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11篇
  免费   1174篇
  国内免费   2655篇
林业   2909篇
农学   3564篇
基础科学   1931篇
  4150篇
综合类   6597篇
农作物   1326篇
水产渔业   900篇
畜牧兽医   3346篇
园艺   782篇
植物保护   1735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514篇
  2021年   866篇
  2020年   793篇
  2019年   758篇
  2018年   552篇
  2017年   780篇
  2016年   749篇
  2015年   1010篇
  2014年   937篇
  2013年   1207篇
  2012年   1424篇
  2011年   1475篇
  2010年   1450篇
  2009年   1382篇
  2008年   1286篇
  2007年   1415篇
  2006年   1317篇
  2005年   1126篇
  2004年   548篇
  2003年   504篇
  2002年   414篇
  2001年   445篇
  2000年   556篇
  1999年   713篇
  1998年   623篇
  1997年   539篇
  1996年   525篇
  1995年   511篇
  1994年   476篇
  1993年   423篇
  1992年   390篇
  1991年   305篇
  1990年   247篇
  1989年   212篇
  1988年   168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74年   9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黄河三角洲农业用地动态变化模拟与情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农业用地变化的动态特征和影响要素,预测不同情景下的农业用地的时空变化格局。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黄河三角洲地区4期TM和ETM+影像进行解译判读,获取区域内1992-2005年间农业用地动态演化特征,并构建元胞自动机模型对2001年和2005年的农业用地格局进行模拟。2001年和2005年农业用地模拟的总体精度分别为82.90%和84.48%,Kappa系数分别为0.658和0.689。模拟结果表明元胞自动机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研究区域内农业用地动态变化,为农业用地的演变模拟提供了一种适用的工具。利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对4种情景下(面积减少5%、增加5%、10%和15%)的农业用地演变进行了预测。情景分析表明刁口故道附近的农业用地并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化,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  相似文献   
972.
利用多源时序遥感数据提取大范围水稻种植面积   总被引:18,自引:10,他引:8  
为避免大范围作物面积提取中的分区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采用时序MODIS日反射率产品(MOD09GA)和HJ-1CCD数据的大范围水稻种植面积提取方法。利用样区多时相高分辨率HJ-1CCD数据,进行高分辨率水稻制图,获取水稻移栽期和生长期的特征。再利用时序MODIS日反射率产品自动提取移栽期稻田水分信息和生长期生长信息,实现大范围的水稻种植面积测量。以江苏省为试验区对该方法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高精度的测量大范围的水稻种植面积,水稻提取精度为93.3%,Kappa系数0.88。  相似文献   
973.
基于HJ卫星CCD数据的冬小麦病虫害面积监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遥感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中广泛采用的简单植被指数阈值法难以判别冬小麦的健康状况。该研究选择二值逻辑回归法,分别建立实测光谱得到的植被指数与其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重归一化植被指数RDVI模型和三角植被指数TVI模型可信度较好。考虑到遥感监测冬小麦病虫害时,涉及的地域范围广,冬小麦生长状况存在明显的局域差异,采用了3×3邻域像元的一致性假设消除局部环境差异。将模型应用到中国新近发射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HJ-CCD传感器数据,得到提取的冬小麦受病虫害胁迫范围与枣阳市植保站普查结果相符,也与地面实测结果相一致,其中,TVI模型结果的精度达到76.47%,能够满足农作物病虫害面积遥感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974.
面向对象的土地利用/覆盖遥感分类方法与流程应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为了进一步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精度,该文以新疆石河子垦区为研究区,利用NDVI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土地利用/覆盖遥感分类最佳时相组合;采用最佳指数因子OIF对参与图像分割的谱段进行选择;选择不同分割参数建立4级分割层次,构建了不同尺度的分类对象;针对其不同特点,分别选择基于知识的模糊分类和基于样本的监督分类方法;建立了面向对象的土地利用/覆盖遥感分类流程。采用地面实测数据对分类效果进行评估,与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相比,该文方法能够获取更高的分类精度,可为同类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75.
