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9篇
综合类   1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目的】研究桉树(Eucalyptus robusta)人工林灌草层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动态特征,为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维护与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桉树人工林(4 a、5 a、6 a、7 a、8 a)为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及典型样地法,探究5种年龄桉树人工林林下灌草层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①共记录到维管植物210种,隶属80科154属,4~8 a灌草层物种总数减少了1/4,株数变动率为-24.3%;4 a、8 a物种稀少,中间3年(5~7 a)植被生长良好,5 a时灌草层科属种数目均达到演变序列顶峰。②群落优势种特征由喜光喜湿向耐阴耐贫瘠演变,野牡丹(Paeonia delavayi)和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作为建群种分别在灌木和草本层中长期稳定存在。③林下物种多样性在5~7 a维持较优水平,灌、草层物种丰富度指数(D)与Shannon多样性指数(H)动态趋势不一致,但都于5 a时达到顶峰;二者在Simpson优势度指数(H')与Pielou均匀度指数(JSW)的动态变化上恰好相反。④灌草层平均密度随年龄增大均先升高后下降;平均高度5年间略有波动但总体上升。⑤一定范围内桉树密度升高有利于灌木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提升,而林龄、郁闭度、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与林下植被生长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论】桉树人工林林下灌草层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稳中有变,中间3年(5~7 a)物种丰富度与林分稳定性最佳,种间、种内竞争及乔木层结构变动是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四川产蓝桉幼龄材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密度变异规律,为提高其利用效率、扩展其利用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参照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国家标准,对5年生蓝桉的物理力学性质(气干径向干缩率、弦向干缩率、体积干缩率,全干径向干缩率、弦向干缩率、体积干缩率,气干密度、绝干密度和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剪强度和端面、径面和弦面硬度等)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其木材密度变异特性。【结果】5年幼龄四川蓝桉用材的气干径向、弦向、体积干缩率分别为2.38%,4.01%,6.75%;全干径向、弦向、体积干缩率分别为3.71%,5.65%,9.14%;气干密度、全干密度和基本密度分别为0.46,0.41,0.38g/cm3,3种密度在径向上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异规律,而在在轴向上,从基部到2m处基本保持不变,到4m处下降到最小,且下降幅度较大,4m以上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增加;木材顺纹抗压强度为24.80 MPa,抗弯强度为58.26 MPa,抗弯弹性模量为6 444.24 MPa,顺纹抗剪强度为2.31 MPa,端面、径面和弦面硬度平均值分别为3.10,2.20,1.96kN。四川蓝桉5年幼龄材的综合强度为83.06 MPa,综合强度较小。【结论】蓝桉幼龄材物理力学性质较小,密度变异规律显著。  相似文献   
13.
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纤维化单板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梁山慈竹纤维化单板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节间竹青面和竹黄面、节部竹青面和竹黄面的平均裂隙角度为60°~70°;节间52%的竹青、节部75%的竹青发生脱落;节间竹束平均断面面积1.97mm2,包含4.61个维管束。节部竹束平均断面积1.83mm2,包含4.07个维管束。通过碾压疏解,对原竹进行可控分离,使复合材料制备达到广谱可设计性。  相似文献   
14.
以梁山慈竹和毛竹的纤维化单板为原料制备竹基纤维复合材料,根据纤维化单板上的竹节、节间在板坯中的不同位置,制备节部材、节间材及节部与节间交互铺装的混合材。板材性能检测结果显示:节部材的耐水性能和水平剪切强度表现最好,抗弯、抗拉和抗压强度最差;节间材的性能与其相反。在实际生产铺装纤维化单板时,应尽可能使各层单板间竹节错开配置,避免重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林分密度对柏木人工林群落结构和林下物种多样性及林下物种多样性与林分因子相关性的影响,为云顶山柏木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四川云顶山5种不同林分密度(A ~ E:500、650、800、950、1 100株/hm2)60 年生柏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法进行植被调查,综合分析其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Jsw、Simpson优势度指数H′、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结果(1)研究区内共记录植物170种,隶属于68科136属。不同密度下灌木层或草本层优势种多属阴性、耐阴性或适应性强的植物。(2)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先增后减的单峰变化,基本在密度B达到最大,除D外均无显著差异(P > 0.05);草本层D、H、H′则呈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双峰变化,在密度B和D出现峰值,不同密度间各指数差异性显著。林分密度和郁闭度与灌木层D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草本层H 、H′、Jsw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3)密度A群落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均呈波动状不规则分布,其余密度下均呈单峰型分布。密度B群落内中、大乔木个体占比相对较多,不同大小个体数在群落中分布趋于合理,群落稳定性较好。结论650株/hm2为云顶山柏木人工林的相对最适林分密度,利于维持群落结构稳定并提高林下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解旅游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四川蒙顶山木荷Schima superba次生林群落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方法  在实地踏查的基础上,采用典型样地法对经轻度干扰、中度干扰和重度干扰的蒙顶山木荷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  结果  ①研究区共记录到维管植物155种,隶属72科115属;②人为干扰对该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产生负面影响,随着扰动强度的增加,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 (H)、Simpson 优势度指数(H′)和Pielou 均匀度指数(Jsw)均降低;③不同的土壤理化指标在不同干扰强度下具有不同的特征,人为干扰显著降低了土壤含水量和全氮、全钾、有效磷和有机质质量分数(P<0.05),增加了土壤容重,对土壤全磷、速效钾、pH没有显著影响(P>0.05);④土壤全钾、含水量、有机质是影响木荷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最重要因素。  结论  人为干扰对木荷次生林物种多样性水平、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是负向的。图2表4参27  相似文献   
17.
