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林业   9篇
  1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开发的13对楸树SSR引物,对其在近缘物种滇楸中的可转移性与应用进行研究。将13对楸树SSR引物对75份滇楸无性系进行PCR扩增,所使用的引物对滇楸的扩增成功率与引物多态性比例均为100%,表明楸树SSR标记对近缘种滇楸具有较高的可转移性和多态性。共检测到76个多态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364 4个,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50 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013 2~0.833 5,平均值0.446 8,结果显示滇楸无性系中遗传差异处于中间水平,各无性系之间亲缘关系较近。UPGMA聚类将75个无性系划分为5个类群,类群中地域性聚集不明显、亚群地域性聚集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课题组早期创制的楸树种内杂种和种间杂种为试验材料,比较杂种间多年的生长性状及光合生理生化特性。旨在明晰楸树种间和种内杂种的生长及光合能力差异及其原因,探究杂种叶片氮素利用及分配与光合效率的潜在关系,为楸树栽培及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种内杂种(楸树×楸树,Cbb)和种间杂种(楸树×滇楸,Cbf)1~5年树高和1~6年胸径及6年生时的叶片氮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光响应曲线,FvCB生化模型(Farquhar、von Caemmerer和Berry提出的生物化学光合模型)拟合CO2响应曲线,分别计算了表观光合量子效率(AQY)、光补偿点(LCP)等气体交换参数及最大羧化效率(Vc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等光合生理生化参数。并计算出光合系统(捕光系统,羧化系统和生物力能学组分)氮素分配比例。【结果】方差分析显示2年生以上的种内杂种Cbb树高和胸径均显著大于种间杂种Cbf。种间与种内杂种间叶绿素总量没有显著差异,但Cbf叶绿素b显著高出Cbb15.08%,Cbb的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总量比值均显著大于Cbf。Cbb具有更高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最大羧化效率和暗呼吸速率,表明了Cbb具有更强的光合能力。种间与种内杂种间叶片氮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Cbb光系统氮素分配比例相对较高,同时具有更高的光合氮素利用效率,这可能是其高光合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相关分析表明楸树杂种光合氮素利用效率与氮素在羧化系统及生物力能学组分中的分配比例呈显著正相关;种内杂种Cbb光合氮素利用效率与其胸径具有较好的(R2=0.531)正向线性关系。【结论】1)楸树种内杂种(楸树×楸树)对本地环境(中原地区)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致使其生长势显著优于种间杂种(楸树×滇楸);2)相对于云贵高原,中原地区更长的日照时间和更高的7月均温可能促使了楸树×楸树形成适应高光合辐射环境的响应机制(高水平Chla/b和Car/Chla+b);3)楸树×楸树光合系统更高的N分配比例及高效的N素利用效率提高了其光合能力;4)楸树种间杂种中滇楸所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不具有适应中原地区环境的调控机制,这是楸树×滇楸在生长和光合生理方面均劣于楸树×楸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以2015年采自西藏的3个不同群体的砂生槐种子为研究对象,对4种不同外源物质处理下砂生槐种子萌发相关多项指标和已萌发种子的胚芽和胚根长度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期获得最佳的促萌方法。结果表明:1)4种外源物质处理中H2SO4对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发芽率最高可达对照的29倍,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最高可达对照的33~73倍,其他3种化学物质处理作用较弱,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且不同群体对同一处理的反应不同。2)群体5的萌发指标在对照处理下显著高于群体1和群体3,在外源物质处理下种子萌发指标按增幅大小顺序为群体1群体3群体5,胚芽和胚根长度缩短程度按大小顺序为群体1群体3群体5,群体1最敏感,群体5不敏感。3)群体1和群体3最佳促萌处理为98%的H2SO4,发芽率分别可达58%和39.33%,群体5的最佳处理为80%的H2SO4,发芽率可达48%,且以上浓度下对应群体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达最大值,其他3种外源物质亦有与群体对应的最优处理浓度,同一外源物质处理下,发芽率最高的处理浓度与其他指标的最优处理浓度不一定相同,过高的温度、过高浓度的激素和酸处理对胚芽和胚根长度有负面作用,在促萌育苗方面应综合考虑选择。  相似文献   
14.
楸树良种‘宛楸840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宛楸8401’是由自然选优育成的楸树良种,通过嫁接和扦插等无性繁殖方式繁殖。5年生时树高和胸径平均为7.41和7.34cm,较对照‘大叶金丝楸’高23.5%和15.6%;15年生时胸径和单株材积平均达26.9cm和0.43m3,而材质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该品种具有速生、材质优良、抗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楸树无性系苗期N素利用差异和高产无性系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素是世界农林业生产中消耗量和浪费量最大的元素之一,且世界上大部分农业土壤和森林土壤N素匮乏,是作物高产和林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王忠,2000;黄建国,2003;王新超等,2004;樊瑞怀等,2009a).在林业生产实践中,人工林抚育较少采取施肥措施,经常在贫瘠的土地上造林,即使施肥也会造成土壤和水体的严重污染. 长期以来,在林木育种研究方面,较少注意营养性状的遗传差异,忽视了对耐养分胁迫基因型的评价和筛选,因此,对高效营养利用基因型的选育便显得尤为重要(严小龙等,1997;管玉霞等,20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