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75篇
林业   48篇
农学   93篇
基础科学   28篇
  84篇
综合类   276篇
农作物   67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37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6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6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对关中地区 5 0年来不同时期小麦品种在目前栽培条件下产量性状变化与当前推广品种源库关系的研究 ,初步探明 :①在以往品种改良中 ,收获指数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 ;②当前种植的品种中 ,源是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制约因素 ;③引入新的种质 ,以改善源的功效为基础提高生物学产量 ,且不降低收获指数 ,是超高产育种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82.
[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资源现状,并为该江段的生态环境评价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物量分布以及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等多项生物学指标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应用聚类分析法研究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空间分布特征。[结果]2009年秋季,长江安徽-江苏段共检出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蓝藻(Cyanophyta)、裸藻(Eu-glenophyta)、隐藻(Cryptophyta)5门27种;其中,硅藻种数最多,16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9.3%;其次是绿藻,6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22.2%;之后分别是蓝藻、隐藻、裸藻,分别为2、2、1种,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7.4%、7.4%、3.7%;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巴豆叶脆杆藻(Fragilaria crotonensis)、意大利直链藻(Melosira italica)、隐头舟形藻(Navicula cryptocephala)、小环藻(Cyclotella)以及尖尾兰隐藻(Chroomonas acuta);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在5.68×104~7.08×104cells/L,平均为6.01×104cells/L,生物量变化在30.43~34.73μg/L,平均为32.46μg/L。[结论]与以往的研究相比,长江江苏段浮游植物种类数减少,数量和生物量上升,说明长江江苏段的水质恶化,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仍以硅藻为主要优势种,显示出长江江苏段水质的恶化程度尚不严重。浮游植物相似性聚类分析显示,长江安徽-江苏段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大致聚为2类,南京、芜湖、江阴3站聚为一类,铜陵、安庆站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深度下棉花根系形态变化规律,分析与矿质元素的响应关系,及矿质元素对根系形态的调控作用,为构建合理棉花根系构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试37份棉花品种的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根系氮、磷、钾元素,根据公式计算比根长、比根面积、比根体积、根系密度,研究矿质元素对根系形态的调控关系。【结果】位于0~10 cm土壤中,由于氮素作用,促使比根长、比根面积、比根体积增加,轻微抑制根系密度生长。在10~20 cm土壤中,氮素促使比根长、比根面积增加,抑制根系密度的生长及比根体积的增加。在20~30 cm土壤中,氮素对比根长、比根面积、根系密度的作用效果不明显,而对比根体积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在30~50 cm土壤中,氮素对比根长、比根面积、比根体积、根系密度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在50~60 cm的土壤中,比根长、比根面积、比根体积、根系密度表现为负相关关系。第一主成分与氮素、比根长、比根面积、比根体积的相关性较高,第二主成分主要与根系密度的相关性较高,第三主成分主要与磷、钾元素的相关性较高。磷、钾元素与第一主成分的相关性较高,氮素与第三主成分的相关性较高。【结论】根系在不同土壤深度下,比根长、比根面积、比根体积逐渐增大,单位质量根系含氮量不断减少。根系形态性状主要受氮素调控,磷、钾元素对根系形态性状的调控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84.
