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17篇
  免费   1717篇
  国内免费   2528篇
林业   1997篇
农学   1778篇
基础科学   1264篇
  2803篇
综合类   13249篇
农作物   1953篇
水产渔业   1154篇
畜牧兽医   3594篇
园艺   1969篇
植物保护   1301篇
  2024年   138篇
  2023年   470篇
  2022年   1052篇
  2021年   1087篇
  2020年   1024篇
  2019年   1045篇
  2018年   813篇
  2017年   1244篇
  2016年   864篇
  2015年   1280篇
  2014年   1339篇
  2013年   1630篇
  2012年   2363篇
  2011年   2405篇
  2010年   2277篇
  2009年   1901篇
  2008年   2034篇
  2007年   1798篇
  2006年   1538篇
  2005年   1210篇
  2004年   689篇
  2003年   520篇
  2002年   520篇
  2001年   473篇
  2000年   418篇
  1999年   213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6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解广东省广州市活禽批发市场从业人员对H7N9流感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也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2017年4—5月对广州市全部6个活禽批发市场的435名从业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18名密切接触人员和117名非密切接触人员对H7N9流感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分别为80.59%和69.60%;在"发现对禽高致病性的H7N9流感病毒""病死禽应该进行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外省养殖场发生过H7N9流感疫情"方面,密切接触者的知晓率显著高于非密切接触者(P0.03);获取H7N9流感知识的途径主要有培训,以及电视、网络和海报等宣传媒介;绝大多数市场从业人员认为政府有能力防控H7N9流感,对政府采取的H7N9流感防控措施及对目前的"1110"制度感到满意,认为活禽集中屠宰可行(P0.01);从业人员在预防H7N9流感时,接触禽类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的占比最高(83.45%),其次是戴手套(69.20%)和穿水鞋(63.91%),而戴口罩(39.77%)和用消毒液消毒手(35.86%)的占比较低。调查认为,广州市活禽批发市场从业人员的H7N9流感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个人防护措施实施不全面。调查结果提示,应充分利用培训,以及电视和网络等优势媒介,强化微信和微博等新兴媒介,加强对H7N9流感防控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92.
2017年7月7日,农业部决定对全国家禽开展H7亚型流感免疫。为了掌握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苗的免疫效果,2017年8—9月,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控制性试验和大面积临床监测。控制试验结果表明:首免15 d后,H7亚型禽流感抗体合格率可达70.00%,H5亚型抗体合格率仅为10.00%;首免22 d后,H7亚型禽流感抗体合格率达到93.33%,H5亚型抗体合格率达到60.00%;该疫苗未出现严重免疫副反应;H7亚型禽流感抗体产生的时间早于H5亚型。随机选取5个区县,采集414份免疫血清进行监测。结果显示:二价灭活苗免疫21 d后,H5和H7亚型禽流感抗体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2.27%和76.00%;5个区县的抗体水平存在差异;蛋鸡抗体水平高于肉鸡。控制试验及临床监测结果提示,该疫苗免疫效果确实,但部分区县仍存在免疫抗体水平不高的养禽场。因此,在新旧疫苗交替使用期间,各地应高度重视高致病性H5和H7亚型禽流感防治工作,尤其是肉鸡。  相似文献   
93.
为制备外源病毒检验用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特异性血清,对300只3~4周龄的SPF鸡进行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最后一次免疫21 d后,采血并分离血清;对血清经混合、分装、冷冻、真空干燥后,进行无菌检验、外源病毒检验、剩余水分测定、中和效价测定和特异性检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抗IBV特异性血清的无菌检验、外源病毒检验和剩余水分测定结果均符合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规定;血清中和效价为1:800,与IBV H120种毒株的中和指数为106.3,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B87株、鸡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痘病毒、禽呼肠孤病毒S1133株的中和指数均不大于10;通过AGP、ELISA、HI等试验,确定该血清中不含其他禽源外源病毒抗体。本研究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或毒种的外源病毒检验提供了具有良好特异性和高效价的中和用血清。  相似文献   
94.
文章结合威信县农机维修网点的发展现状,分析威信县农机维修网点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威信县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5.
