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18篇
  免费   1658篇
  国内免费   2577篇
林业   2187篇
农学   2697篇
基础科学   1761篇
  3407篇
综合类   9637篇
农作物   1598篇
水产渔业   1458篇
畜牧兽医   3989篇
园艺   1333篇
植物保护   1586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441篇
  2022年   1055篇
  2021年   1315篇
  2020年   1191篇
  2019年   1205篇
  2018年   854篇
  2017年   1263篇
  2016年   989篇
  2015年   1345篇
  2014年   1330篇
  2013年   1556篇
  2012年   1885篇
  2011年   1926篇
  2010年   1679篇
  2009年   1565篇
  2008年   1546篇
  2007年   1473篇
  2006年   1285篇
  2005年   1072篇
  2004年   589篇
  2003年   499篇
  2002年   440篇
  2001年   420篇
  2000年   432篇
  1999年   361篇
  1998年   252篇
  1997年   220篇
  1996年   227篇
  1995年   193篇
  1994年   148篇
  1993年   168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2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不同添加剂对苜蓿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利用糖蜜、甲酸、乳酸菌制剂和酶制剂分别或共同对 2种不同含水率的苜蓿进行了青贮调制试验 ,结果表明 :不同添加剂处理的苜蓿 1(含水率 71%~ 73% )和苜蓿 2 (含水率 6 2 %~ 6 4 % )青贮饲料的等级均为良好 ,且发酵品质均比对照组有所提高。糖蜜使苜蓿 1和苜蓿 2青贮饲料乳酸与总酸质量比分别提高 4 7%和 32 % ,NDF降解率分别提高 10 %和 2 2 % ;乳酸菌制剂降低了青贮饲料中乳酸含量 ,提高了乙酸含量 ,使NDF降解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 2 6 %和 18% ;酶制剂提高了动物的消化率 ;乳酸菌制剂和酶制剂共同作用使乳酸与总酸质量比分别降低了37%和 39% ,同时提高了动物消化率和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 ;甲酸处理使饲料中乙酸与总酸质量比分别降低了31%和 2 5 % ,NDF降解率分别提高了 19%和 14 % ,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糖蜜有效抑制了苜蓿 1青贮饲料的二次发酵 ,但苜蓿 2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显著优于苜蓿 1(P <0 0 5 )。  相似文献   
992.
玉米大斑病发生及防治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12种化学农药对玉米大斑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扩展的抑制作用、花粉粒对大斑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离体叶片上病斑的产孢规律等问题。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及其复配药荆、福美双对大斑病菌孢子萌发、菌丝扩展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花粉粒对大斑病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离体叶片上的幼龄病斑仍可旺盛产孢约4d,持续产孢时间可达10d,且在叶片背面病斑产孢量明显高于叶片正面。  相似文献   
993.
针对传统膳食调查方法使用过程繁琐,耗时长的问题,对基于彩色深度图像的自动化膳食调查系统进行研究,采用DeepLabv3+语义分割模型对RealSense传感器获取的食物彩色图像进行分割,根据食物分割结果和对应的深度图像计算每一类别食物体积并结合食物配料表和营养成分估算营养素含量;同时采集人体深度图像序列结合蒙皮多人线性模型拟合三维人体模型,并利用模型点云和人体体重信息计算身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结果表明:1)本系统在食物图像分割中的像素准确率为72.1%,像素准确率平均值为97.13%,平均交并比为82.03%;2)食物体积计算中的平均绝对误差均小于40 cm3;3)所有人体样本计算的腰臀比与真实值偏离程度均小于4%。本系统在实现自动监测食物各营养素摄入量的基础上,增加对人体体重状况以及中心性肥胖程度的初步判定,同时提高了膳食调查的便捷性和自动化程度,可以为营养干预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探究稻田和池塘养殖模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肠道菌群、免疫力和肌肉风味影响,选取同一批次稻田和池塘的中华绒螯蟹在5月和10月对其肠道菌群、免疫酶活和肌肉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肠道优势菌群为软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在季节和养殖模式均对蟹的肠道菌群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季节变化对菌群变化的影响更大。