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8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3篇
  25篇
综合类   145篇
农作物   54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滴灌磷肥在灰漠土中运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磷在土壤中的迁移是影响农业系统磷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用同位素 32P示踪和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技术,研究了滴施磷酸一铵在灰漠土中的运移。结果表明: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滴施磷肥可以增加 0~ 15cm土层有效磷的含量。在 0~ 20 cm土层均有不同比例 32P的分布,但大部分 32P仍集中分布在表层,0~ 10 cm土层中的 32P占总量的 72.7%~89.5%,最高可达99%。不同施肥时期磷的运移距离有很大差异,T3(0~ 20cm)>T2(0~ 10 cm)>T1(0~ 5 cm),这可能是由于干湿交替导致土壤孔隙率变化,进而影响了磷的移动距离。平行于滴灌带方向上磷的运移距离比垂直于滴灌带方向更远。随着正磷酸盐浓度增加,磷的运移距离变大,滴施磷酸一铵处理 32P的移动距离达到对照的 2倍。  相似文献   
12.
氨氮是诱发鱼病的主要环境因子,以初始体质量(7.00 0.14)g的青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氨氮胁迫对其鳃丝Na+/K+-ATP酶、组织结构及血清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置低(对照组0 mg/L)、中(10 mg/L)和高(20 mg/L)3个氨氮浓度处理组,将暂养在自然淡水(对照)中的青鱼幼鱼分别放入各实验梯度中,进行0、6、12、24、48和96 h氨氮胁迫。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高氨氮组鳃丝Na+/K+-ATP酶活性分别在12 h和6 h降至最低,然后升高,48 h达最大值,96 h后与对照组水平相当。鳃组织光镜观察表明,中氨氮组鳃小片基部泌氯细胞数量12 h有所增加,24 h呼吸上皮细胞出现部分脱落,96 h泌氯细胞出现空泡化,部分鳃小片充血;而高氨氮组鳃小片基部泌氯细胞数量6 h呈增加趋势,12 h呼吸上皮细胞部分脱落,24 h大面积脱落,96 h鳃小片基部严重充血。血清皮质醇和血糖含量在胁迫12 h均升高至最大,含量与氨氮浓度呈正相关,48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氨氮胁迫下,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氨氮组12 h后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高氨氮组96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力12 h内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48 h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氨氮胁迫前期,血清总抗氧化力和谷胱甘肽均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呈升高趋势。谷胱甘肽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在96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而丙二醛96 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高氨氮组总抗氧化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氨氮胁迫初期,鱼体抗氧化系统受到严重干扰。随着胁迫时间延长,鱼体进行适应性生理调节,但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鳃组织已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西宁市将推进林业有害生物专业化、社会化防治作为全市森防工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成效。本文对西宁市林业有害生物专业化社会化防治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体外培育赤眼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外培育赤眼蜂的国内外研究已达到相当平:随着人工饲料配方的优化,选用的人工卵壳材料更适合于赤眼蜂的寄生与发,以及人工卵卡机的研制成功和性能不断改进,产业化体外培育赤眼蜂已成为可能。体外培育赤眼蜂的品质管理问题是实现产业化体外培育赤眼蜂的关键。然而,国内外对体外培育赤眼蜂的品质管理研究涉及甚少,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指出应开展体外培育赤眼蜂生物学特性、行为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并应用于品质管理,建立体外培育赤眼蜂的品质管理体系,促进实现体外培育赤眼蜂产业化的进程,从而满足农业生产上对赤眼蜂种群的大量需要。另外,人工卵滞育贮存法的突破有助于实现体外培育赤眼蜂的产业化,也应加强研究,最后,本文对体外培育赤眼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供磷水平对热研5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Reyan No.5')-根瘤菌共生体系的影响,利用水培试验对接种7株不同根瘤菌的柱花草进行3个磷浓度的处理,通过对柱花草干重、植株含氮量、根瘤数、固氮酶活性的测定及分析确定磷对共生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磷不利于柱花草及根瘤菌共生体系的生长;菌株YM11-1,FS3-1-1在高磷时固氮促生效果最佳,菌株LZ3 2,RJS9-2,BS1-1,CJ1则在中等磷条件下固氮促生效果最佳,磷对菌株PN13-3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MyoDⅠ基因在关岭牛不同组织表达量的差异及在肌肉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关岭牛背最长肌、大腿肌、心脏、肝脏、脂肪、小肠6个组织的MyoDⅠ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同时分析关岭牛胎儿、18月龄、30月龄时期背最长肌组织中MyoDⅠ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MyoDⅠ基因在背最长肌中表达量最高,在出生后的关岭牛肌肉组织中也具有较高的表达量,且随着出生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推测可能由于背最长肌是肌肉富集地方,因此基因表达量较高,随着年龄增大,肌肉丰满度增加,基因表达量也随着增加。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床饲养模式下日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对仔猪生长性能、胰腺和小肠黏膜消化酶活性及肠道主要菌群数量的影响。选用108头体重13kg左右的35日龄健康苏钟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40mg/kg杆菌肽锌+20mg/kg硫酸黏杆菌素(抗生素组)、基础日粮+300mg/kg地衣芽孢杆菌(益生菌组)的试验日粮。预试期7d,正试期52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降低料重比,但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能够极显著提高仔猪胰腺中淀粉酶活性、十二指肠黏膜中麦芽糖酶活性和空肠黏膜中乳糖酶活性(P0.01),十二指肠黏膜和空肠黏膜中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能够显著提高仔猪盲肠芽孢杆菌数量(P0.05);乳酸杆菌数量较对照组提高4.09%,大肠杆菌数量较对照组降低4.86%,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添加300mg/kg地衣芽孢杆菌能够提高发酵床饲养仔猪胰腺、小肠黏膜消化酶活性及盲肠芽孢杆菌数量,同时仔猪生长性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发酵床饲养模式下饲粮中添加抗菌肽对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及盲肠主要菌群数量的影响,选用108头35日龄,体重13kg左右的健康苏钟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3重复,每重复12头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40mg/kg杆菌肽锌+20mg/kg硫酸抗敌素(抗生素组)和基础饲粮+300 mg/kg抗菌肽(抗菌肽组),试验期49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抗菌肽能够显著提高仔猪血清和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极显著降低肝脏丙二醛含量(P0.01);抗菌肽组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比抗生素组极显著提高(P0.01)。(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抗菌肽能够极显著提高仔猪十二指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P0.01);抗菌肽组仔猪血清IgA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和抗生素组提高4.03%、2.27%,抗菌肽组空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比对照组提高10.70%,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抗菌肽能够显著降低仔猪盲肠中大肠杆菌数量(P0.05);细菌总数降低5.98%,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300mg/kg的抗菌肽能够提高仔猪抗氧化和免疫功能;减少仔猪盲肠中大肠杆菌数量,而对盲肠有益菌群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论述了优质高产甜玉米新品种超甜4号的选育经过及主要特性特征。该品种春播生育期约为90d,秋播80d。丰产性好、甜度适中、口感甜脆,皮薄渣少,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合在浙江省及周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