海冰水盐分浓度及灌溉次数对土壤水分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环渤海地区海冰水灌溉技术,于2008年采用微区试验,研究了海冰水不同盐分浓度(1、3、5、7、9 g/L)和不同灌溉次数对土壤水分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海冰水灌溉能明显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尤其以播种前灌溉和苗期灌溉效果最佳,当每次灌溉量为450 m3/hm2时,与不灌溉相比,土壤含水率增幅为22.85%~31.32%,可以有效缓解棉田春季旱情。不同处理的棉花,以盐分质量浓度1 g/L海冰水、灌溉3次的处理的产量、平均果枝数以及单颗棉桃质量3项指标均为最高,比不灌溉处理增产38.63%;其次为盐分质量浓度3 g/L海冰水灌溉2次的处理,增产率为 29.8%。随灌溉水矿化度增加,产量呈现递减趋势,盐分质量浓度为9 g/L、灌溉3次的处理与不灌溉处理相比出现显著减产,减产率为28.48%。综合考虑海冰水长期灌溉效应及海冰脱盐技术,建议采用盐分质量浓度3 g/L海冰水进行棉田灌溉,降雨正常年份以播种前和苗期2次灌溉为宜,每次灌水量450 m3/hm2,并要注意配合必要的灌溉和排水措施。  相似文献   
976.
冬小麦根层土壤水量平衡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取冬小麦根系层水量转化情况,该文采用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思想和Vensim软件构建了冬小麦一维逐日土壤水量平衡模型。模型将2m土层概化为十个串联的水箱,计算了灌溉降雨后的土壤水分下渗、土壤蒸发、作物蒸腾、毛管上升补给和水分重分配等物理过程。利用河北省石津灌区军齐干渠北二支一斗渠2007-2009年两季冬小麦的田间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结果显示率定期和验证期的平均残差比例和分散均方根比例均在15%以内。三种极端条件测试和六种参数的敏感性测试以及与Hydrus-1模型的比较表明模型假定合理,没有发生结构性错误。对灌区两季冬小麦生育期的土壤水分转化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降雨和灌溉是主要供水水源,毛管水上升量很小,底部渗漏较大,而土壤储水量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977.
为改变传统杂交水稻制种中不育系和恢复系规则化种植,分期收获,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授粉不均匀,种子质量、产量低的现状,在现有工程化混播制种中急需高效的机械化分选设备。该文通过试验研究的手段,对所设计的窝眼型孔分选机分选筒的运动参数及结构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对现有不育系籽粒长度不超过5.8 mm,恢复系不小于12 mm时,其分选筒外径设计为130 mm,分选筒转速为30 r/min,窝眼孔径为7 mm,孔深为3 mm情况下,能够杂交水稻种子纯度要求的分选效果。该分选机的设计,为解决工程化混播制种中杂交水稻种子不育系与恢复系的分选、清选提供了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978.
适应机械化收获的田间油菜植株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油菜机械化收获过程出现的高损失率制约了油菜生产的发展,单纯从农机方面进行研究难以解决。该文从农机农艺相结合出发,对田间油菜植株特性进行测试研究。测试大田植株整体表现特性及不同密度下植株茎秆物理特性的田间表现,并在不同成熟度和催熟剂喷施情形下对油菜角果拉断力进行测试,获得了田间植株特性基础数据。结果表明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机械化收获作业,催熟剂的喷施对机收作业性能影响不大。研究获得了直播油菜的田间植株表现特征,同时为油菜机收配套农艺要求提供理论研究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9.
大豆种子脱粒机出料溜槽堵塞现象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从5TD-680型小区大豆种子脱粒机存在的实际问题着手,运用动力学理论分析了出料溜槽堵塞现象产生的机理,推导出了一个理论公式,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分析了全方位合理设计和研究脱粒机的重要性。文中所用的理论分析方法及其结果可为脱粒机或相关农业机械中溜槽的研究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0.
发动机液压自由活塞下止点运动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实现对单活塞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工作频率的精确控制,掌握液压自由活塞下止点运动规律是基础,基于系统基本原理,研究了活塞下止点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通过建立数学仿真模型和试验系统,研究了液压自由活塞在下止点的运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活塞下止点运动过程包括反向加速和正向减速过程,活塞到达下止点后的反弹距离主要由该过程决定,活塞下止点运动过程中的反向加速力来自泵腔和压缩腔压力。系统压缩腔压力变化规律可控是工作频率精确控制的基础,压力变化规律控制要考虑活塞运动状态和单向阀的阀芯动作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