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林业   6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江西省油茶产业化发展的机遇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江西省油茶产业现状、发展机遇与优势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证分析,并提出今后全省油茶产业化发展的5条对策: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人们对油茶的认识;做大做强油茶加工企业,创名牌产品;进一步加大良种选育和推广力度;着力加强示范样板和基地建设,大力培训林农;加强组织协调和对全省油茶产业化发展的指导。  相似文献   
22.
对10个不同茶花品种进行短穗扦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嫩枝扦插茶花品种,平均生根率为75.3%,同时生根及抽梢情况较好;不同茶花品种的嫩枝扦插生根率有所差异,其中六方大红等5个品种平均扦插生根率达到了80.2%以上,并且生根多、根系发达,抽梢时间较早,抽梢高度较高,显示出较强的繁殖能力,为园林生产上嫩枝扦插繁殖的品种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上坡、中坡、下坡和平坡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林分生长量的调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上坡、中坡、下坡的土壤养分状况差别不大,没有形成显著性差异;上坡的土壤养分含量除全钾含量外,其它指标均显著高于平坡。(2)下坡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其它坡位,不同坡位的微生物数量从大到小为下坡>中坡>上坡>平坡。(3)上坡的生长量指标除结果数外,其它指标均显著高于平坡,与中坡、下坡未形成显著性差异。试验结论将为油茶的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高品质油茶新品种经济性状指标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江西已筛选出的2.5个产油量均在750kg/hm^2以上的油茶高产无性系,采用实验设计和仪器分析的方法,对品种的各项主要经济性状指标进行数量测定,并采用模糊概率方法对各性状指标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品种的模糊概率能客观反映品种的优劣。2.5个参试的无性系优劣次序为:赣石848,赣无11,赣抚20,赣无1,赣石834,赣6,赣7l,赣8,赣兴48,赣石831,赣无16,赣无24,赣石843,赣无12,赣68,赣永6,赣55,赣兴46,赣无15,赣447,赣70,赣永5,赣190,赣无2,赣77024。  相似文献   
25.
选择赣无、长林与华硕等6个南方主要油茶品种进行引种适应性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油茶品种的生长量差异较大;6个品种中,华硕和赣70生长较好,其树高年生长量分别达31 cm和27.8 cm,地径年生长量分别达2.56 cm和2.16 cm;赣无1、赣84-3、长林53和长林166生长量较小。6个品种种植后第1年树高生长量均高于第2年的,不同品种种植后第1年和第2年的生长量均有较大差异。油茶幼林期树高和地径的生长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秋季生长基本停止;4月中下旬与6月上旬各有1次生长高峰,7月中旬以后生长十分缓慢,8月生长几乎停止,直到9月上旬以后有少量生长。本研究可为油茶品种选择与种植经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本文开展幼林油茶激素与微肥下的控花促冠试验.结果表明:(1)尿素与赤霉素配合喷施能明显促进油茶幼林期春梢、秋梢的生长,抑制夏梢生长;赤霉素浓度100 mg/L配合0.5%尿素对油茶新梢直径影响最大,赤霉素浓度100 mg/L配合1.0%尿素对春梢影响最大;赤霉素浓度50 mg/L配合2.0%尿素抑制夏梢的生长但促进秋梢生长.(2)100 mg/L赤霉素配合1.0%~2.0%尿素能促进油茶叶芽的生长但抑制花芽的生长;叶芽与花芽的生长呈负相关.综合以上,赤霉素浓度100 mg/L配合1.0%尿素在促进油茶新梢粗度、叶芽数量与抑制花芽增长方面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7.
  目的  预测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潜在分布范围,分析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浙江红花油茶保护利用及引种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基于浙江红花油茶在中国区域内55个分布点的环境因子,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了当前及未来3种RCPs气候变化情景下浙江红花油茶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及其变化。  结果  影响浙江红花油菜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最冷季度降水量、最暖季度平均气温和土壤类型,其中最冷季度降水量贡献率最高,最暖季度平均气温和土壤类型次之。当代潜在适生区集中分布于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其中,核心分布区主要位于江西、福建和浙江。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总体适生区范围较当前有不同程度地扩展,总体呈现由华东向西南方向显著扩张的趋势。  结论  浙江红花油茶潜在适生区主要受降水、气温和土壤影响,受海拔影响较小,在中国南方地区有较广泛的适生性,具有引种栽培推广潜力。图2表2参41  相似文献   
28.
配方轻基质对油茶无性系苗木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油茶育苗中采用不同轻基质配方的容器袋与网袋对苗木的生长状况影响,同时与大田裸根苗木的质量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基质配方育苗的生产成本与市场价格,提出较好的轻基质配方与降低育苗成本的方法,为良种油茶优质苗木的高效繁育提供实践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29.
油茶林施肥效应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分布广泛,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油茶林的经营管理,不断地由粗放经营向高效经营管理转变,施肥作为油茶重要的管理措施,对油茶有明显的增产、增益效果。综述分析了油茶林施肥对油茶生长指标、经济性状、生理特性以及土壤性状的影响,总结油茶施肥方法,并探讨今后研究的方向,为油茶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用氮、磷、钾肥对油茶生长、产量及油茶叶片N、P、K、Fe、Mn、Cu、Zn等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促进油茶树高、冠幅和地径的生长,影响顺序为N>P>K。施肥后、油茶叶片中Fe、Mn、Cu呈上升趋势,N、P、K、Zn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叶片中N、P、K元素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这3种元素与Fe、Mn、Cu呈负相关关系;元素Fe、Mn、Cu之间呈正相关,但这三者与元素Zn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