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1年生两面针扦插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处理对两面针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量、荧光效应、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抑制了植株的正常生长,但轻度胁迫对植株的影响较小,尤其是对于以根部为有效利用部位的两面针影响十分微弱。结合生产实际,综合比较得出,人工栽培条件下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的64%左右符合生产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桂林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探明其特征是:种类丰富,并以草本为主;有较多受国家保护的珍稀种类和被列入国家药典的种类;绝大多数种类生于海拔500~1 000 m;多数种类集中在天然林区;资源分布零散;利用部位以全草类、茎类和根类药材为主。并对其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比较不同授粉方式对罗汉果坐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农户筛选出合适的罗汉果机械授粉方式。结果表明,在5种授粉方式中,使用电动喷粉器、手动喷粉器喷粉式授粉和人工点花授粉的坐果率分别是93.94%、92.67%和94.19%,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使用电动喷雾器和手动喷雾器授粉的罗汉果坐果率为60.95%和62.45%,与人工点花授粉的存在显著差异;面粉是较好的喷粉式授粉的花粉填充辅料,面粉与罗汉果花粉重量比为10/1时,使用电动喷粉器进行喷粉式授粉,罗汉果坐果率可达93.75%,坐果率、果实品质与人工点花授粉的均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生产成本、操作舒适性,在罗汉果人工机械授粉过程中可优先使用电动喷粉器作为授粉工具。  相似文献   
14.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广西美登木的光合生理特性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西美登木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日最大净光合速率[6.29μmol/(m2.s]值出现在13:00左右;广西美登木的光补偿点[LCP,22.224μmol/(m2.s)]较高、光饱和点[LSP,659.785μmol/(m2.s)]较低,对光的适应范围较窄,且日平均净光合速率较低,光合能力较弱。因此,在迁地保护时需选择在有一定荫蔽度的疏林下种植。  相似文献   
15.
以人工栽培两面针为研究对象,从形态特征、生境条件、物候期、有效成分、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发育规律进行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两面针在中亚热带桂林雁山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植株能正常生长及开花结果;人工栽培两面针5年后可采收,最佳使用部位为根部。  相似文献   
16.
以泥炭土、木糠、林下腐殖土和珍珠岩为基质进行配比,设计6个基质配比处理,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案,在林下进行金线莲栽培基质选择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金线莲林下栽培的基质。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基质对金线莲成活率影响较大,林下腐殖土是最适合金线莲生长的栽培基质,处理3(由林下腐殖土栽培金线莲)的成活率(88.67%)最高,植株鲜质量最大,茎粗、叶长和叶宽的数值也最大。研究结果为金线莲林下栽培提供良好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广西金线莲野生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走访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的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Lindl.)野生资源分布现状、生态特征和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金线莲在广西分布较广,除西部石灰岩地区未发现金线莲分布外,广西大部分非石灰岩山区的常绿阔叶林都分布有金线莲。广西西部石灰岩山区分布着另一种开唇兰属的兰科植物,外观与金线莲相似。金线莲适生于阴凉湿润的生态环境中,常生长在山涧常绿阔叶林的腐殖质层中,植被覆盖较好,郁闭度大,乔木覆盖度70%~90%,光照强度350~2 500lx,相对空气湿度70%~85%。其生境的乔木树种主要是壳斗科、桑科、樟科、木兰科、五加科植物。生境遭受破坏和人类过度采挖是导致广西野生金线莲濒危的主要原因,应采取各种有效应对保护措施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采集7份不同产地甜茶叶片的FTIR图谱,结合相关性系数和二阶导数方法对其红外光谱特征进行指认,并比较各供试甜茶的红外指纹图谱及甜茶苷含量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依据不同产地甜茶红外指纹图谱特征,可以将其归结为3大类Ⅰ类包括:金秀、荔浦、平南、象州及永福等地的甜茶,相关系数在0.992~0.999间;Ⅱ类包括第Ⅰ类型以外的广西其它采集地区的甜茶,相关性系数主要集中在0.984~0.990之间;Ⅲ类包括广东分布区,该区甜茶与广西分布区甜茶的相关系数均在0.986以下。供试甜茶与甜茶苷标准品的光谱特征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甜茶甜茶苷含量有较大差异。其中,广西金秀和广西平南产的甜茶叶片中甜茶苷含量最高,广西岑溪产的甜茶叶片中甜茶苷含量最低。所以,运用FTIR技术可以对不同产地甜茶进行分析并快速鉴别出不同产地甜茶中甜茶苷含量差异。本研究结果对广西地区甜茶的引种驯化和合理开发利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对金线莲的组培快繁和林下仿野生栽培提供技术支持,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栽培基质、覆盖稻草和避雨措施对金线莲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基质和避雨措施对林下栽培金线莲成活率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覆盖稻草对金线莲成活率影响不显著;栽培基质对林下栽培金线莲鲜重和茎长的影响显著(P0.05),避雨措施和覆盖稻草对金线莲的鲜重和茎长无显著影响。金线莲林下栽培的有效措施是基质选用药渣,在基质上铺一层稻草和进行避雨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