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1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457篇
林业   280篇
农学   410篇
基础科学   398篇
  633篇
综合类   1017篇
农作物   171篇
水产渔业   121篇
畜牧兽医   487篇
园艺   145篇
植物保护   16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71.
塔里木河下游不同退化阶段胡杨径向生长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塔里木河下游胡杨为研究对象,借助树木年轮水文学的方法,运用LINTABTM6型树木年轮测定仪读取钻心的年轮宽度,研究了塔里木河下游不同退化阶段离河道不同距离胡杨径向生长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2000年生态输水后,胡杨平均径向生长量有显著的变化,胡杨生长进入了生长高峰期;(2)应急生态输水促使胡杨突变性地增长,如果生态输水没有达到一定的量或持续时间,胡杨径向生长量在短时间内就会表现为不再增长或下降,若要保持胡杨长势良好,要继续加强输水;(3)塔里木河下游不同退化阶段胡杨径向生长量差异极显著(p0.001),不同退化阶段胡杨多年平均径向生长量大小排序依次是中度退化区极度退化区重度退化区;不同退化阶段胡杨对输水的响应均具有滞后性且响应程度不同,输水后处于不同退化阶段胡杨平均径向生长量出现极值的年份存在较大差异;(4)塔里木河下游不同退化阶段离河道不同距离胡杨平均径向生长量差异极显著(p0.001),整体上随着离河道距离的增加,胡杨径向生长量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2.
农田复杂环境及大面积监测需求对农业物联网传感器节点的供电提出了极大挑战,而环境能量收集技术则使低功耗农业物联网传感器节点的自供电及免维护成为可能。针对传统能量收集装置中收集的环境能量单一有限、装置体积大、可靠性差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混合环境能量一体化收集系统。该系统定位于环境中普遍而丰富的射频电磁波能量和振动能量,通过射频收集天线和压电陶瓷的有效结合,同时收集2种环境能量,并经整流转换成直流电能。能量收集天线使用普通FR4印刷电路板实现,工作在手机通信频段1.9 GHz(3G频段),测试的回波损耗为-20.5 d B,对电磁波能量收集的最高输出功率可达到38 mW,测得收集到的振动能量最大输出功率可达到25 mW,满足低功耗传感器节点的功率需求。该装置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还大大降低了传统混合系统的尺寸,可为农业物联网快速发展中的传感器节点可靠供电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西北灌区地下水矿化度变化及其对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地下水矿化度的时空变化是影响地下水资源质量和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主要依靠抽取地下水用于灌溉的农业地区。该文以石羊河流域为例搜集了武威、昌宁、民勤共21个灌区1981-2003年间观测站点的地下水矿化度数据,选用反距离加权法(IDW)进行空间插值处理。并结合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其时空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流域内年平均矿化度(TDS)整体呈增加趋势,且从上游向下游逐渐增高,矿化度的年际波动也从上游向下游逐渐增大。该文还分析了矿化度变化对当地主要作物的安全生长影响,研究了当地两种典型作物春小麦和棉花的适合种植范围,得出:适合两种作物的种植面积略有缩小趋势。该研究表明在一些需要采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西北干旱灌区,应加强对地下水矿化度的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74.
基于固定光栅和CCD技术的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线阵电荷耦合器件和固定光栅的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主要设计了电荷耦合器件的驱动电路、光谱信号采集电路、固定光栅光学系统、光源控制系统、电荷耦合器件温度控制系统及样品旋转台的控制系统。并利用MPA光谱仪验证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用于谷物品质检测的可行性,运用多种预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其中采取一阶导数与附加散射校正结合的预处理效果较优。利用CA-06光栅光谱分析仪建立了小麦水分、蛋白的偏最小二乘法模型,验证了仪器性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5.
