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6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7篇
  4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体育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本文试图从知识经济和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审视体育教学的改革,为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寻找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3.
黄金  朱那 《中国林业》2010,(24):51-51
为了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世界上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森林火灾的监测。随着科技的发展,卫星也应用到了林火的监测中。我们可以借助于卫星的遥感技术以及林火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分析后,得到非常详细的森林火灾数据。  相似文献   
4.
作者以引进的8个桃品种为试材,对物候期、花器官和结果习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阿拉尔垦区引进的桃品种3月中下旬萌芽、露瓣,4月初进入开花期,花期8~10 d。花冠直径存在极显著差异,‘春美’‘春蜜’花冠直径最大。蟠桃品种间花瓣大小差异不显著,普通桃品种间差异显著。‘中农金辉’花瓣横径、纵径和雄蕊数极显著小于其他品种;多数品种雌蕊数为2枚,‘锦绣’雌蕊数为3枚。花粉生活力、萌发率差异明显,‘中农金辉’花粉生活力最高,‘中蟠10号’花粉萌发率最高。引进的桃品种定植第2年结果,长中短结果枝均能结果,‘中农金辉’自然坐果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试验在阿拉尔市八团7连灰枣园进行,采取沟施不同剂量聚氨基酸基保水剂,对比分析不同剂量保水剂对灰枣坐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氨基酸基保水剂5 kg/667 m2、10 kg/667 m2、15 kg/667 m2处理均提高枣吊果实数量;聚氨基酸基保水剂可提高灰枣二次枝上的枣吊数、花序数量、花朵数量和果实数量,以10 kg/667 m2处理效果最佳;聚氨基酸基保水剂可明显提高灰枣枣吊坐果率和二次枝坐果率,以15 kg/667 m2处理提高枣吊坐果率效果最佳,10 kg/667 m2处理提高二次枝坐果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7.
香樟优良无性系快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得油率1.4%以上,其樟油含醇量96%以上、芳樟醇含量93%以上、樟脑含量低于0.1%的三年生香樟,以当年生嫩枝为外植体进行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无菌活体获取率最高的是每年2、3月接种的,1月接种的次之;筛选出适宜香樟组织培养的基本培养基为M S2[M S C a(NO3)2.4H2O 200 m g/L];继代芽培养理想的激素组合为6-BA 3.0~3.5 m g/L IAA 2.0 m g/L,继代周期25~30 d,芽增殖3.5倍,年繁殖数5.31×105;M S2 IBA 3.0 m g/L NAA 1.5 m g/L 氯化胆碱50~100 m g/L是不定根诱导的适宜培养基,生根率达86.7%;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最高的基质是塘泥,成活率达85%。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和总结国内根尖微核相关研究的发展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以“根尖”“微核”为主题词,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借助CiteSpace、NoteExpress和Excel等软件,对1980—2018年间收录的1 016篇文献从发文量与引用量、关键词、研究热点与前沿等方面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根尖微核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可分为起步期(1980—1991年)、增长期(1992—2008年)和衰减期(2009—2018年)3个阶段;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微核”“蚕豆”“微核率”;研究的热点主题集中于遗传毒性及有丝分裂、根尖细胞(蚕豆根尖)、污染指数;有丝分裂是导致微核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研究的前沿,该领域的研究应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海湖湖滨不同土地类型中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可为退化湿地的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青海湖东岸尕海区的湖滨湿地、以及由其退化的草地和沙地这3种土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 ~ 10 cm、10 ~ 20 cm和20 ~ 30 cm的土壤样本,比较不同土地类型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酶活性的差异,运用CANOCO5.0软件对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间关系进行冗余分析(RDA)。结果湿地中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和水溶性有机碳氮的含量显著高于沙地,而土壤易氧化碳和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草地和沙地;对于水溶性有机碳、硝态氮和有效磷来说,湿地和草地显著高于沙地。草地土壤β-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和甘氨酸氨基肽酶的活性较湿地分别显著下降了32.17%、30.90%和39.67%;而沙地较草地分别显著下降了79.22%、73.46%和64.84%。湿地和草地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沙地,但仅湿地的纤维二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沙地。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氮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对其解释程度分别为58.8%和29.4%。水溶性有机碳可以很好解释亮氨酸氨基肽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水溶性有机氮与碱性磷酸酶相关性显著;有机碳则与纤维二糖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湖滨湿地退化为草地和沙地后,土壤有机碳和氮以及土壤酶活性呈现下降趋势,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水溶性有机氮以及有机碳显著地影响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三种甘草下胚轴及子叶节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种甘草维管组织在下胚轴、子叶节区内的排列形式及变化规律一致,但不同的种维管组织排列成不同形式所经过的距离有所不同。下胚轴是根和子叶间维管组织转变的过渡区,而根的初生维管组织与上胚轴的维管组织无直接的联系。在过渡区内外始式的木质部经过后生木质部分离、拉开呈一条直线的过程,然后在子叶节区靠合形成子叶的内始式木质部。在子叶节区子叶迹分化完成,上胚轴维管组织开始分化,同时在子叶迹与上胚轴维管组织之间有芽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