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5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林业   206篇
农学   143篇
基础科学   175篇
  169篇
综合类   1070篇
农作物   136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640篇
园艺   223篇
植物保护   73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在目前我国工农业生产的条件下,采取一定的农业措施来减轻SO_2对农作物的危害是必要的,例如,采用抗污染的农作物品种就是一种有效的办法。美国现已育成抗O_3的烟草品种用于生产,收到良好的效果。国内这方面的工作尚少。 利用污染现场对现有作物品种进行筛选鉴定,有可能较为迅速地选出抗性和丰产性较好的品种,满足当前生产的需要。这种筛  相似文献   
62.
研究光照玉米幼苗顶部叶片产生的系统信号对底部叶片光合诱导过程的影响,探讨玉米叶片对光斑高效利用可能机制.以玉米(Zea mays L.)幼苗为试验材料,光照其顶部叶片,其余叶片处于遮蔽状态,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玉米幼苗底部叶片光合诱导过程.通过预先光照玉米幼苗顶部叶片,底部叶片光合诱导过程从最低值到达最高...  相似文献   
63.
<正>农业行业标准NY/T 1640—2021《农业机械分类》于2021年11月1日正式实施,与上一版标准相比,产品分类原则与方法进行了一些调整,产品品目的设立与划分出现一些变化。比如播种机械产品,在开展推广鉴定和农机购置补贴的产品品目确认时,有时较难判断,不知将一款播种机产品该归入哪个品目。下面结合新旧标准对照以及不同产品结构差异等方面谈一些看法。一、播种机械产品基本情况截至2021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了72%,主要粮食作物播种作业几乎都实现了机械化,其他作物种植正在逐步实现机械化。  相似文献   
64.
不同灌溉方式对苹果园土壤水分动态、耗水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为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对苹果园土壤含水率、生育期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05年4~11月在密云水库上游地区新城子蔡家甸有机苹果基地布设了3种灌溉方式(管灌、滴灌和微喷灌)及对照(不灌溉)共4个处理、3个重复的对比试验.分别在苹果树开花期、枝条速长期、成熟期和封冻前灌水,依据不同灌溉方式的灌溉效率以及田间土壤实际含水率等因素确定灌水量.结果表明:(1)在3种灌溉方式处理中,微喷灌、滴灌处理的0~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较高,入渗深度在80 cm以内,未产生水分深层渗漏.管灌向下入渗深度大于微喷灌和滴灌,达到120 cm.(2)在整个生育期内,微喷灌和滴灌处理比管灌节约灌水量分别是31.99%和49.83%;微喷灌和滴灌条件下果园耗水量较管灌分别减少11.52%和12.49%.(3)从产量来看,微喷灌、滴灌、管灌产量分别比对照高25.74%、9.99%和0.78%;微喷灌产量达到51 000 kg/hm2;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且达到9.288 kg/m3.总体看来,微喷灌是相对较好的节水增效灌溉方式,值得在果园灌溉中应用.  相似文献   
65.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条件下添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蛋鸭肠道形态结构和十二指肠IgA的影响。试验选用400日龄健康金定蛋鸭24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NT组(温度22~26℃),HS组(温度33~37℃),NT组和HS0组饲喂基础日粮,HS300组和HS600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EGCG 300 mg/kg和600 mg/kg。试验共计4周。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热应激蛋鸭的肠道形态结构有所改善,其中十二指肠和空肠结果较好;(2)HS0组十二指肠的黏膜Ig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HS300组、HS600组可一定程度提高十二指肠的黏膜IgA含量,但与对照组、HS0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6.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都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助力乡村事业的发展。如何依托现有的农村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地做好乡村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关注的难题。本文以江西省乐安县湖溪乡梅溪村为研究区,对梅溪村目前的产业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索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规律,为改善该区耕地集约利用方式,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及其12个盟市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揭示其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 ①从全区层面分析,1985—2018年期间,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集约度总体呈增长态势,耕地集约度由63.30增长至88.12,增幅高达39.21%,耕地集约利用总体呈波浪式增长。②从空间层面分析,通过自然分界法将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巴彦淖尔市和呼伦贝尔盟为高度集约型(Ⅰ级),锡林郭勒盟、兴安盟、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为较集约型(Ⅱ级),呼和浩特市为一般集约型(Ⅲ级),赤峰市、通辽市为较粗放型(Ⅳ级),乌兰察布市、包头市、乌海市为粗放型(Ⅴ级)。③从驱动因素分析,人均GDP、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用于农业支出以及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对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集约利用具有显著正向驱动作用,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城镇化率以及治理水土面积对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集约利用具有显著负向驱动作用。[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集约度总体呈增长态势,未来应规范耕地流转,加强耕地用途管控,协调产量与生态的关系,进一步提高耕地集约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68.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对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营养元素(TN、NH4+-N、NO3--N、TP和TOC)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系统研究了沉积物碳-氮-磷两两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及其环境意义,并对乌梁素海沉积物的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TOC/TN比平均值为12.70,反映出有机质来源可能是湖泊水生生物和陆源输入,其中外源输入略占主导;TOC/TP比值高于TOC/TN,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主导着TOC/TP比值的变化趋势;TN/TP比值的分布表现出与TOC/TP比值相似的变化特征。有机污染评价结果显示,全湖的有机指数均值为0.42,处于尚清洁状态,w(ON)的均值为0.17%,属于有机氮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69.
不同草田轮作模式对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南旱区10年生苜蓿草地上进行了为期3a的27种不同草田轮作模式试验,研究了土壤有机质、氮、磷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保持生长的对照苜蓿草地相比,苜蓿草地实行草田轮作后,有机质持续下降,轮作第1,3a的马铃薯,第2a的春小麦对土壤有机质有明显影响,马铃薯连作模式使土壤有机质降幅最大;不同轮作模式的土壤全氮变化有较大差异,谷子和春小麦等禾本科作物单一连作模式对土壤氮素造成偏耗;不同轮作模式碱解氮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轮作作物产量水平直接影响土壤碱解氮含量的高低。全磷呈先降后升又降趋势。作物轮作能够提高苜蓿草地土壤氮、磷有效性。为了高效、协调和可持续地利用水肥,应选择合理的草田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70.
覆膜抑制土壤呼吸提高旱作春玉米产量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为从农田碳通量角度揭示地膜覆盖种植方式的增产增效机理,于2011年在山西寿阳旱作农业野外试验站对覆膜和露地春玉米田,进行了表层土壤温湿度、土壤呼吸和净碳交换规律及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与露地处理相比较,覆膜处理全生育期表层土壤含水率提高了18.7%,前期可平均提高表层土壤温度1.67℃。覆膜和露地处理土壤呼吸变化规律总体一致,但前者的温度敏感系数Q10比后者低,且中后期前者排放的碳仅为后者的61.7%,说明采用覆盖地膜种植方式有利于农田土壤碳管理。前期和中期覆膜处理绿叶面积指数比露地处理平均高0.81 m2/m2,后期覆膜处理衰老较快,收获时比露地处理低1.00 m2/m2;露地处理在前期和中期日均净碳通量平均比覆膜处理大0.04 mg/(m2·s),而后期仅小0.02 mg/(m2·s),这是造成2处理最终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差异的根本原因。在地上干物质积累和地下干物质积累方面,覆膜处理始终比露地处理高,收获时差值分别为269.7和38.6 g/m2。露地处理每公顷少收春玉米籽粒1 348 kg。由此可见,覆膜种植可提高表层土壤温湿度,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抑制土壤呼吸,促进碳积累,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更有利于土壤碳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