周妮    胡瑶    钟毅    刘洁    余宏    齐锦秋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6):237-241
对白蜡木和水曲柳的木材构造特征和提取液化学成分进行辨析,为白蜡木和水曲柳的辨识提供理论依据。木材宏观与微观构造试验结果表明,2种木材均具有白蜡木属木材的基础构造特征,但在材色、薄壁组织、木射线宽度与含树胶方面稍有不同;白蜡木心材呈现浅黄褐色,而水曲柳心材为栗褐色;水曲柳轴向薄壁组织含有树胶;白蜡木多列射线较宽,而水曲柳多列射线较窄且常含树胶。木材的石油醚提取液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发现,白蜡木与水曲柳提取液中分别鉴定出5种和7种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且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均是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分别达到58.647%、58.486%;水曲柳特有化合物为:氯代十八烷和Terephthalic acid,2-ethyhexyl octyl ester,相对含量分别为2.548%、10.770%。这2种化合物可作为辨别2种木材的特征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木材切片法和光学显微技术,研究香椿木材的微观特征,分析年轮宽度、导管及纤维形态的径向变异。结果表明:髓心至第10年年轮宽度迅速增加,1~20 a间均保持旺盛的生长;早材和晚材的导管宽度、双壁厚、腔径由髓心向外逐渐增大,约19 a后趋于平稳,早材导管宽度121.80μm,晚材导管宽度38.75μm,早材导管双壁厚度10.98μm,晚材导管双壁厚度16.49μm;纤维长度由髓心向外呈逐渐增大的趋势,18 a后纤维长度基本趋于稳定,纤维形态指标平均值分别为:长度1 080.94μm,宽度26.76μm,长宽比40.25,双壁厚7.96μm,腔径18.80μm,壁腔比0.43。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四川产蓝桉人工林木材的解剖性质及其变异规律,为其培育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采自四川雅安的5株5年生蓝桉为试验材料,在不同高度按生长轮截取试材,通过离析法和永久切片法对试材导管和纤维形态特征进行测定。【结果】导管长度、宽度(径向直径)、长宽比、弦向直径均值分别为410.13μm,141.24μm,2.90,89.25μm;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壁厚、腔径、壁腔比均值分别为910.27μm,17.79μm,50.85,3.47μm,10.48μm,0.67;除了纤维壁厚和壁腔比从髓心向外呈减小规律之外,其余导管形态和纤维形态指标径向变异规律一致,都从髓心向外呈增加趋势;轴向变异规律较为复杂,导管长度、纤维长度等指标规律性较强,随树干高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异规律,其他指标变异规律不明显。【结论】获得了四川产5年生蓝桉人工林木材解剖性质及其变异规律,其解剖指标满足制浆造纸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桢楠现代木和阴沉木精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桢楠现代木和阴沉木精油的化学组成成分,为了解桢楠的耐腐、发香机理提供参考。【方法】将桢楠现代木和阴沉木木粉进行水蒸气蒸馏,对精油组分进行GC-MS分析,按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桢楠现代木精油分离出51个色谱峰,鉴定出37种化合物,其相对含量之和占精油总量的86.20%;桢楠阴沉木精油分离出37个色谱峰,鉴定出32种化合物,其相对含量之和占精油总量的99.64%,桢楠现代木精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7-氨基-4-甲基香豆素(21.72%)、氧化石竹烯(8.62%)、去氢白菖烯(5.11%)、T-杜松醇(4.49%)、环氧化蛇麻烯Ⅱ(3.96%);桢楠阴沉木精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香树烯(22.47%)、γ-杜松烯(21.47%)、d-杜松烯(14.10%)、γ-桉叶醇(6.85%)。二者共有成分为α-荜澄茄烯、β-榄香烯、α-香柠檬烯、石竹烯、γ-衣兰油烯、α-二去氢菖蒲烯、榄香醇、γ-桉叶醇和雪松烯9种化合物。【结论】氧化石竹烯、去氢白菖烯、T-杜松醇成分是桢楠具有较好防腐防霉性能的主要原因;桢楠在形成阴沉木的过程中部分精油成分发生分解;桢楠的香味可能是由于α-荜澄茄烯、氧化石竹烯、香树烯、杜松烯的存在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