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8篇
  免费   452篇
  国内免费   550篇
林业   607篇
农学   338篇
基础科学   228篇
  556篇
综合类   3435篇
农作物   540篇
水产渔业   312篇
畜牧兽医   1268篇
园艺   618篇
植物保护   238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327篇
  2021年   280篇
  2020年   309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364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364篇
  2014年   391篇
  2013年   418篇
  2012年   595篇
  2011年   611篇
  2010年   588篇
  2009年   534篇
  2008年   498篇
  2007年   488篇
  2006年   377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以阿维菌素、竹焦油为活性成分,白蜡绵粉蚧Phenacoccus kaxinus和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为供试靶标害虫,选用体积分数为2%的阿维菌素乳油、50%竹焦油乳油和80%竹焦油钾盐水剂等3种杀虫剂为供试药剂,分别在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和千头椿Ailanthus altissimaQiantou树上进行林间活性试验。试验共设5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于药后3,7,14 d调查防效。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白蜡绵粉蚧的防效均在65%以上,其中体积分数为50%的竹焦油乳油效果最佳,防效高达90.13%,与对照药剂体积分数为50%辛硫磷乳油无显著性差异;3种药剂对臭椿沟眶象的最高防效均出现在药后14 d左右,其中体积分数为2%的阿维菌素乳油和体积分数为50%竹焦油乳油最高防效分别为71.71%和77.55%,与对照药剂的73.99%无显著性差异,但体积分数为80%竹焦油水剂在P<0.01水平上与对照药剂有极显著差异。证实体积分数为50%竹焦油乳油作为杀虫、驱虫剂的开发研究有一定的前景。表2参9  相似文献   
992.
基于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粒形QTL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稻的粒形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 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由于减少了个体间遗传背景的干扰, 已经成为鉴定复杂性状QTL的新型遗传材料。本研究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测验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之间粒形的差异,鉴定了代换片段上粒形相关的QTL。以P≤0.001为阈值, 共检测到39个粒形相关的QTL。其中,粒长相关的19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18~1.06 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40%~14.13%;粒宽相关的14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09~0.31 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71%~9.15%;粒厚相关的6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05~0.10 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14%~4.46%。这些QTL的鉴定,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并克隆相应QTL和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空间分析平台,利用增强型专题绘图仪(ETM)遥感图像和地理空间数据库,定量分析了浙江省富阳市不同水土流失程度下的地理特征(坡度、坡向、高程、土地利用方式等),揭示了研究区域土壤侵蚀与地理环境背景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水土流失的地理环境分异明显,94.57%的水土流失发生在500 m以下高度带;85.33%的水土流失集中在15° ~ 35°的坡度上;57.23%的水土流失发生在南坡;49.40%的水土流失分布于黄泥土;76.85%的强度及其以上程度水土流失发生在园地;58.35%的水土流失发生在低山丘陵区。图1表7参22  相似文献   
994.
盾水螨总科是水螨的一大类群,其下阶元间分类系统和系统发育存在争议,目前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对该类群分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尚欠深入.对盾水螨总科生物学和分类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及我国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简要分析了中国区系,展望了盾水螨总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5.
为探寻菠菜采后绿色、安全的贮藏保鲜方法,在常温条件下,采用一定浓度的食盐溶液对菠菜进行采后处理,研究菠菜处理后贮藏期间的营养品质及生理变化.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食盐溶液处理能延缓菠菜呼吸高峰的出现,减缓菠菜水分的蒸发和叶片的腐烂,对菠菜贮藏期间蛋白质、有机酸的降解及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延长...  相似文献   
996.
