.,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南林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47.
记述了中国哈茎蜂族3属6种,含2新种;裂板华茎蜂(Sinicephusincisussp.nov.)及红腹华茎蜂(Sinicephusrufiabdominalis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学院环境与资源系.编制了华茎蜂属及尾茎蜂属已知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48.
记述了中国哈茎峰属8种,含3新种:张氏哈茎峰(Hartigiazhangisp.nov.),黄痣哈茎峰(Hartigiastigmaticalissp.nov.),淡鳞哈茎峰(Hartigiaalbotegularis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学院环境与资源系.编制了哈茎峰属中国已知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49.
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生态风险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生态旅游者逐年增加,许多自然保护区都先后开发了生态旅游。但随着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游客迅速增多,自然保护区出现了一系列因旅游开发而造成的生态风险。从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现状出发,系统地分析了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各种生态风险,并探讨了相应的生态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50.
记述了采自河北省雾灵山区的叶蜂科2个中国新记录属,含1个新种和1个新记录种:中华双突叶蜂Anoplonyxsinensissp.nov.(新种)和黄褐顶脉叶蜂dineuravirididorsats(Retsius)。中华双突叶蜂前翅具2r-m脉、触角长于前翅C脉等与Anoplonyxduplex(Lepeletier)和Anoplonyxpectoralis(Lepeletier)比较近似,但触角端部各节长宽比为6,单眼后区宽长比为3,锯腹片15节且3-13节缝具粗长节缝刺突等与此2种不同。根据中国标本描述了中国新记录属一顶脉叶蜂属属征和黄褐顶脉叶蜂种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