旨在揭示大肠埃希菌内毒素(ET)对大鼠小肠黏膜的结构、绒毛长度、上皮内淋巴细胞(IEL)的数量和分布的影响,并探讨多价阳离子A(CA)对上述指标的保护效应。选用72只140g~150g 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ET组和CA保护组,经相应处理后分别在3、4、8、12h采集十二指肠、空肠组织作为检测样本,制备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ET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长度在3、4、8、12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CA保护组(P0.01),ET组十二指肠、空肠IEL数量在3、4、8、12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A保护组十二指肠和空肠IEL数量在4、8、12h均显著高于ET组(P0.01)。结果显示,ET在不同程度上能够破坏小肠黏膜的正常组织结构,降低小肠绒毛长度,减少IEL的数量,从而影响小肠正常的吸收和免疫功能,而CA则能明显降低ET所导致的毒性作用,发挥其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96.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obtain the flanking sequences of T-DNA in the transgenic cotton containing a GbVe1 over-expression cassette. [Method] The T-DNA insertion copy number in the transgenic GbVe1 cotton was analyzed by southern blot. Flanking sequences of the transgenic lines with putative single T-DNA insertion copy were obtained using high-efficiency 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hiTAIL-PCR). The T-DNA insertion sites were further confirmed by PCR with specific primers. [Result] RB-flanking sequences (119-1 018 bp) and LB-flanking sequences (243-516 bp) were obtained from three transgenic lines with low copy number of T-DNA insertion. The AT content was more than 63% in these flanking sequences. A same single insertion site in the intron of Gohir.D01G157600.1 was found in the two transgenic lines 7/100826-152 and 12/100826-393, while two separated insertion sites, one also in the intron of Gohir.-D01G157600.1 and the other in the intergenic region of A12 chromosome, were found in the transgenic line 1/w-ch14. A deletion of 21 bp was found in the insertion site in the intron of Gohir.D01G157600.1. The T-DNA insertion in the intron of Gohir.D01G157600.1 was further confirmed by the specific PCR. [Conclusion] The flanking sequences of T-DNA in the transgenic GbVe1 cotton were obtained and the specific transformation event in the intron of Gohir.D01G157600.1 was further confirmed by PCR.  相似文献   
97.
为了提高学生对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课程的学习效果,结合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教学中,探究基于微课的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及授课流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初步应用,并评估该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98.
果园间伐对梨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在15年生梨树高光效开心树形果园进行了间伐试验,测定并比较了间伐与未间伐果园梨树树体东、西侧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通过PSII的电子传递速率(ETR)、PSII的实际光合量子产量(Y(II))、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以及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响应曲线,并得出PAR-ETR响应曲线的拟合参数。结果表明,与未间伐果园相比,成龄梨园间伐后梨树树体东、西侧叶片的ETR(最高可稳定至130μmol/(m2·s)左右)和Y(II)(最高可稳定至0.3左右)较高,Y(NPQ)较低(最低稳定在0.2左右),Y(NO)保持在一定范围内(0.5~0.7),且具有较高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最高可达152.4μmol/(m2·s)左右)、最小饱和光强(Ik)(最高可达510.3μmol/(m2·s)),表明间伐能够提高果园梨树叶片的光能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9.
于2014年在阜宁县实施了六大类型15种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三唑酮、戊唑醇等11个药种对小麦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应于小麦白粉病始盛期第1次施药,盛发期(间隔7 d)第2次施药,连续施药2次,为延缓小麦白粉病的抗药性,要做好不同药种的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00.
"西拉"葡萄(Vitis vinifera L.)果穗紧密,果粒挤压变形严重,内部果粒着色差,果实成熟期病害严重,品质难以保证。葡萄开花期连续降雨可导致坐果降低,通过试验模拟葡萄开花期降雨,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葡萄坐果率,达到疏松果穗的目的。试验以"西拉"葡萄为试材,设置葡萄开花前期、后期和整个花期3个喷水处理,每天喷一次水,在葡萄果实膨大期调查坐果率;葡萄成熟后调查葡萄发病率,测定葡萄还原糖、总酸、总酚、总单宁、总花色苷、单体花色苷、单体酚类含量。结果表明:花期喷水能提高葡萄浆果品质,且受喷水次数与时期影响较大。整个花期每天喷一次水,"西拉"葡萄品质表现最佳,开花后期喷水比前期喷水的葡萄浆果品质更好。因此,建议在葡萄管理中,若开花期天气连续晴朗,可以通过花序喷水疏松葡萄果穗,提升葡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