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76篇
  免费   992篇
  国内免费   1943篇
林业   1675篇
农学   2074篇
基础科学   1447篇
  2839篇
综合类   5575篇
农作物   1064篇
水产渔业   726篇
畜牧兽医   2225篇
园艺   661篇
植物保护   1025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327篇
  2022年   762篇
  2021年   813篇
  2020年   799篇
  2019年   769篇
  2018年   502篇
  2017年   734篇
  2016年   615篇
  2015年   815篇
  2014年   773篇
  2013年   955篇
  2012年   1181篇
  2011年   1213篇
  2010年   1098篇
  2009年   1008篇
  2008年   924篇
  2007年   901篇
  2006年   826篇
  2005年   738篇
  2004年   377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250篇
  1999年   311篇
  1998年   252篇
  1997年   211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162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RFID在农产品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浩  王江红  夏鲁朋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629-6629,6632
对RFID技术进行了分析,讨论了RFID在农产品管理中的应用方式,分析了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2.
余昊  王运兵  王国昌  刘洋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410-6411
应用地质统计学的半方差函数分析了中黑盲蝽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中黑盲蝽种群在三叶草坪上为聚集分布,空间相关范围为3.6 m;采用普通克里格空间插值模拟了中黑盲蝽种群分布状况,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53.
不同库容量类型常规籼稻品种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库容量类型水稻品种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差异,为大库容量类型品种的氮素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含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库容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6类,研究各类品种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基本特点。【结果】供试品种间库容量的差异很大(426%、817%)。A、B、C、D、E、F类品种的平均库容量,2001年分别为426.37、642.53、770.96、903.73、1 064.32、1 213.90 g?m-2,2002年分别为359.36、574.11、764.98、962.43、1 200.11、1 455.59 g?m-2;大库容量品种抽穗期全株含氮率较高、结实期全株含氮率下降幅度较大;大库容量类型品种吸氮能力强,抽穗后更明显吸氮能力显著受到生育期与吸氮强度的影响,但吸氮强度的作用要大于生育期的作用。;大库容量类型品种氮素在根中比例小、成熟期氮素在茎鞘叶中比例小、穗中氮素比例大、结实期茎鞘叶氮素运转量大;增加吸氮量,促进茎鞘叶中的氮素运转有利于库容量的提高。【结论】大库容量类型品种吸氮能力特别是抽穗后的吸氮能力强,成熟期氮素在营养器官中比例小、穗中氮素比例大、结实期茎鞘叶氮素运转量大。  相似文献   
954.
有翅型与无翅型棉蚜发育及繁殖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采用网罩盆栽苗研究有翅型与无翅型棉蚜若虫及成虫发育历期、繁殖能力、成虫寿命、产仔能力、体重.有翅型与无翅型棉蚜若虫发育历期之间无显著差异.二者成虫寿命、第一次产仔数量、平均每次产仔数差异不显著,而生殖前期、产仔次数、净增殖率与内禀增长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有翅型棉蚜的产仔次数极显著小于无翅型,而有翅型棉蚜生殖前期显著长于无翅型棉蚜.无翅型棉蚜净增殖率显著大于有翅型棉蚜.无翅型棉蚜可能可以将用于翅发育和飞行的能量转而用于繁殖.  相似文献   
955.
利用PCR技术扩增我国3个不同海域(渤海湾、东海的舟山海域、南海的广东沿海)银鲳(Pampus argenteus)线粒体CO Ⅰ的基因片段,得到长度为604 bp的片段,比较分析了3个不同地区48尾银鲳线粒体CO Ⅰ基因序列的变异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48条序列共检测出多态性位点30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6个,各群体内的多态性位点分别为渤海8个、舟山26个、广东1个;48个个体具有1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662 2和0.002 8.AMOVA分析结果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1.03%,而101.03%的遗传变异源于群体内,3群体总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10 3 (P>0.05).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与遗传距离均非常低.分析得出:基于银鲳线粒体CO Ⅰ基因的序列分析,单倍型多样性以东海群体最高(0.800 9)、渤海群体其次(0.700 0)、南海群体最低(0.200 0),而3群体核苷酸多样性则均较低(<0.005);分子变异分析未检测出我国3个野生银鲳群体间存在遗传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956.
长白山次生白桦林数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长白山1hm2次生白桦林样地的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活立木2550株,分属于14科23种;从株密度、平均胸径及胸高断面积等分析看,白桦和落叶松在林分中占有绝对优势;样地内所有林木的径级分布为"S"型,白桦、落叶松和红松的径级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水曲柳和春榆的径级分布近似于倒"J"型;从径级结构分析看,白桦和落叶松等先锋树种的小径级林木在林下分布很少,更新很差,而红松、水曲柳等寿命较长的树种在林下已经占有很大的比例,更新良好,随着演替的进展,它们将逐渐进入主林层;从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看,落叶松在样地中表现出了明显的聚集性分布格局,而白桦、水曲柳、红松和春榆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聚集性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57.
以王朗国家级保护区亚高山针叶林下的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不同林冠环境下克隆生长特征,及4种林冠环境下克隆繁殖的大小依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林冠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分株平均生物量、基径、高度以及当年生立竹分株密度的显著差异,但对整个无性系种群的分株密度没有影响,缺苞箭竹对不同林冠环境的响应主要体现在分株质量上;间隔子的生物量、直径、分枝强度和比间隔子长等克隆生长特征在各个林冠环境中存在显著差异,间隔子长度只在大林窗环境中显著低于其他林冠环境;缺苞箭竹在4种林冠环境下均表现出克隆繁殖的大小依赖关系,母株大小通过间隔子的作用,对当年生立竹大小有显著影响.缺苞箭竹的克隆生长受到不同林冠环境的影响,在其适宜生境(中等林窗)内种群通过提高分株质量以增强整个种群的生命力,同时克隆生长受到自身母株的制约,林冠环境通过影响母株的质量从而影响克隆繁殖分株.  相似文献   
958.
本文利用表型性状对内蒙古及周边地区种植的28份甘蓝型春油菜和9份芥菜型春油菜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及周边地区春油菜种质资源遗传变异丰富,各表型性状均有较大的变异变幅,其中芥菜型春油菜各性状的变异变幅均高于甘蓝型春油菜,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37.32%和14.15%,变幅分别为18.9%~92.6%和0~31.9%;两类型春油菜各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数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大多高于质量性状.对甘蓝型和芥菜型春油菜数量性状分别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一定距离上将国内和国外引进种分别聚在一起,在距离较小处,同一育种单位选育的不同品种大多聚在一起,说明地理因素对品种有很大影响,同一育种单位选育的品种在遗传上有很大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59.
甘蓝枯萎病是由镰刀(Fusarium oxysporum f.sp.Conglutinans)引起的土传病害,属于中国新发病害,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中国北部夏秋甘蓝生产区的毁灭性病害,并且发病地域逐年扩大.抗病品种的使用是目前减少甘蓝枯萎病损失的最有效方法.而探索高效的甘蓝抗枯萎病鉴定方法以准确鉴定甘蓝种质资源的相应抗性基因是抗病育种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在前期病原物分离和鉴定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来源于山西寿阳的强致病力株GLHW1作为病原,通过混合因.子设计方法系统分析了3个接种方法,3个接种浓度及2个接种时期的接种效率及不同因素间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接种效果的重要性影响依次为接种方法>接种浓度>接种时期,推荐给甘蓝育种者的接种程序是:在3叶l心期,将幼苗的根系浸入1x106cfu/ml抱子悬浮液中15 min.  相似文献   
9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