为了应对长距离输水工程的水锤防护问题,分析了空气阀作用于波状管线有压输水系统发生水力过渡时的瞬态响应过程,提出了空穴增长和溃灭时间、管线最大含气率、最大压力峰值等参数的半解析公式,并由此探讨和研究影响空气阀水锤防护效果的关键因素。半解析解表明,位于空气阀下游的管段相对长度和管线高点的相对高程对系统的断流弥合水锤起了主导作用。将半解析解与特征线法数值解进行了对比,发现两者随主变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分析了半解析解与数值解产生偏差的原因与半解析公式推导过程中几个假设的关系。结果证明,该文提出的半解析公式能够反映空气阀作为水锤防护装置时,主导断流弥合水锤压力峰值的关键因素。该研究可为水锤防护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青枯劳尔氏菌潜在新寄主鉴定与青枯病防治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充分发挥农业措施管理,合理轮套作技术在防治农作物青枯病的作用,结合云南当地农业生态实际情况,采用分离自雪莲果青枯病植株上的青枯劳尔氏菌,在28℃温室条件下,遵循柯赫氏法则,接种、分离、再接种和再分离该病菌,完成了植物病害验证过程。结果表明:在接种后,杜氏鼠尾草、曼陀罗和鸭趾草等3种昆明地区田间常见杂草均出现青枯病典型症状,首先在接种部位出现黑色病斑,继而植株萎蔫,并有大量的乳白色菌脓溢出。结合在自然界下尚未发现这3种杂草感染青枯病和在根部有青枯劳尔氏菌富集的研究结果,这3种杂草被推断为青枯劳尔氏菌的潜在寄主。本研究结果对农作物青枯病防治策略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7.
从以下几个方面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的研究现状,包括黄化曲叶病毒的生物学特征、不同国家发生的黄化曲叶病毒种类、黄化曲叶病病征及该病的发病特点、流行规律、常用及主要的诊断方法、目前主要的防治技术.着重介绍了当前该病在中国各地区的分布及危害情况,并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78.
再生稻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根据已报到的研究材料,综述了中国南方稻区再生稻的研究进展。所有的水稻品种均可获得一定的再生稻产量,常规品种的再生稻产量明显低于杂交水稻的再生稻产量,而三系杂交水稻的再生稻产量又较两系杂交稻的再生稻产量低;留桩高度各地因组合不同和生态条件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一般为10~40 cm;各节间腋芽在温度、光照和水分适宜的条件下均能较好的萌发,施用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均能有效促进腋芽的萌发,并能提高再生芽的成活率;再生稻腋芽萌发及成活的最适温度为24.5~27.0℃,相对湿度为81%~85%,‘汕优63’再生稻结实率≥70%的临界低温指标是:连续5日平均气温≥21℃;头季稻齐穗期剑叶SPAD值、叶片含氮量和群体单位面积的总颖花量3个因子可以用来预测再生稻高产的促芽肥经济施用量;超级杂交稻也可获得较好的再生稻产量。再生稻的栽培技术还可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9.
谷物干燥仿人智能控制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具有非线性、大滞后和复杂性等特点的谷物干燥过程,研究了一种连续式谷物干燥机的仿人智能控制系统。利用出机粮食含水率偏差以及偏差的变化率作为控制器输入,控制器可根据含水率偏差的极值在线调整比例增益,进而输出排粮电动机期望转速。应用虚拟仪器开发平台LabVIEW和数据采集卡并结合传感器,设计出了该智能控制器的软件和硬件系统。试验结果基本符合仿人智能控制规则,表明该控制器的实时有效性较好。  相似文献   
80.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圆柱度误差评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最小区域条件,建立了圆柱度误差的数学模型以及优化目标函数和适应度函数,阐述了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然后根据粒子群算法优化求解。实例表明,该方法对于圆柱度误差评定等非线性优化问题能得到全局最优解,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计算精度与其他满足最小条件的计算方法相比略有提高,且参数设置少,计算速度快,可用于三坐标测量机等测量系统的圆柱度误差测量后的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