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0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林业   276篇
农学   124篇
基础科学   94篇
  215篇
综合类   1098篇
农作物   183篇
水产渔业   72篇
畜牧兽医   318篇
园艺   199篇
植物保护   10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鱼类最佳体长频率分析组距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几年以鱼类体长频率为基础估算鱼类生物学特征值的体长频率分析法迅速被广泛应用,而确定体长分组组距是开展鱼类体长频率分析的必要步骤,但往往不被重视,常被随意采用为1mm、5mm或10mm等。为了尽量减少误差,本研究根据1997年12月至1998年12月在珠江口水域尖尾罟网和掺缯网周年月度渔业资源调查中康氏小公鱼(Stolephorus commersoni)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生物学测定资料,分别以不同的体长分组组距重构体长频率组成数据,采用FAO推出基于ELEFAN技术的FiSATⅡ软件估算渐近体长L∞和生长系数K值,进一步估算鱼类资源开发参数(Z,M,F,E),分析以不同体长分组组距为基础估算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以相差较大的不同分组组距重构体长频率组成数据来估算渐近体长L∞、生长系数K和资源开发参数均有明显的差异,建议以体长全距、体长标准差和样品数量等影响因素来共同确定某种鱼类的体长分组组距,从而提高估算结果的可信度,以达到定量分析鱼类生物学特征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52.
马尾松土贡种源纯林与混交林生长量和产脂力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西土贡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源人工成熟纯林和混交林于2007年和2008年进行连续2年采脂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混交林胸径、树高、材积年均生长指标均高于马尾松纯林,且树高生长量差异显著;马尾松混交林松脂产量大于纯林,但差异不显著;马尾松混交林与纯林各年产脂力和矫正产脂力无显著差异;胸径和松脂产量关系最为紧密,其次为树高和树冠比,而与枝下高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3.
富含抗性淀粉水稻突变体的淀粉特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杂交水稻优异恢复系R7954诱变筛选了1个富含抗性淀粉的突变体RS111。该突变体热米饭中抗性淀粉的含量高达7.0%,是其野生型的2.4倍。突变体的淀粉颗粒形态、DSC和多晶衍射的曲线和参数与野生型明显不同,表现为淀粉颗粒大小较为一致,圆形和卵形淀粉颗粒所占比率较高,溶晶起始温度(TO)、最高温度(TP)、回落温度(TC)、焓变(ΔHGEL)及结晶度更低。突变体的表观直链淀粉、粗脂肪和粗纤维的含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4.
本文比较全面地分析了达州市苎麻原麻标准化生产前、后种植状况及效果,原麻标准生产组织措施、技术措施,提出推行苎麻标准化生产是实现苎麻由传统种植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种麻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5.
基于新型控释肥的机插侧深施肥,可以实现简化施肥次数,减少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2020年在安徽江淮水稻主产区多点试验的结果表明,基于生物基包膜控释肥(MFi)机插侧深施,江淮杂交中籼稻在常规施肥量(其中N=13.5 kg/667 m2)基础上减量20%,江淮常规中粳稻在常规施肥量(其中N=15.6 kg/667m2)基础上减量10%,或在常规施肥量(其中N=15.6 kg/667m2)基础上减量20%+1次孕穗肥,均可以实现不减产(平产或略增),显著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6.
以套罩及对照桂味荔枝为材料,统计贮藏期果实病果率,测定果实糖、酸、Vc含量,抗氧化酶SOD、POD及褐化相关酶PPO的活性,以此分析整株套罩对荔枝贮藏性的影响。结果显示:4 ℃条件下,套罩桂味贮藏两周无病果,且果肉可溶性糖在4.0~6.0 mg/g之间,可滴定酸在2.5~3.0 mg/g之间,品质较好。清除氧化自由基方面,贮藏两周后,套罩桂味果皮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果皮Vc含量、POD活性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但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酶促褐化方面,套罩桂味果皮PPO活性与对照亦无显著差异。与果皮不同,套罩桂味果肉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但果肉Vc含量、SOD、POD以及PPO活性在二者间无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果皮抗氧化能力是决定桂味荔枝耐贮性的主要因素,套罩桂味依赖较高的果皮SOD活性维持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以此增强果实贮藏性。  相似文献   
57.
风沙半干旱区春玉米水肥耦合产量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312-D最优饱和设计,开展了春玉米水肥耦合作用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年施氮量对产量影响最大,灌溉量次之,施磷量最小。两因子耦合的产量效应类型不同,氮与磷耦合以及磷与水耦合为相互替代作用,而氮与水耦合为相互促进作用,且耦合作用效应大小顺序为氮与磷耦合>磷与水耦合>氮与水耦合。获得最高产量9374.0kg/hm2的施氮量为281.7kg/hm2、施磷量为127.1kg/hm2、灌溉量为75.2mm。获得最高利润6023.5元/hm2的施氮量为211.2kg/hm2、施磷量为110.5kg/hm2、灌溉量为24.1mm。  相似文献   
58.
大豆种子发芽期耐旱性鉴定的适宜PEG-6000浓度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抗旱性不同的3个大豆品种(湘豆3号、Lee68和宁镇1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5%、10%、15%、20%、25%和30%)的PEG-6000模拟发芽期干旱胁迫对大豆种子发芽、子叶苗膜脂过氧化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以下的PEG-6000能起引发作用,促进大豆种子的萌发,显著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随着PEG-6000浓度的升高,大豆种子的发芽明显受抑制,当PEG-6000浓度大于25%时抑制更明显,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简易活力指数显著下降;随着PEG-6000浓度的升高,大豆子叶苗中的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PEG-6000浓度在15%~25%间增加幅度最大,PEG-6000浓度小于15%或大于25%时增加不明显。综合种子发芽、子叶苗的膜脂过氧化程度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可初步确定室内采用PEG-6000浸种法模拟干旱胁迫鉴定大豆发芽期耐旱性的适宜浓度为20%~25%。  相似文献   
59.
长江中游双季超级杂交早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长江中游双季早稻生产是中国水稻生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回顾了长江中游超级杂交早稻新组合选育、配套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应用取得的进展.指出生育期短、前期低温冷害、中期阴雨寡照、后期高温逼熟是影响长江中游双季早稻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提出了进一步发展超级杂交早稻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60.
揉捻工艺对夏茶品质影响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束鲁燕  汤一  仇平  宋晓  龚淑英 《茶叶》2010,36(3):148-151
本文以鸠坑种鲜叶为原料,研究不同嫩度和揉捻程度对夏茶品质的影响,设计三因素三水平实验,感官评定不同茶叶的品质,并测定冲泡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结果表明:采用一芽二叶的鲜叶原料,轻揉5min,重揉25min,所得成茶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