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47篇
  免费   616篇
  国内免费   880篇
林业   929篇
农学   496篇
基础科学   420篇
  948篇
综合类   5355篇
农作物   718篇
水产渔业   581篇
畜牧兽医   1438篇
园艺   936篇
植物保护   422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413篇
  2021年   421篇
  2020年   390篇
  2019年   389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390篇
  2016年   289篇
  2015年   488篇
  2014年   500篇
  2013年   607篇
  2012年   918篇
  2011年   1000篇
  2010年   1014篇
  2009年   891篇
  2008年   879篇
  2007年   814篇
  2006年   642篇
  2005年   540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6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61.
封面封底     
线粒体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并为机体提供能量的细胞器,其自噬对于清除功能障碍的线粒体,维持线粒体的动态平衡和细胞稳态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线粒体自噬对雌性动物生殖的影响愈发受到关注。本文在线粒体自噬生理功能基础上,从雌性动物主要生殖器官与组织、卵母细胞、颗粒细胞及胚胎等方面综述了线粒体自噬对雌性动物生殖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为筛选出提高低温下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种子发芽能力的处理措施,本研究选取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分别对扁蓿豆进行了7种不同浓度的浸种处理,测定了2种外源物质对低温下扁蓿豆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和芽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外源物质浸种处理下扁蓿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和芽长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初次发芽天数无变化。供试处理中,低浓度的SA(0.1~10 μmol·L-1)和ABA(0.001~0.5 μmol·L-1)对扁蓿豆种子萌发﹑根长和芽长均有促进作用,且对根长和芽长的促进效果较种子萌发好,高浓度的SA(>20 μmol·L-1)和ABA(>1 μmol·L-1)显著抑制了种子萌发及根和芽的伸长(P<0.05)。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的综合评价,0.05 μmol·L-1的ABA浸种处理是低温下促进扁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63.
植物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检测与定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超  方香玲 《草地学报》2021,29(7):1599-1604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土传病原真菌,被列为世界十大植物病原真菌之一。该菌能够侵染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大豆(Glycine max)、西瓜(Citrullus lanatus)、香蕉(Musa nana)、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和苜蓿(Medicago sativa)等100多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作物,引起枯萎病和根腐病等。对土壤和植物根组织中的尖孢镰刀菌进行检测和定量是病害早期诊断和有效防治的基础。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尖孢镰刀菌检测和定量方法(主要包括培养基菌落平板稀释法、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及其应用进行总结,旨在对农牧业生产中尖孢镰刀菌检测和定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4.
为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藏北高寒草甸建植一年生燕麦(Avena sativa Linn.)人工草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本试验于8月份植物生长旺季,在持续利用人工草地(AG)、撂荒人工草地(AC)和对照天然草地(NG)采集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AG样地土壤有机质、全钾含量和pH与NG样地相比无显著性变化,土壤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AC样地与NG样地相比土壤pH显著升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AG样地土壤细菌群落Chao1,Shannon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NG样地,AC样地酸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显著升高。土壤理化性质是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门、属相对丰度变化主要影响因子。综上所述,高寒草甸一年生燕麦人工草地长期利用应科学补充肥料,保持土壤肥力;草地撂荒需谨慎,应及时采取恢复措施避免草地发生退化。  相似文献   
65.
杂交构树叶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和优化杂交构树叶多酚的提取工艺,本试验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方法,以构树叶多酚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液料比、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温度4个因素对构树叶多酚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借助响应面法设计4因素3水平的试验方案,对构树叶多酚提取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最终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并进行3次平行验证;以维生素C为对照,通过测定构树叶多酚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评价构树叶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4个因素对构树叶多酚得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乙醇浓度(B) > 液料比(A) > 超声温度(D) > 超声时间(C),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两两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但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在液料比为70:1、乙醇浓度为60%、超声时间为50 min、超声温度50 ℃的条件下,构树叶多酚的得率最大,为13.62 mg/g,与响应面法的预测值接近;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构树叶多酚可以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并且在高浓度情况下可以达到与维生素C相当的水平。综上,试验建立的构树叶多酚提取工艺准确、可行,同时证明构树叶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该结果可为构树叶多酚的生物活性研究以及构树叶的药用价值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马鹿是非常重要的物种资源,由于栖息地的流失和人为干扰进行近亲繁殖等导致野生马鹿数量急剧减少,而家养马鹿多经过改良,因此马鹿的纯种数量锐减。对马鹿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马鹿起源和物种形成的认识,还能帮助开展遗传多样性保护研究。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迅速发展,马鹿的起源进化研究已发展到全基因组水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马鹿的起源进化研究从最初对体态外貌和染色体核型的研究逐渐发展到对DNA序列与生理指标的研究。文章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马鹿起源进化和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从起源时间、起源地和迁徙路线等方面揭示了马鹿的演化历史,介绍了父系、母系和常染色体研究方面分析了马鹿遗传多样性选取的不同分子标记,为进一步揭示马鹿种群的遗传变异、分化情况、迁徙路线和系统发育关系等提供基础信息,同时为马鹿遗传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以及马鹿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7.
