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2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90篇
林业   89篇
农学   164篇
基础科学   127篇
  153篇
综合类   576篇
农作物   144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272篇
园艺   65篇
植物保护   9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对菜心小孢子培养的诱导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胚胎诱导率,创制优良DH系应用于育种实践。【方法】设置不同蔗糖浓度和激素(6-BA和NAA)浓度组合的NLN诱导培养基,以10份不同基因型的菜心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及出胚率分析,筛选最佳诱导培养基。【结果】7份材料诱导出胚状体,不同基因型间的胚胎诱导率差异显著,说明基因型是影响小孢子形成的主要因素;在无激素处理中,100 g/L蔗糖浓度NLN(NLN-10)小孢子胚诱导率最高,出胚材料诱导率在3.45~30.46胚/皿;NLN含量减半的1/2 NLN-10培养基处理出胚率约为NLN-10处理的2/3;130 g/L蔗糖浓度NLN处理出胚率显著降低,最高仅为14胚/皿,蔗糖浓度为160 g/L的NLN(NLN-16)处理未出现胚状体;在NLN-10中分别添加0.1 mg/L 6-BA和NAA,促进出胚效果最佳,出胚率最高的 Rt19006达46.93胚/皿,是不添加激素处理的1.5倍;当NLN-10 中6-BA和NAA浓度均达到0.2 mg/L时,胚胎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结论】筛选出可有效促进菜心小孢子出胚的诱导培养基配方,即100 g/L蔗糖浓度的NLN+6-BA 0.10 mg/L +NAA 0.10 mg/L。  相似文献   
32.
为了了解fad基因在胡麻蒴果发育过程中对不饱和脂肪酸的调控,对高、中、低三个不同亚麻酸(C18:3)含量的胡麻品种(’CDC Gold’,‘内亚7号’,’Linola’)进行了不同时期的品质测定,以及脂肪酸去饱和酶2a基因(fad2a)、脂肪酸去饱和酶2b基因(fad2b)、脂肪酸去饱和酶2c基因(fad2c)、脂肪酸去饱和酶3a基因(fad3a)、脂肪酸去饱和酶3b基因(fad3b)的qRT-PCR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蒴果成熟,可溶性糖含量呈降低趋势,粗脂肪与粗蛋白不断积累,且差异显著(p<0.05)。fad2a基因、fad3a基因以及fad3b基因在各个时期中的表达符合正态分布。以0 d的蒴果为对照,在胡麻种子形成过程中,‘内亚7号’的三个基因在5 d和15 d的表达量迅速增加,到30 d时急剧减少,15 d的fad2a基因表达量为5.23倍,fad3a基因表达量是fad2a基因表达量的14.52倍,fad3b基因的表达量是fad2a基因表达量的16.14倍,表明这三个基因参与不饱和脂肪酸积累过程。在低亚麻酸含量品种‘Linola’30 d中,fad3a基因是fad2a基因表达量的52.71倍,fad3b呈下调趋势;在高亚麻酸含量品种‘CDCGold’30d中,fad3a基因与fad2a基因的表达量均呈下调趋势,fad3b的表达量为3.92倍;在中等亚麻酸含量品种‘内亚7号’中,fad2a基因表达量降低了0.31倍,fad3a基因是fad3b基因表达量的1.87倍。fad2b基因、fad2c基因熔解曲线不稳定,峰值低,可以在后续试验中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33.
为了有效解决在极端环境下智慧温室内部分传感器不工作导致产生缺失值及数据准确性的问题.以智慧温室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多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数据插补,同时利用3σ定律和数据融合对插补后的数据集进行预处理,提高了数据集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为技术人员进一步分析、处理数据,实现智慧温室精确控制提供了更加准确可靠的数据源.  相似文献   
34.
斑腿蝗科2种蝗虫卵子发生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和长翅素木蝗(Shirakiacris shirakii)组织学观察与测量的结果表明:卵母细胞体积和形态变化显著,呈现先慢后快的发育特点;细胞核体积增长在发育初期增长速度大于后期;滤泡细胞体积在卵黄发生期达到峰值,呈高柱状,卵黄发生结束后退化,呈柳叶状;2种蝗虫卵子发生的发育进程具明显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35.
应用不同的稀释液A、B、C、D(进口稀释液)对狼犬精液进行稀释和保存,并对75头狼犬进行人工授精配种(设本交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对精子保存时间、配种受胎率和产仔数影响。结果:稀释液A、B、C、D精子保存时间(精子活力0.5以上)分别为66.5±0.56h、62.5±0.25h、88.5±0.85h和90.5±0.52h,配种受胎率分别为73.33%、66.67%、93.33%和86.67%(本交对照组),产仔数为5.27、5.1、6.62、6.71和6.77头(本交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稀释液C的精子保存时间、配种受胎率和产仔数显著高于稀释液A、B(p<0.01),与进口稀释液、本交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36.
