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76篇
  免费   729篇
  国内免费   1206篇
林业   813篇
农学   729篇
基础科学   548篇
  1182篇
综合类   6183篇
农作物   857篇
水产渔业   545篇
畜牧兽医   2098篇
园艺   998篇
植物保护   658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264篇
  2022年   614篇
  2021年   641篇
  2020年   601篇
  2019年   572篇
  2018年   419篇
  2017年   684篇
  2016年   374篇
  2015年   647篇
  2014年   641篇
  2013年   812篇
  2012年   1060篇
  2011年   1111篇
  2010年   1099篇
  2009年   947篇
  2008年   870篇
  2007年   803篇
  2006年   652篇
  2005年   516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金银花除杂过程中编织袋丝去除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基于静电分离技术,设计了一种金银花静电除杂装置。通过理论分析,推导了静电场中金银花和编织袋丝产生轨迹分离的临界条件,验证了静电分离技术用于金银花除杂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基于单因素试验和COMSOL电场仿真,进一步探究了各影响因素对除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静电极形状为圆弧形、静电极角度α为45°。以高压静电发生器的输出电压U、静电极与辊筒的间距L和辊筒转速N为试验因素,开展Box-Behnken试验,分别建立了除杂率和误除率的二次回归方程。采用响应面分析法探明了各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规律。通过参数寻优,确定了该装置的最优工作参数为U=11.9 kV、N=28 r/min以及L=60 mm。台架试验结果显示,除杂率和误除率分别为94.47%和0.89%,满足金银花除杂要求。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研究基于PROSAIL模型监测天然草地的动态变化,掌握草地的质量与数量。【方法】 研究使用地物光谱仪连续3年在天山北坡中段的2个山地草原样区采集光谱数据和配套数据,基于PROSAIL模型进行冠层LAI的高光谱反演,重点研究应用不同代价函数、植被种类变化对反演精度的影响。【结果】 多数代价函数反演LAI的决定系数(R2)在0.54~0.55,均方根误差(RMSE)在0.23~0.25,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在17~19。在9个来自不同统计类型的代价函数中,常用的RMSE代价函数的反演精度相对不高。将获取的427个样方数据依据种类数分成组,然后用PROSAIL进行LAI反演。种类数越多,RMSE在增大,R2在减少,反演精度越差。但精度的下降幅度不是均匀的,种类数≤2的组和种类数≤3的组之间精度差异最大。【结论】 在利用物理模型反演天然草地的叶面积指数时,不同代价函数获得的反演精度差别比较大;随着植被种类数量的增多,反演的精度是下降的。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筛选对芹菜叶斑病(病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具有良好防治作用的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琼脂片法分别用14种杀菌剂对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菌丝和孢子萌发做室内毒力测定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14种杀菌剂中对病原菌菌丝抑制效果最好的分别为3%甲霜恶霉灵、5%香芹酚、10%苯醚甲环唑、其EC50分别为10.8、19.9、26.2 μg/mL;对孢子萌发抑制效果最好的分别为3%甲霜恶霉灵、25%嘧菌酯、43%戊唑醇,其EC50分别为15.7、29.5、38.7 μg/mL。只有3%甲霜恶霉灵具有最佳的防治效果。防效最好的药剂为3%甲霜恶霉灵和5%香芹酚,其防效分别为96.3%和83.9%。【结论】3%甲霜恶霉灵最适用于田间芹菜叶斑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994.
植被覆盖度是表征植被生长状态、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参数,对景观格局变化、城乡发展研究有重要意义。为揭示社会经济活动对植被覆盖度时空分布的影响,基于局部加权回归法构建时间序列曲线,以丽江坝区1987、1991、1994、2010、2018年5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回归趋势与同心圆空间梯度模型获得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987-2018年,研究区的主城区内和村落周边的植被覆盖发生了明显退化;主城区内植被覆盖的地区破碎化程度高于郊区,主城区内中低、中等覆盖度地区的斑块形状逐渐复杂、景观连接度增加,中高、高植被覆盖度地区斑块形状越发规则,高植被覆盖度地区的连接度逐渐降低;主城区及其周边的中低、中等植被覆盖度的斑块分布逐渐密集,中高、高覆盖度的斑块聚集度逐渐降低;日照时数、人口密度、公路客运量、财政收入是丽江坝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分析我国北方麦区监控施钾下小麦产量与养分吸收分配变化与土壤速效钾的关系,为节约钾资源,实现小麦丰产优质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20年在我国北方麦区43个地点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土壤速效钾水平下监控施钾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籽粒氮磷钾含量及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北方麦区农户小麦施钾不足和过量问题同时存在。小麦产量随土壤速效钾含量升高显著增加,在土壤速效钾含量150—180 mg·kg-1时,小麦产量达到最高,为6 340 kg·hm-2。土壤速效钾过高并不能持续提高小麦产量,当土壤速效钾含量>180 mg·kg-1时,小麦产量显著降低,平均为5 409 kg·hm-2。与农户施肥相比,在土壤速效钾含量<90、90—120、120—150和>180 mg·kg-1时采用监控施肥技术增加了钾肥用量,在速效钾含量150—180 mg·kg-1时减少了钾肥用量,各土壤速效钾水平下采用监控施肥技术施用钾肥均提高了小麦产量,且在速效钾含量<90和>180 mg·kg-1时显著增产。土壤有效磷含量>30 mg·kg-1时,土壤速效钾含量120—150或>180 mg·kg-1时,不施钾肥小麦产量有降低的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升高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氮含量,农户施肥和监控施肥处理的籽粒氮磷钾含量无显著变化,速效钾含量>180 mg·kg-1时不施钾肥的小麦籽粒磷钾含量显著降低。速效钾含量>150 mg·kg-1时,监控施肥的钾肥偏生产力与钾肥吸收效率较农户施肥显著提高。【结论】在北方麦区,土壤速效钾含量150—180 mg·kg-1时,合理施肥可使小麦产量达较高水平,但当土壤有效磷较高,超过30 mg·kg-1时,不施钾肥小麦有减产风险。应根据土壤速效磷钾和小麦产量水平监控施肥,合理确定钾肥用量,实现北方麦区小麦丰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996.
