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5N示踪技术在大豆研究领域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13.
连种抗线大豆品种(系)对大豆孢囊线虫的选择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在大庆和安达地区采集连抗线品种(系)不同年限的土样7份。在盆栽条件下重新用标准品种鉴定选择后的线虫群体的生理小种类型。其结果表明,大庆土样,连种抗线品种10年已改变为6号小种,连种3年也改变为4号小种;安达土样,连种抗线品种6年改为14号小种,连种4年改为1号小种,连种3年仍为3号小种,轮作均为3号小种。  相似文献   
14.
15.
龙引扁豆1号与青贮玉米混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不同栽培模式(种植密度、施肥水平、灌水)对龙引扁豆1号与青贮玉米混种的影响,筛选出了龙引扁豆1号与青贮玉米混种的较优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在保证青贮玉米原高产的种植密度下,随着龙引扁豆1号密度的增加,其混种生物产量显著增加,当龙引扁豆1号的种植密度与青贮玉米的种植密度相一致时,二者混种的生物产量最高,过密则造成严重倒伏;追施(尿素)的施用量在225~300kg·hm-2时增产显著;灌水处理则能显著提高混种产量,最佳的灌水时期分别在苗期和拔节期,灌水量为30mm.次-1。通过对种植密度、施肥水平、灌水水平等栽培模式搭配组合筛选出了龙引扁豆1号与玉米混种的较优栽培模式,龙引1号扁豆播种密度47 000株.hm-2+施肥(尿素)225g·hm-2+灌水2次的栽培模式组合混种增产效果最好,比对照组合增产23.28%。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美国各9个大豆品种在哈尔滨的比较试验结果指出,我国品种的主要优点是籽粒较大,脐色浅,但抗病性、产量性状不及美国品种。美国参试品种的优点是整秆韧性好,单株结荚多,产量比较高,产量和抗病的稳定性能好。成熟期0组的美国品种表现更突出。  相似文献   
17.
黑农6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以合97-793为母本、绥农1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0年黑龙江省审,2014年通过国审。该品种集高油、高产、抗病、广适应性于一体,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域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吉林省、内蒙、新疆的部分地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8.
<正>大豆胞囊线虫病(Heterodera glycies Lchinohe)又名大豆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一直是世界大豆产区的主要病害。该病于19世纪80年代首先在中国和日本发现。1954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发现了该病。2002年由于大豆胞囊线虫病危害,美国大豆产量损失360万kg,约合7.84亿美元[1]。事实上,巴西每年有数百万公顷大豆遭受大豆胞囊线虫危害[2]。我国自20世纪80  相似文献   
19.
大豆叶绿素缺失突变体的鉴定和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20.
1996-2000年应用田间自然病辅和病土盆栽相结合方法,对黑龙江省推广的36个大豆品种进行了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生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在36个品种中,抗病品种2个,占供试品种的5.5%,中抗品种9个,占供试品种的25.0%;感病品种13个,占人共试品种的36.1%;高感品种12个,占供试品种的33.3%,这说明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绝大部分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都是感病或高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