夏季小流域洪涝常常导致南方稻田受淹并成灾。为探究小流域洪涝淹没时长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于2015—2016年在广西象州县选用丝香1号和百香139进行双季稻淹水试验,分别设分蘖期、孕穗期和开花期淹没0(对照CK)、2、4、6、8、10 d处理,测定淹没前后的茎蘖数变化、抽穗期及收获后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和每盆稻谷产量,并对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同一生育期内淹没时间越长茎蘖死亡率越高、植株恢复生长越慢,但不同的淹没时期影响程度和主要影响对象存在差异。分蘖期淹没超过6d则死苗率大于80%,且不能完全恢复生长,收获时水稻茎蘖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孕穗期淹没超过6d则死苗率大于50%,而淹没小于4 d的处理水稻能恢复生长,收获时水稻茎蘖高于对照组;开花期淹没10 d死苗率不足50%,收获时茎蘖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分蘖期淹没小于4 d水稻始穗期及抽穗持续时间均无显著变化,大于8 d则水稻始穗期显著推迟,抽穗持续时间增加;孕穗期受淹没则会使水稻始穗期推迟,抽穗持续时间显著增加,甚至收割时也未能达到齐穗期标准。分蘖期淹没小于4 d,单株产量无显著下降,淹没6 d及以上则减产率大于80%;孕穗期及开花期淹没超过2 d则减产率大于50%。不同生育期淹没处理下产量的主要因素不同,分蘖期主要受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影响,孕穗期受结实率及每穗粒数影响,开花期受结实率和有效穗数影响。研究可为建立西南地区双季稻洪涝灾害指标体系和提出减灾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5.
通过分析我国出口肠衣受阻原因,以及国际肠衣技术要求、中欧(中国及欧盟)肠衣安全限量发现:欧盟肠衣技术壁垒越来越严格,涉及范围扩大,影响面广,具有明显的贸易保护特征和连锁扩散效应;我国技术性贸易保护体系存在生产基础弱、标准体系技术性差、行业协会作用不明显、出口企业应对能力不足,以及与欧盟的贸易保护实力不对等问题。需要构筑"三位一体"的战略应对体系:政府负责政策制定、谈判和组织管理工作,行业协会发挥标准制定、行业预警和中介协调作用,出口生产企业承担主体责任。同时,监管部门还需加强监管,逐步健全和提高市场准入标准。  相似文献   
86.
乳铁蛋白及其生理机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铁蛋白作为一种天然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糖蛋白,是转铁蛋白家族的一员。它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各种外分泌物中,乳中的含量较高,因其广泛的生理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概括介绍乳铁蛋白的结构及其重要的生理功能以及乳铁蛋白的制备方法,并展望乳铁蛋白作为一种添加剂在畜牧业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7.
以大白猪和长白猪为研究材料,对照组不饲喂"雅士勇"口服液,两试验组分别饲喂25 mL和30 mL"雅士勇"口服液,研究"雅士勇"口服液对猪的射精量和精子畸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雅士勇"口服液对射精量无明显影响(P>0.05),但对种公猪的精子畸形率有显著影响,对照组的精子畸形率均极显著地高于两个试验组(P<0.01),而两试验组之间精子畸形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8.
辣椒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引进的2个辣椒品种与当地主栽的2个品种进行物候期、植物学性状、产量、商品性、发病率等方面的对比.筛选出生长势强、果实品质好,平均单果质量、产量高,抗病性相对较好的宁椒7号和新丰A_4,并在山地辣椒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9.
澳洲野生棉种的子叶棉酚动态及与色素腺体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斯特提棉、南岱华棉、澳洲棉、纳尔逊氏棉和比克氏棉五个澳洲野生棉种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子叶棉酚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五个澳洲野生棉种子叶中的棉酚积累过程与无色素腺体陆地棉品种基本相似,其休眠种子和萌发24h以内的子叶均检测不到棉酚,为典型的低酚棉类型。当种子萌发48h以后,其子叶开始出现棉酚,但含量极低;在子叶开始出现棉酚1~2d后,棉酚含量开始迅速增加,到种子萌发第9d达到最大值。此外,讨论了澳洲野生棉种的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的组织结构与棉酚积累的关系,以及该性状的遗传调控机理等。  相似文献   
90.
广州地区晚稻品种与施肥对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广州地区晚稻2个稻种(A.“粳籼89”;B.“汕优63”)在2种施肥处理(1.有机肥+化肥;2.化肥)下,各个试区的甲烷排放通量与排放规律。研究表明:在处理1和处理2“粳籼89”的CH4排放通量分别为26.9和9.6mg/(m^2·h);“汕优63”分别为23.3和11.3mg/(m^2·h),两个稻种在同种施肥及其它田间管理条件下,CH4排放通量没有显著差异,并且排放规律一致。在对“粳籼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