为评估白足蚜小蜂Aphelinus albipodus对桃蚜Myzus persicae的防控效果,在室内测定了白足蚜小蜂对不同发育阶段桃蚜的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并对种内干扰和分摊竞争强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白足蚜小蜂对不同发育阶段桃蚜的取食量和寄生量均随着蚜虫密度增加而增加,取食量和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白足蚜小蜂对桃蚜的理论最大取食量2.809头,瞬时攻击率0.218,处理时间0.023 d;白足蚜小蜂对3~4日龄桃蚜寄生量最大,为47.62头,寄生瞬时攻击率0.723,处理时间0.021 d.搜寻效应均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且与蚜虫密度呈负相关.白足蚜小蜂个体之间存在种内干扰作用,随着自身密度增加,单头寄生率相对下降,分摊竞争强度增大,干扰效应符合Hassell-varley模型.由功能反应、种内干扰等指标可见白足蚜小蜂对桃蚜具有较好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997.
本研究以棉籽壳为主料,以豆粕渣代替麸皮作为辅料,研究新型原料豆粕渣在秀珍菇制种及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以豆粕渣为辅料的配方中秀珍菇菌丝均能正常生长,配方2(5%豆粕渣)中秀珍菇菌丝的生长速度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说明豆粕渣可用于制作秀珍菇原种和栽培种。各配方栽培秀珍菇均能正常出菇,其中配方2、配方3(10%豆粕渣)的总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配方4(15%豆粕渣)的产量显著低于对照。可见,在配方中加入5%~10%的豆粕渣栽培秀珍菇切实可行,提高了秀珍菇栽培效益。  相似文献   
998.
旨在明确引起陕西省榆林市山药根腐病的致病菌,为该地区山药根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以受害山药块茎和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纯培养,结合柯赫氏法则、形态学鉴定、ITS区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构建系统发育树和序列比对的方法,明确山药根腐病的致病菌。结果表明,引起陕西榆林山药根腐病的病原菌为棕黑腐质霉、燕麦镰孢和尖孢镰孢。陕西榆林山药根腐病由腐质霉属和镰孢属两个属的3种病原菌引起,棕黑腐质霉是首次报道危害山药,镰孢属真菌是该地区山药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心里美萝卜(Raphanus sativus)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生物炭分别添加在纯土(J)和施加有机肥的土壤(S)中,有机肥与土壤按1∶[KG-*2]5混合,形成不同配比后对萝卜在两叶一心时期的生长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量比较。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在施有机肥的土壤中比添加在纯土中的综合指标好,但与对照组比可看出生物炭添加在纯土中萝卜的增长幅度更高。添加生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了解抑芽丹钾盐水剂和抑芽丹二乙醇胺盐水剂在烟草抑芽效果上的区别.[方法]选择5种不同配比、浓度的抑芽丹钾盐和抑芽丹二乙醇胺盐水剂处理方案,进行了为期2年的田间烟草抑芽试验以对比2种抑芽丹成分的药效.[结果]2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同等剂量(有效成分1725 g/hm2)下,2018和2019年供试抑芽丹钾盐的抑芽效果分别为85.03%和86.46%,而对应的抑芽丹二乙醇胺盐的抑芽效果分别为79.68%和78.98%.抑芽丹钾盐和二乙醇胺盐混合物田间药效与单一的抑芽丹二乙醇胺盐相似,2018和2019年抑芽效果分别为81.25% 和80.35%.[结论]在同等使用条件下,单一抑芽丹钾盐的田间烟草抑芽效果优于抑芽丹二乙醇胺盐及其混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