从5月到10月,稻田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出现上升趋势,而池塘养殖模式下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则无显著变化。两种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肠道中的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5月的活性均高于10月(P <0.05);在10月,池塘模式下的免疫酶活性LZM(溶菌酶)和ACP(酸性磷酸酶)显著高于稻田模式(P< 0.05)。各组肌肉中均检测出17种游离氨基酸,呈味氨基酸中甜味氨基酸含量(TSAA)>总苦味氨基酸(TBAA)>总鲜味氨基酸(TUAA),且池塘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肌肉中TSAA和总游离氨基酸TFAA高于稻田养殖模式下含量(P< 0.05)。因此,池塘养殖模式较稻田养殖模式下的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时间上更稳定,免疫酶活更强,肌肉风味更优。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不同香稻品种的耐盐性,筛选出适应新疆盐渍化稻区的香稻耐盐品种。【方法】分析不同NaCl浓度(0、3、6、9和12 g/L)对20个香型水稻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香稻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根长、根数、成活率及叶片成活率均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中、高盐浓度(9、12 g/L)显著抑制种子的萌发,降低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缩短芽长和根长,减少根数,致使盐害指数增加;同一盐浓度处理下,不同水稻材料的耐盐表现有差异。【结论】香型水稻品种的芽期和苗期的适宜筛选NaCl盐浓度可为6 g/L,超过其浓度对水稻的萌发及苗期生长均不利;粮香6-4香型品种的芽期和苗期的综合耐盐性好,97-4-3、粮香2-1、新策粳1号、新粳香1号、新粳香83号和新粳香8号的芽期耐盐性强,以上香稻品种可作为耐盐的香稻品种或资源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996.
 对硬粒小麦(T.durum)-簇毛麦(H.villosa)杂种幼胚和F#-1幼穗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硬-簇双二倍体TH1,TH1W,TH2W,TH3,TH3W。平均加倍率为78.8%,最高为94.1%。通过与普通小麦(T.aestivum)回交,幼胚和花药培养,得到了6D/6V异代换系94G22-1,94G25-1,94G32-1,94G33-1。谷草转氨酶(GOT)和酯酶(EST)同工酶可作为这些材料的生化标记。RAPD分析中,引物OPAN3可作为其分子标记引物。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主要研究了棕壤和盐土磁处理后,比表面、表面各类电荷及电荷密度的变化,以及磁场强度和土壤湿度对上述磁致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磁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比表面值;增加土壤可变负电荷和电荷密度以及减少可变正电荷数量。这些结果为应用磁改良技术改善土壤微结构及其功能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北京城市居住区绿地的滞尘效益   总被引:78,自引:2,他引:78  
该文比较分析北京城市居住区3种不同结构类型的绿地(乔灌草型、灌草型和草坪型)的滞尘效益,并且定量估算北京城近郊8区居住区绿地滞尘量.同时认为由乔、灌、草构成合理的绿化结构,能充分利用空间,最大可能地提高绿地上的绿量,具有较好的滞尘效益.  相似文献   
999.
4个来源不同、经过3a选育的肉用白王鸽品系,从中选出3个品系进行品系杂交试验(A、B、C、D组),并用4个纯系(Ⅰ、Ⅱ、Ⅲ、Ⅳ)作对照,试图筛选出杂交效果优秀的组合用于商品生产。杂交试验结果显示,杂交效果不够理想。杂种优势率最高的仅为3.04%(C组的孵化率),而4周龄体重(A、C组)和4周龄成活率(B、C组)的杂交优势率为负值。正反杂交组合比较,在4周龄体重上,Ⅲ系作为父本(B、D组)显著高于作为母本(A、C组)的组合(P<0.05)。各品系的全面配合力测定,有待于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000.
棘豆属植物及其有毒成分的中毒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棘豆属植物中的生物碱提取、分离和鉴定后,证实生物碱中含有苦马豆素。通过对两组小白鼠分别饲添加棘豆属植物粉和生物碱的中毒实验,发现两组小白鼠都发生中毒,其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病理组织变化基本相同,表明生物碱是棘豆属植物中主要毒性成分,实验除采用常规H.E染色外,还应用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等检测手段,较细致地观察了小白鼠束棘豆中毒后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