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8篇
农学   1篇
  22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41.
不同立地及间伐强度对马尾松人工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立地及间伐强度对马尾松林生长的影响,在桂西北田林县西部选择6年生马尾松人工幼林设置固定监测样地,即间伐强度30%、25%、20%和0%(ck为对照)依次为A区1 050、1 125、1 200、1 500株.hm-2;B区1 400、1 500、1 600、2 000株.hm-2;C区1 500、1 600、1 700、2 125株.hm-2。经过连续5a的观测,当林分生长至11年生时得出如下结果:1)A区间伐强度20%以及B区和C区间伐强度分别为30%对胸径生长较大,分别比不间伐提高2.2%~10.5%;2)A区、B区和C区间伐强度依次为20%、25%和30%对树高生长较大,分别比不间伐提高0.6%~6.3%;3)A区间伐强度20%以及B区和C区间伐强度分别为30%对单株蓄积生长较大,分别比不间伐提高3.1%~24.9%,但林分单位面积蓄积则分别比不间伐下降5.9%~24.2%。  相似文献   
42.
广西滨海红鳞蒲桃群落的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广西滨海红鳞蒲桃群落内选择不同立地建立标准地,进行土壤(0~60 cm土层)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为0.815 6~0.985 6 g·cm-3;总孔隙度为51.63%~61.06%,其中非毛管孔隙度约占1/4~1/3;通气度为15.67%~21.84%;饱和、毛管及田间持水量依次为30.77%~41.85%、25.43%~40.66%和23.65%~37.93%。(2)土壤p H值为3.81~4.44;有机质含量2.17~23.41 g·kg~(-1);全N、全P、全K含量依次为0.41~1.24、0.07~0.12、0.73~1.38 g·kg~(-1);水解N、有效P、速效K含量依次为24.4~82.1、2.22~3.86、10.07~46.66 mg·kg~(-1)。(3)广西滨海红鳞蒲桃群落土壤疏松、通气性较好,但持水能力较差;土壤有机质以及N、P、K养分含量偏低,尤其是P和K含量严重贫乏。  相似文献   
43.
为了探明气象要素随海拔高度的分布规律,在大青山林区范围内选择代表性的地段,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要求,设置4个不同海拔高度的气象观测站,经过连续7 a主要气象要素的对比观测,得出如下结果:1)该林区年平均气温为18.3~21.3℃,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其递减式为y=-0.0056x+22.605.2)年平均土壤(0、5、...  相似文献   
44.
不同林龄秃杉人工林凋落物储量及其持水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广西南丹山口林场不同林龄(8、14和28年生)秃杉(Taiwania flousiana)人工林凋落物的储量及其最大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等水分特征参数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秃杉人工林凋落物储量为1.31—7.39t·hm^-2,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大。各林分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大小依次为28年生(22.35t·hm^-2)〉14年生(11.83t·hm^-2)〉8年生(3.54t·hm^-2)。8、14和28年生秃杉人工林凋落物的最大持水率分别为270.2%、292.8%和302.4%。3个林分凋落物的吸水速率均随浸泡时间的增长按方程WA=a+b·t^-1下降。  相似文献   
45.
庆远不同植被类型地表径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地表径流的测试研究是森林水量平衡研究的重要一环。其数值的大小,反映了不同森林类型蓄水、保水和调水的功能,因此,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地表径流的形成及变化趋势,对于评价不同森林涵养水源的效益,有重要意义。现将1983-1988年在庆远林场的观测资料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6.
对广西上思县平广林场连续年龄系列(1-6年)巨尾桉人工林生长量进行测定,并估算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巨尾桉连续年龄系列胸径年总生长量为4.0-15.3 cm,年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为3.4、2.6 cm;树高年总生长量为5.0-19.2 m,年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为4.3、3.2 m;林分立木年总蓄积量为7.7-289.7 m3·hm-2,年平均蓄积量和连年蓄积量分别为33.6、48.3 m3·hm-2。回归分析表明,胸径、树高和林分蓄积年总生长量分别与树龄呈紧密的对数和直线关系(R2=0.9638-0.9898)。因此,可根据不同树龄段估测其胸径、树高和林分蓄积年总生长量。本研究中,当林分生长至6年时,其产出∶投入=2.3∶1.0,年均纯经济收入达12246元·hm-2。  相似文献   
47.
为探明桉树(Eucalyptus sp.)人工幼林树叶的主要养分含量,在广西桉树主要种植区内选择桉树幼林树叶进行了养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桉树幼林树叶N含量为15.56~26.56 g/kg,P含量为0.51~1.03 g/kg,K含量为6.04~13.17 g/kg,Cu含量为3.29~8.50 mg/kg,Zn含量为12.82~24.38 mg/kg,B含量为29.84~43.90 mg/kg。从桉叶营养含量来看,广西大部分地区桉叶的养分含量比较充足,但桂西地区德保县桉叶的P、K和田东县桉叶Cu含量存在亏缺现象,建议在施肥时适当添加P、K和Cu,以保证桉树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48.
本文对广西大明山天坪采伐区天然次生林中9个优势树种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次生林的优势种群为罗浮栲、拟赤杨、大果蜡瓣花、光叶石栎、粗皮桦和毛桂等;2.不同树种种群的大小结构类型明显不同,常绿树种种群属增长型和稳定型,而落叶树种种群属于始衰型和中衰型;3.罗浮栲、拟赤杨、千年桐、光叶石栎和羊角杜鹃的种群分布格局趋于随机型,而大果蜡瓣花、毛桂、长叶木姜子和粗皮桦种群趋于集群分布;4.种群分布格局随大小结构变化具有由集群型向随机型过渡的倾向。  相似文献   
49.
本文研究了广西岑溪县七坪林场常绿阔叶林和杉木人工林的林冠截留量、冠流和茎流量以及降雨、冠流和茎流中养分元素的含量。并分析比较了降雨在针、阔两种森林中的养分淋溶作用。对了解桂东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产力的研究及林业的合理经营,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森林小气候是森林生态效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常规气象观测方法,于2006—2010年在木论自然保护区典型森林内及其空旷地(林外)建立气象观测场,进行了主要气象要素的同步对比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内年平均太阳辐射能为107.8×104 W/m2,占林外的5.3%。(2)林内年平均气温及年较差依次为16.3℃和17.2℃,均比林外降低0.2℃。(3)林内0~20 cm土层年平均温度为16.7~17.1℃,分别比林外同一土层降低0.9~2.0℃;年较差为12.7~15.8℃,分别比林外同一土层降低3.2~4.4℃。(4)林内年平均降雨量及林冠截留量分别为1 275.7 mm和415.6 mm,分别占林外降雨量的75.4%和24.6%。(5)林内年平均蒸发量为293.3 mm,占林外的57.9%。(6)林内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4%,比林外降低2%。木论喀斯特森林削减了到达林内的太阳辐射能、降低林内温度,使林内温度变化缓和,同时减少了林内降雨量,使林内蒸发量减少等具有良好的小气候效应,但对林内的增湿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