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林业   19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园艺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7个品种秋色叶最佳观赏期明显存在差异,其中‘秋天火焰’自由人枫最先达到最佳观赏期(10月中下旬至10月底),最佳呈色期间对温度要求较高,日平均温度为13℃(变化幅度为9~13℃);其他6个品种最佳观赏期基本一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复色’桐叶槭叶色变化不明显。叶变色期间低温及降雨可加速落叶速度,终止观赏期。7个品种秋叶呈色各异且对外在遮荫等因素灵敏度也不同,其中‘卓越’红花槭对侧遮荫等环境影响因素反应最敏感,光照不同其叶色明显不同;‘复色’桐叶槭对侧遮荫等环境影响因素反应最不敏感;其余5个品种对侧遮荫等环境影响因素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热激蛋白(HSP)在花楸树响应高温胁迫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花楸树引种低海拔地区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以2 ~ 4年生花楸树实生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花楸树SpHSP70-3基因的克隆、系统进化分析、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以及响应高温胁迫的表达机制研究,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对SpHSP70-3基因在高温胁迫下的响应进行了异源验证。  结果  SpHSP70-3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为2 088 bp,编码695个氨基酸;SpHSP70-3蛋白与蔷薇科梨属的白梨PbHSP70同源性最高。内源性表达分析显示:SpHSP70-3基因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在花蕾、初花、盛花时表达量偏低;42 ℃处理花楸树后,发现前6 h SpHSP70-3基因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12 h时表达量增至对照组的12倍,24 h时表达倍数最高,为对照组的19倍。对3个转SpHSP70-3基因拟南芥纯合株系(OE1、OE2、OE3)和野生型拟南芥(WT)进行45 ℃高温处理后,OE1、OE2、OE3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均高于WT,且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均低于WT。此外,SpHSP70-3在转基因株系中的表达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并且其抑制了正调节因子AtHSP70、AtHSP18.2、AtHsfA1D和AtHsfA1A的表达,同时诱导了负调节因子AtHsfB2B的上调表达。  结论  SpHSP70-3在花楸树响应高温胁迫过程中起负调控作用,初步推测SpHSP70-3是花楸树引种低海拔地区响应高温响胁迫机制中的负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24.
无纺布袋控制粗根外溢率为70%~77%,上中部粗根外溢较多,下部和底部外溢较少,应重视管理无纺布袋上20cm位置粗根外溢。无纺布容器栽培能够抑制粗根的过渡延长,大幅度促进北美鹅掌楸毛细根的萌发,并将根系以疏散的形式控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不影响其生长,进而能够大幅提高移栽成活率。无纺布容器栽植2~3年苗木,除因实生个体抗寒性较弱在春季倒春寒出现抽干梢(基部仍存活)外,移栽成活率达100%。在3~5年培育周期内,无纺布容器能保存完好,能够将北美鹅掌楸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移植后立即恢复生长,不影响观赏效果,并能够立即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无纺布容器内北美鹅掌楸生长情况与双容器苗木生长情况相当,而无纺布容器(一次性使用)成本较双容器低廉,适合当前我国苗圃生产国情。  相似文献   
25.
观测结果表明,在正常的天气条件下,繁育栽培的三批北美鹅掌楸实生苗生长二、三年后冻害级别多为0-1级,且多为细小侧枝存在抽梢现象,苗木保存率达到98%;严寒条件下,北美鹅掌楸苗木保存率可达80%以上.所引三批北美鹅掌楸各种源种子繁育的苗木,在山东区域内基本适应,并均具有较强的抗性,且以俄亥俄州种源的北美鹅掌楸实生苗抗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26.
为建立北京花楸组织培养高效繁殖技术体系,本试验以新抽生枝条的顶部带芽茎段为材料,探索了基于MS培养基的不同外源激素配比对北京花楸不定芽分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6-苄氨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是影响北京花楸不定芽增殖的主要因素,吲哚丁酸(IBA)是影响根分化的主要因素。北京花楸的最佳芽增殖培养基为MS+1.25 mg/L 6-BA+0.25 mg/L NAA+0.25 mg/L IBA+30.0 g/L蔗糖+7.0 g/L琼脂粉(pH值为5.8),可使平均出芽数和平均有效出芽数(芽高≥0.7cm)达到26.50个和5.0个以上。北京花楸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1.25 mg/L IBA+30.0 g/L蔗糖+7.0 g/L琼脂粉(pH值为5.8),可使生根率达93.33%。建立的炼苗方式可使移栽成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27.
栽培实践表明,苗圃建立初期,双容器培育方式最昂贵、大田裸根培育方式次之,无纺布袋容器培育方式成本最少,双容器育苗的综合成本分别约是无纺布袋育苗及大田裸根育苗方式的1.5~2倍。但利用双容器培育技术,可在第1个育苗周期内收回成本。自第2个育苗周期开始,双容器培育成本较大田培育成本降低22.3%~34.9%,无纺布容器培育成本较大田培育成本降低19.6%。双容器培育苗木的单株收益超过其他两种培育方式的相应收益的20%。城市绿化树种双容器培育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8.
假植对北美鹅掌楸生长量的影响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北美鹅掌楸苗木立即定植和假植后定植的苗木高、枝下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进行了对比分析显示:假植对北美鹅掌楸苗木的高、枝下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影响极显著,其平均生长量分别是立即定植的北美鹅掌楸苗木相应平均生长量的69.16%、66.12%、62.63%和29.84%。北美鹅掌楸不宜假植,移苗后最好立即栽植。  相似文献   
29.
为提高三桠乌药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成效,以河南、山东天然分布的7个三桠乌药群体的种子为材料,对其5个表型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三桠乌药种子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丰富变异,MP1天然群体种子的长度、宽度、体积和表面积与其它6个天然群体的相应性状均存在差异,且达到极显著水平;LS群体与MP1、MP2群体,MP1群体与其它6个群体的种子体积也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个三桠乌药天然群体种子的5个表型性状与其采集地的海拔、经纬度、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均存在一定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距离为2时,可以明显将7个群体分成4组:第一组包括MP1,第二组包括LS,第三组包括QX、MP2和MP3,第四组包括ZY和LC。昆嵛山MP1和崂山LS天然群体资源对整个三桠乌药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创新利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0.
北美红花槭引种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国内对北美红花槭引种研究及园林应用进行了综述,为该树种的开发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