为探究肥料减施下玉米-大豆间作对作物产量和昆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在玉米、大豆单作及二者间作下施以标准肥料750 kg/hm~2和减半肥料375 kg/hm~2,于作物生长期调查田间昆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并在收获期对玉米和大豆进行测产。结果表明:与单作玉米相比,间作玉米在施用标准肥料下的百株生物量、百株籽粒重和千粒重分别显著增加78.33%、85.35%和38.71%,而在施用减半肥料下则分别显著增加90.91%、135.73%和33.33%;相同种植模式下,与施用标准肥料相比,减半肥料使单作玉米百株籽粒重显著降低22.45%。与单作大豆相比,在施用标准肥料下,间作大豆的百株籽粒重和千粒重分别显著降低49.47%和11.54%,在施用减半肥料下,间作大豆的百株生物量、百株籽粒重和千粒重分别显著降低73.94%、50.51%和17.39%;相同种植模式下,与施用标准肥料相比,减半肥料使大豆在单作和间作下的百株籽粒重分别显著降低65.02%和65.73%,使间作下大豆的百株生物量和千粒重分别显著降低73.14%和17.39%。与单作相比,间作均显著降低了标准肥料和减半肥料处理下玉米和大豆害虫群落的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还显著降低了标准肥料和减半肥料处理下玉米天敌昆虫群落的物种数和优势度指数以及大豆天敌昆虫群落的物种数和均匀度指数。表明玉米-大豆间作能有效提高玉米产量,降低虫害发生,但对大豆生产不利,而间作条件下减施肥料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更小。建议在田间生产中可将夏玉米和大豆间作种植,更有利于通过生态学方法控制田间害虫发生和增加作物总体产量。  相似文献   
37.
The copulation, egg laying,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amino acids and fatty acids in Neptunea arthritica cumingii during embryogenesis were studied to understand the embryo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nutritional requirements in the early life pha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 arthritica cumingii has direct development within the egg capsul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mbryos was classified into five stages: cleavage, egg swallowing, protoconch forming, shell development and juvenile. Embryos develop through the provision of nurse eggs as an extra‐embryonic source of nutrition. As development continued, the body of the embryo began to coil. After about 70–80 days, young N.arthritica cumingii started to emerge through a hole underneath the capsule. Biochem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amount of amino acids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as embryonic development progressed. The content of all nine essential amino acid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the egg‐swallowing stage to the post‐larva stage (p < .05). Concentrations of five of the seven nonessential amino acids also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from the egg‐swallowing stage to the post‐larva stage; the exceptions were Ala and Gly. Gly is the only amino acid that consistently increased in concentration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Most fatty acids increased after the eggs hatched, except for C20:1, C20:2, C22:5 and C22:6 (docosahexaenoic acid, DHA). The data in this study may provide a starting point for the formulation of well‐balanced early‐stage larval diets, although N.arthritica cumingii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ion stage.  相似文献   
38.
生态减渗技术对发挥河流生态效益和减少水资源浪费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适用于渗漏河道的河床底质生态减渗方案,开展变水头渗透试验与模型入渗试验探究了复合土减渗效果和入渗特性,结合各河道条件提出了不同的减渗配比及断面结构方案,并利用GeoStudio SEEP/W软件对不同方案下的渗流状况和渗漏量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复合土减渗效果主要受掺料类型和掺量影响,掺入15%纳基膨润土的复合土在1m水头作用下,浸润锋经39天运移至复合土减渗层底部,56天内累计入渗量为11.1cm,减渗效果较好,可满足工程减渗需求;GeoStudio SEEP/W模拟显示,复合土减渗方案在高效减渗的同时保留有较高的侧向补水给能力,河流水位在0.3m~2m变化,两种典型方案的渗流损失量可降低37.54%~48.06%和75.34%~82.82%。  相似文献   
39.
曹善茂  高雪  于卓 《河北渔业》2014,(6):1-5,24
通过试验生态学方法,采用静水系统,对我国北方常见的污损生物匍茎草苔虫(Bugula stolonifera Ryland,1960)排氨率进行了初研究,主要包括匍茎草苔虫在饥饿状态下,温度对其排氨率的影响;温度和盐度交互作用对其排氨率的影响;温度和pH交互作用对其排氨率的影响。为预防控制海洋污损生物对养殖生物正常生长存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为更深一步规划出有效的防治方法提供一定的基础科学依据。具体试验结果为:1.温度对匍茎草苔虫的排氨率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在12~27℃范围内,呈1个峰值变化,在24℃时其排氨率达到最高值;2.温度与盐度的交互作用对其排氨率有显著的影响,在12~27℃条件下,盐度在16‰~40‰范围内,呈1个峰值变化,在盐度32‰时其排氨率达到最高值;3.温度与pH的交互作用对其排氨率有极其显著的影响,在12~27℃条件下,pH在5~10范围内,呈1个峰值变化,在pH为8时其排氨率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40.
封闭式蛋鸡舍环境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全封闭的蛋鸡舍结构特点和室内环境因子不同于外界环境等问题,设计开发了全封闭蛋鸡舍环境调控系统.该系统以单片机LPC2132为微控器,由上位机和智能监控点构成监控硬件系统,其执行机构由湿帘风机、喷雾等设施组成.该系统根据智能监控点传来的传感器所采集信息数据,通过一定算法分析决策,能够实现鸡舍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氨气和硫化氢按照设定值自动调控.夏季试验结果表明:在封闭式蛋鸡舍试用的环境调控系统,对蛋鸡舍环境因子中的温度和湿度进行了调控试验,试验期间的蛋鸡的产蛋率比对照组高出约15%,说明设计的蛋鸡舍环境控制系统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