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6篇
  4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以花生新品种丰花1号高产栽培大田为材料,结荚初期人工摘除50%叶片、摘除50%果针,以不进行处理的作对照.在处理后前期,摘叶处理虽然单叶光合速率上升,LAI增长速率增大,对叶片减少有补偿效应,但是叶绿素降解加快,含量下降,衰老加快而形成早衰现象,物质积累少,单果重、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低于对照.摘除果针处理单叶光合速率虽有降低,但叶绿素含量高,降解速度慢,明显延缓植株衰老,LAI一直处于高水平,物质积累量大,荚果充实好,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显著高于对照和摘叶处理.这一结果可以解释化控过度、地膜覆盖结果过早过多、旱薄地营养生长不良及营养生长较弱的品种容易早衰的现象.  相似文献   
32.
1987~1994年在山东省泰安、临沂、莒南等地设点研究。夏直播覆膜花生生育期108d,大于10℃有效积温1513℃·d。叶龄与器官发育进程有一定对应关系。主茎高呈“S”型生长曲线。结荚中期LAI峰值达4.5,产量形成期平均LAI3.42。7月中始花,7月31日前为有效花期。8月10日前为有效针期。7月底开始形成幼果,9月初开始形成饱果。与春花生相比,夏直插花生的生育特点是,苗期短,有效花期短;饱果成熟期短,前期生长发育速度快,产量形成期分配系数高。  相似文献   
33.
研究了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NaCl对花生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及不定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1)诱导叶片脱分化时,完全抑制叶片脱分化的临界浓度品种间差异显著,海花1号表现较强的耐盐性。(2)在不同组培阶段,海花1号的敏感浓度不同。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显著受抑制的临界浓度为10g/L,完全被抑制的浓度是18g/L;愈伤组织生长显著受抑制的临界浓度为4g/L,完全被抑制的浓度是10g/L;不定根诱导显著受抑制的临界浓度为6g/L、完全被抑制的浓度是8g/L。  相似文献   
34.
以花生品种花17、农大818、丰花5号和山花11号为试材,聚乙二醇(PEG)室内砂培法模拟干旱胁迫,研究20%PEG胁迫下花生幼苗叶片中类黄酮含量及相关合成酶活性的变化。20% PEG开始处理后,随胁迫时间延长,幼苗叶中类黄酮含量逐步上升,在胁迫9h达到高峰,之后逐步下降至对照水平,农大818、丰花5号和山花11号均在处理后72h降至对照水平,花17在36h降至对照水平。PEG开始处理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合成酶(CHS)、查尔酮异构酶(CHI)酶活性均逐渐提高,6h后CHS、CHI酶活性达到高峰,9h后PAL酶活性达到高峰,之后下降,4个品种趋势一致。分析表明PEG处理后山花11号和丰花5号的合成酶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积累速率是其类黄酮快速大量合成的原因,而农大818 CHS酶活性和PAL酶活性提高速率较低限制了其类黄酮的积累,3种酶的活性和积累速率均较低导致花17叶中类黄酮合成少,含量提高慢。相关分析表明PEG胁迫下PAL、CHS、CHI共同调控类黄酮的代谢,胁迫引起PAL、CHS、CHI酶活性改变是类黄酮含量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5.
小麦花生两熟双高产一体化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施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合理运筹施肥,对小麦花生两熟栽培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研究表明:小麦花生两熟栽培,施肥重点应在小麦,宜占总施肥量的60%-80%。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在拔节至挑旗期,NPK配合追施.花生追肥在始花前一次施足。有机和无机肥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36.
以花生栽培品种04D893×79266杂交,经多代自交获得包含142个家系的F6∶7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分别在2011-2012年2个环境条件( E1和E2)下种植,对荚果和籽仁的6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遗传模型分析并进行其遗传参数的估算。结果表明,单果质量的遗传符合2对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2年平均为45.97%;单仁质量的遗传符合3对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平均为67.54%;果壳厚度的遗传符合3对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平均为63.24%;果长的遗传均符合3对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平均为81.14%;果宽的遗传符合2对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平均为59.83%;单株生产力的遗传符合2对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平均为21.76%。  相似文献   
37.
花生Δ9-硬脂酰-ACP脱氢酶基因(SAD)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金玉  万勇善  刘风珍 《作物学报》2012,38(7):1167-1177
利用同源克隆技术获得花生区组二倍体野生种A. duranensis和A. ipaensis Δ9-硬脂酰-ACP脱氢酶基因SAD (命名为gSAD-A和gSAD-B)及3个栽培品种的SAD,每个栽培品种有2个SAD (命名为gSAD-1和gSAD-2)。同时获得丰花2号SAD的两条全长cDNA (命名为FhrSAD-1和FhrSAD-2)。丰花2号的FhgSAD-1和FhgSAD-2均含有2个内含子,二者同源性97.5%,共有69个变异位点,其中62个是SNP位点、6个特异性酶切位点。FhrSAD-1和FhrSAD-2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98.6%,其中编码区序列同源性98.9%,共有12个变异位点,编码的Ah-SAD2氨基酸序列与Ah-SAD1相比在N端的17PSSSSSSSSSSFSL30丝氨酸聚集区少一个丝氨酸。gSAD-1和gSAD-A同源性为99.9%,存在4个SNP位点; gSAD-2和gSAD-B同源性为100%。推测gSAD-1和gSAD-2分别来自花生栽培品种的A、B2个染色体组。研究明确了花生不同染色体组SAD的序列特征,为进一步探讨SAD的表达及其在控制花生籽仁脂肪酸组分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38.
DREB1(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是植物中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调控与逆境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植物对盐胁迫的响应及适应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转Ah DREB1基因T2代花生植株及其受体品种丰花2号(对照)为材料,苗期用1%NaCl进行盐胁迫处理,分析胁迫前后植株表型和基因表达变化,并对SOD、POD活性和MDA、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盐胁迫下,转基因植株叶片保绿程度及根系生长状况明显好于对照。转基因植株DREB1基因表达量升高、响应盐胁迫速度比对照快。转基因植株参与盐胁迫响应的SOD、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对照,MDA含量低于对照,说明Ah DREB1基因过量表达能有效提高花生的耐盐性。筛选出耐盐性较好的转基因单株4个,分别是D254、D380、D385、D448。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鲁花11 号和辐8707 两个高产花生品种叶片衰老规律的研究表明, 花生叶片展开至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可溶性蛋白质(Pr)含量呈先升高、至最大值后缓慢下降,到衰老后期转为快速下降的抛物线变化。其变化趋势均可用函数式Y= A+ Bx+ Cx2(Y 为上述各指标,x 为叶片展开后天数)较好描述,并可分成缓降期(叶片缓衰期)和速降期(叶片速衰期)两个变化阶段。两品种相比,辐8707 叶片的缓衰期和速衰期均早于鲁花11号。  相似文献   
40.
丰花5号由山东农业大学花生研究所培育而成,于2005年3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2005〕035号)。该品种属连续开花型,疏枝,分枝数9条,主茎高44厘米,侧枝长46厘米,株型直立紧凑,茎中粗。幼茎绿色,叶片倒卵型。普通型荚果,网纹清晰。单株结果数26个,百果重230克,百仁重101克,出仁率75.6%。子仁长椭圆形,种皮粉红色,有光泽,无裂纹,无油斑,内种皮桔黄色,质地酥脆。果、仁均符合传统出口大花生要求。种子休眠期长。抗旱、耐瘠、耐涝、耐缺铁。高抗花生锈病和叶斑病,抗根腐病、茎腐病。全生育期129天左右,属早熟品种。耐密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