2BMFDC-6型稻茬麦半旋播种机设计与性能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西南地区稻茬小麦面临的粘湿生态环境和秸秆还田技术问题,进行了适宜播种机具的设计研制与性能试验.①研制的2BMFDC-6型半旋播种机,由手扶拖拉机驱动,整机重量轻,动土量少,能耗低,一次作业即可完成播种、施肥、盖种等工序,省工高效.作业时只对播种带进行浅旋开沟,种子撒落于播种沟内,泥土、根茬和碎草混合盖种,较好地解决了播种质量和稻草还田问题.②田间性能试验表明,无论稻草是否还田,2BMFDC-6型半旋播种机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播种效果.无稻草还田条件下,播种质量、产量和效益均显著高于SCTNB-180Z4/8型全旋机播和免耕人工撒播处理.稻草还田条件下则以"半喂入"收割机收获水稻并切割抛洒稻草的播种效果更好.③播种阶段耕层土壤含水量适宜范围25%~40%,适宜播种量120~180kg/hm2、施氮量150~180kg/hm2.  相似文献   
997.
光照强度对草莓主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贵州特殊区域下光照强度对草莓品质的影响,通过实验室的人工环境,在温、湿度不变的条件下,将章姬、红颊2个品种植株放置在特定的光照强度中,研究草莓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区间内光强的改变对果实主要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光照强度的改变可显著影响总糖、Vc、果胶含量,对单果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酸量没有显著影响,提高草莓果实综合品质的适宜光强为339.6~452.8μmol/(m2.s);不同品种对光强改变的反应稍有不同,红颊品质受光强影响较章姬大。  相似文献   
998.
近年来,淤背区土地开发利用作为一项经济产业发展迅猛,但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对黄河济南段部分淤背区主要养分与理化性状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在相距40 km范围内,淤背区的土壤质地、肥力以及水分涵养等各项指标距农田指标相差甚远,土地质量较差,覆土层厚度均小于45 cm,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6.2、18.13、2.05、119.95 mg/kg,微量元素普遍匮乏。必须加厚壤土层,并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对新生地进行较长期的改良,培肥地力,才能逐步改造成良田。  相似文献   
999.
不同生境中半红树植物抗氧化防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5种半红树植物,研究了其在不同生境(潮间带和陆生)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陆生的黄槿、许树O2.产生速率和莲叶桐H2O2含量均显著的高于其潮间带居群,从而使这3种半红树叶片中抗氧化酶类(SOD、APX、CAT、POD和GR)活性均高于其潮间带居群。而处于潮间带杨叶肖槿、阔苞菊(除SOD外)的SOD、APX、CAT活性显著高于其陆生居群,此时,H2O2含量要显著低于其陆生居群,而陆生的阔苞菊居群SOD、POD、GR活性高于其潮间带居群,因此,O2.产生的速率显著低于其潮间带居群。不同树种对不同生境有着不同抗氧化防御策略,总的趋势是,陆生的半红树抗氧化酶活性均要高于其潮间带居群,尤其是POD、GR活性在5种半红树中均显著高于其潮间带居群,暗示环境胁迫造成的选择压力导致半红树植物适应性的反应。高温、高光照、干旱是对陆生半红树的逆境胁迫,因此,上调抗氧化酶活性,以降低逆境对半红树的膜脂过氧化,减少电解质外渗,最终提高了半红树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000.
印楝素与啶虫脒对椰心叶甲生物活性及混配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植物源杀虫剂和常用化学杀虫剂在椰心叶甲防治上的联合利用效果,采用浸叶法和大田药效试验测定了印楝素和啶虫脒对椰心叶甲的生物活性及混配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印楝素和啶虫脒对椰心叶甲4龄幼虫均表现出生物活性,LC50值分别为14.45和9.44 mg/L。混配增效结果表明,以有效成分印楝素∶啶虫脒=2∶5(质量分数)增效作用最强,共毒系数为492.23。大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混配处理组以有效成分印楝素∶啶虫脒=2∶5(质量分数)对椰心叶甲的田间防治效果最好,在浓度为50 mg/L处理7 d后,混配处理组的校正虫口减退率为87.66%,印楝素和啶虫脒单独处理组分别为69.43%和74.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