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4篇
  1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1.
对小站稻品种间产量和食味品质性状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站稻品种间的产量和食味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变异系数依次为蛋白质含量>产量>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在优质育种和栽培实践中可以以降低蛋白质含量为突破口,从而实现小站稻优质高产。在小站稻区水稻生产上若兼顾考虑产量和食味品质可以选用花育13、花育409和津原47,若以高产为目标可以选用津原45和津原D1,E28可作为优质品种种植,津川1号可作为优质食味米原料品种订单种植。  相似文献   
12.
粳稻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16个粳稻品种品质中较为重要的性状进行分析测定,以研究粳稻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碾米品质性状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整精米率是三个碾米品质性状中最重要的指标;垩白率、蛋白质含量影响整精米率;在硬度、黏度和平衡度三个质地性状中,平衡度是最重要的质地性状指标,它能充分反映米饭的食味和外观品质好坏;在3个基本黏度值中,重要性依次为最高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在另外4个特征值中,重要性依次为峰值时间>崩解值>消减值>回复值;RVA谱特征值能够充分反映直链淀粉含量高低,其次是米饭食味值、米饭外观和黏度,再其次是米饭硬度,而蛋白质含量与RVA谱特征值无关.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在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方面的表现,为栽培方式和配套品种的科学选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华北地区主栽的11个品种为材料,采用5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分别讨论不同品种不同处理条件下,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栽培处理方式对水稻的产量有较大影响,有机栽培处理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皆低于常规处理,而无显著性差异。产量构成要素方面,单位面积穗数只有米糠处理显著低于常规处理;而结实率恰恰相反,米糠处理显著高于常规处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在水稻基础研究和水稻品种培育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于水稻基础研究和育种技术的全面提升.Peleman等提出了水稻“设计育种”(Breeding by designl的育种理念,即通过各种技术的整合与集成,对水稻生物体从基因(分子)到整体(系统)不同层次进行设计和操作.以达到育种目标.最大化满足人类对水稻品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水稻新品种津稻291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稻育种中,不断地使有利基因积累与利用,聚合优质、高产和抗病基因,经南繁北育,穿梭育种,选出了广适性品种津稻291,实现了水稻定向育种。  相似文献   
16.
RFLP揭示的籼粳基因组多态性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采用28个RFLP籼粳特异性探针和6个SSR籼粳特异性标记对水稻不同品种进行了籼粳基因组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标记分布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能对水稻品种进行籼粳稻分子分类。由于水稻基因组序列图的完成和释放,使得这些籼粳特异性标记揭示的基因组多态性可以在基因组序列水平上进行分析和验证。本研究以RZ906探针和RM405为例分析了籼粳特异性其及序列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用水稻品种中花15种子,在不同温度处理进行发芽试验,并用GA3(赤霉素)、6-BA、NAA(萘乙酸)处理水稻种子,研究温度和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中花15发芽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经10mg/L GA3浸泡处理35h后于26-28℃恒温处理5d,对其种子发芽效果显著,P-BA、NAA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8.
水稻育种由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转变。在此过程中,适于现代育种的需要,由品种溯源示踪及按照育种路线图进行现代新品种创造,两种示踪技术逐渐发展起来。采用跨组学技术,包括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表型组等,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品种亲本溯源,开展了基于跨组学技术的育种示踪研究;结合‘津稻294’‘津原89’等新品种的选育示踪,发展了"骨干品种溯源、优化品种设计、综合技术运用"的育种策略,通过育种实践验证,证明新时期育种可以实现育种的定向性和快周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市场粳米食味品质、外观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通过试验对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稻米外观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正常粒率与粉状粒率、茶系粒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胴割粒率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千粒重、粒体积与食味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在优良食味粳稻育种中应该注重选育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的品种,并且不过分追求大粒。在优质栽培中应采取措施促进子粒正常成熟,降低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20.
张欣  施利利  丁得亮  黄晓珊  赵梅  王松文  崔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7-1178,1184
[目的]研究水稻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与RVA特征值间的关系及其食味特性。[方法]以在天津市推广的10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通过测定分析其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RVA特征值及食味值研究了其食味特性。[结果]试验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最高粘度、崩解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消减值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26、-0.861和0.896。试验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仅与消减值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659。初步推测津川1号、盐丰47、DB16和E28的食味较好。食味计测定结果表明,津川1号的食味值最高,津原D1的食味值最低;津川1号、DB14、E28和DB16的食味较好,而其他6种稻米的食味稍差。[结论]该研究为天津市改良水稻品种和选育优良食味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