The purpose of this experiment was to study the immunization rule of the egg yolk antibody affected by different vaccines,immunization dose and injection ways and further to discuss the optimal immunization procedures of the laying hen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egg yolk antibody against swine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180 brown laying hens without any vaccine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18 groups randomly,each group of 10 hens.Groups 1,2 were the control groups,injected with the sterile saline;Groups 3 to 10 were injected with subcutaneous or intramuscular injection,and the vaccine was injected with 0.2,0.5,1.0 and 1.5 mL successively.Groups 11 to 18 were also adopted two kinds of injection,followed by the same dose of vaccine immunization.Six eggs of each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athered before immune day and after 3,7,10,14,18,21 and 28 days,the egg yolk antibody was extracted and the titer was determined.As a result,the egg yolk antibody titers of groups 1 to 6,11 and 12 were all 0,and no significant immune response produced;The hens from 7 to 10 groups were injected with the inactivated vaccine.After 7 days,the average antibody titer reached the peak,and the duration of the antibody was 14 days.The hens from 13 to 18 groups were injected with the attenuated virus vaccine.After 14 days,the average antibody titer reached the highest value,and the duration of the antibody was 21 days.The egg yolk antibody titer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two compared experiment groups with the same injection dose but with different injection ways (P>0.05).With the same injection way of each experiment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Compared with some groups with the same injection and vaccine,the titer of yolk antibody was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mmune dose,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The results showed that,no matter intramuscular or subcutaneous injection,in order to produce a significant immune response to hens,the immune antigen dose was 1.0 mL inactivated vaccine or 0.5 mL attenuated vaccine at least.Compared with the attenuated and inactivated vaccine,inactivated vaccine stimulated the body to produce the antibody faster,but the maintenance time was shorter;The lower dose of attenuated vaccine could stimulate the body to produce antibodies,but the speed was slower,the maintenance time was longer.  相似文献   
68.
为调查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在东北地区的流行病学情况和耐药性,本研究对来自东北地区3个大型奶牛场采集的330份奶样进行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表型的检测,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离株的亲缘性分析,对表皮葡萄球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同时应用PCR扩增分离株中携带的相关耐药基因。研究结果表明,在330份奶样中共分离到表皮葡萄球菌32株(9.7%),腐生葡萄球菌34株(10.3%);PFGE分析共获得9种不同谱型的表皮葡萄球菌和11种不同谱型的腐生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两种菌对青霉素(70%)、苯唑西林(60%)和林克霉素(55%)的耐药率较高,主要耐药基因为lnu(B)(40%)、erm(B)(30%)和mec A(25%)。本研究结果揭示了东北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的耐药谱和流行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奶牛乳房炎的防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9.
对西藏当雄县3种不同放牧管理模式(冬季放牧、冬春季放牧和全年放牧)下的高寒沼泽的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碳氮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3种放牧管理模式下的高寒沼泽植物群落总盖度差异不显著,而优势物种藏嵩草的高度和盖度差异显著;放牧管理对沼泽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大,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物种丰富度增加;放牧利用显著降低了高寒沼泽湿地群落优势物种藏嵩草的高度和盖度,其优势度也显著降低,使得高寒沼泽逐渐退化。冬季放牧、冬春季放牧和全年放牧沼泽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依次降低。同时,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高寒沼泽表层土壤有机碳氮的含量也显著降低,且高寒沼泽表层土壤碳氮与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显著正相关。通过对比分析,冬季放牧是当前西藏高寒沼泽较好的放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青海省高寒牧区常见的9种多年生牧草单播2年后耕层0~15cm土壤理化(pH、容重(BD)、有机碳(SOC)、全氮(TN)、无机碳(C)及微生物学性质(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氮(Nmic)和群落代谢功能)等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只有在种植披碱草2年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所增加,说明与其他草种相比,种植披碱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试验在每年施肥1次的情况下,土壤氮含量仍然偏低,说明此区氮素被过度利用,处于缺乏水平,因此每年增施氮肥数量、频率以及时间上应加强管理。通过对不同牧草种植区土壤各因子的聚类分析,发现贫花鹅观草、无芒雀麦、紫野麦草和扁穗冰草之间相似度较高,表明其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较为接近,故在大面积种植的时候可根据牧草地上生物量/质量的高低进行选择性播种。从土壤质量方向考虑,种植杂花苜蓿、红豆草和西北羊茅不利于土地的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