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6篇
林业   33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谈西部生态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生态林规划中,应注意立地以水为主的生态负荷能力,使种植材料的生态习性与立地状况相适应.作好树种选择与树种搭配.扩大乡土树种、本地种源和灌木的种植比例,不要营造大面积纯林.在遗传改良品种的使用上,认为多无性系复合品种和实生繁殖材料,更有利于对本地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2.
13.
关于沙棘栽培中的适地适树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铨  刘明虎 《沙棘》1999,12(3):17-19
“适地适树”是沙棘栽培能否获得预期结果的关键,沙棘栽培中要注意使栽植材料的生物学特性与林地的生态承载能力相适应.分别不同栽培目的,论述了立地和栽培品种的配套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沙棘种群表型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铨  佟金权 《林业科学》1993,29(3):257-261
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 sinensis Rousi)是个遗传结构十分复杂的种群。树型、棘刺、果色、果形、果实大小、种子大小等,均有幅度很大的变异,尚未从种群表型结构角度系统研究。为了探明中国沙棘种质资源状况,了解各种性状变异的幅度和性质,以及性状变异之间的关系,1988年秋,对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中国沙棘天然林,从表型上对其种群结构作了系统调查和分析,为探索中国沙棘的种群分化和演进,为在生产上对中国沙棘进行遗传调控和育种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生态环境建设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未来林业的格局,认为福建省的林木良种工作应拟制多树种、多目标、多种良种类型并举的计划,并广泛收集和保存林木种质资源,建立和发展育种群体。  相似文献   
17.
再谈沙棘栽培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黄铨 《沙棘》2002,15(3):10-12
沙棘是一个种群系统,不同的分类单元或不同的品种,都有不同的特性,沙棘造林时,不能用笼统抽象的概念,代替对不同品种生态特性的具体分析;沙棘造林要从生态学的角度,适地适树适品种,营造生态经济林,以使营造的林分能够可持续发展和利用;适度推广杂交种的沙棘种苗,建立沙棘生态与经济效益兼顾的生态经济林。  相似文献   
18.
对沙棘引种栽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黄铨 《沙棘》2001,14(4):1-4
作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沙棘引种栽培的核心问题是被引材料的生态学特性要与引进地区的生态条件相适应,这样才能达到沙棘引种栽培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黄龙县中国沙棘的性状变异与表型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89年秋季,用样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陕西省黄龙县中国沙棘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探讨了性状相关和主要性状组配情况,分析了主要经济性状变异的频数分布和种群特征。认为黄龙县的中国沙棘,是以主干型、亚圆形的桔黄色果,果柄长在25mm以下,鲜果百粒重在25g以下的植株组成的多态型的种群系统。  相似文献   
20.
中国沙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近20年来,中国的沙棘育种,以“多目标育种、多层次选择、选引育并进、有性与无性繁殖兼用”和“多生态区布点、多单位协作”的理念作指导,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通过对种群的系统调查和种源试验,查明了中国沙棘的种群构成与变异规律;在中国沙棘基础上,通过多层次选择,选育出“红霞”、“无刺雄”等5个沙棘良种;在引进种质基础上,通过多种类型的实生选种,选育出“棕丘”、“无刺丰”等15个无性系品种;经多种组合的杂交试验,确知“蒙古沙棘×中国沙棘”的F1代,有显著的杂种优势,并筛选出理想的亲本组合,应用于杂交种子园的营建;在以不同亲本所作的杂交子代群体中,选育出“华林1号”、“天水1号”等杂种无性系品种。到20世纪末,对所选育的各类沙棘良种和主要引进品种,分项进行了区域化试验,多数品种已批量的应用于生产。目前,中国的沙棘育种,正在前期选育无枝刺,大果粒、高产、适应性强的总体目标和育种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各类营养保健物质的高含量和高品质。研究手段也将向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