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8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69篇
林业   248篇
农学   191篇
基础科学   246篇
  164篇
综合类   1254篇
农作物   115篇
水产渔业   100篇
畜牧兽医   870篇
园艺   161篇
植物保护   55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大马力拖拉机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马力拖拉机在增收、节能、环保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分析国内大马力拖拉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政策的扶持、基础配件发展、引进先进技术与自主研发相结合、企业间相互合作等发展思路,为拖拉机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2.
采用同异分析法对引进的苦荞品种(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苦荞04-46的综合性状最好,其次是当地苦荞(CK)、西荞2号、六苦2081、川荞1号、晋荞麦1号等,黔苦5号的综合性状最差。可见同异分析法的评价结果与田间鉴评结果基本一致,而且同异分析法运算简便,结果全面客观,可在苦荞品比试验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3.
用常规压片法对云南省境内的12个泸定百合(Lilium sargentiae Wilson)野生居群进行了核型分析研究,以便为这些野生居群的进化、遗传变异和育种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2个泸定百合野生居群全部为二倍体,染色体基数为12,共有24条染色体,无B染色体,核型类型均为3A。第1、2对染色体均为具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且第1对染色体上均具有随体。各个居群的染色体组成、随体数、随体位置、臂比、染色体长度比及核型不对称系数均有差异。从核型公式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2对具有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以及10对具近端部(st)和端部(t)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包括石坎居群、双河居群、石林居群、马关居群、龙陵居群和泸西居群等6个居群;另一类是由2对具有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1对具近中部(sm)着丝点染色体和9对具近端部(st)和端部(t)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包括大关居群、旧城居群、扎西居群、文山居群、西畴居群和师宗居群。各居群的随体数为3~6个,主要分部在第1、2、6、8对染色体的短臂上。各居群的染色体长1.64~1.92,臂比6.41~8.24,核型不对称系数较高,在78.66%~82.05%之间,从高到低可以将12个居群排列为:马关居群石坎居群龙陵居群旧城居群石林居群=泸西居群双河居群西畴居群=师宗居群大关居群文山居群扎西居群,都属于不对称性较强的类型。聚类结果表明,当阈值取1.04时,可以将12个居群分为3类:第Ⅰ类包括大关居群、扎西居群和文山居群,它们的核型不对称系数和臂比值相对最低,且它们均是由2对具有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1对具近中部(sm)着丝点染色体和9对具近端部(st)和端部(t)着丝点染色体所组成;第Ⅱ类包括旧城居群、石坎居群、龙陵居群、双河居群、西畴居群和师宗居群;第Ⅲ类包括石林居群、马关居群和泸西居群,它们的染色体长度比值相对最高,核型公式均由2对具有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以及10对具近端部(st)和端部(t)着丝点染色体所组成。研究表明,泸定百合染色体数相对稳定,染色体变异主要表现在结构变异;各个居群的染色体组成、随体数、随体位置、臂比、染色体长度比及核型不对称系数均有差异;泸定百合各居群间存在明显的核型变化。  相似文献   
154.
黑龙江省盐碱地土壤无机碳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测定、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黑龙江省重度盐碱地土壤无机碳的形态、分布规律,并且探讨黑龙江省盐碱土无机碳的密度。不同植被类型显著影响土壤无机碳分布,羊草草地土壤空气中CO2含量明显高于虎尾草草地,而HCO-3/CO-23含量和土壤表层Ca CO3含量低于虎尾草草地。盐碱裸地中以CO2、HCO-3及Ca CO3等形式存在的无机碳储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均无显著变化。以土壤碳酸盐含量为基础,估算土壤无机碳密度,发现羊草及虎尾草草地表层土壤(0~10 cm)无机碳密度显著低于盐碱裸地(P0.05),底层土壤无机碳密度差异不显著;盐碱裸地土壤无机碳密度为101.4~124.8 Mg/hm2。  相似文献   
155.
【目的】中国地方鸡种如北京油鸡、清远麻鸡存在喙畸形现象,表现为上下喙咬合不全,呈交叉状。严重影响鸡饮水和采食,从而影响个体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发挥,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喙畸形个体的系谱记录,发现喙畸形的形成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蛋白是行使各种生物学功能的最终形式之一,喙畸形个体的发生可能是由于核心蛋白或者相关调控蛋白代谢异常造成的。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鸡畸形喙与正常喙中差异表达的蛋白,作为喙畸形相关的重要候选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北京油鸡喙畸形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挑选3只120日龄喙畸形的公鸡作为试验组,编号为W1、W2、W3,同时,挑选与试验组个体为同胞关系(全同胞或半同胞)的喙正常公鸡作为对照组,编号为Z1、Z2、Z3。将喙畸形与其同胞正常个体作为一个比对组,iTRAQ试验具体包含3个比对组,即W1 vs Z1,W2 vs Z2,W3 vs Z3。屠宰个体后,剔除喙组织周围肌肉和筋膜,分离得到喙上颌骨和下颌骨,提取总蛋白样品,应用6个 iTRAQ标签标记各蛋白样品,经过色谱层析预分离,联合液相串联质谱分析,采用Mascot 2.3.02软件对蛋白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试验组(W)与其同胞对照组(Z)样本比较(W1 vs Z1,W2 vs Z2,W3 vs Z3),选择肽段数≥2,表达差异值>1.2(上调)或<0.83(下调),且P<0.05的蛋白作为差异表达蛋白。【结果】利用iTRAQ技术一共在喙组织中鉴定到3 372个蛋白,鉴定到的特异性肽段有12 769个。其中原鸡蛋白1 869个,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10-100 kD之间。3个比对组共鉴定出159个表达量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其中包含70个表达上调的蛋白,89个表达下调的蛋白。统计各比对组蛋白表达差异值发现,表达量差异较大的上调蛋白质有LPL、MLC-2、CO9A1、MATN3、HSP90B1等,表达量差异较大的下调蛋白质有MBP、RLA1、PRVM、HAPLN1等。结合已经报道的这些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其中CO9A1、MATN3、HAPLN1与软骨合成和软骨骨化相关,CO9A1是带状软骨纤维的组成物质,MATN家族是非胶原性细胞外基质蛋白家族,HAPLN1是软骨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成分;PRVM是细胞内钙离子结合蛋白,参与调控Ca2+离子信号通路;LPL是多功能酶,主要在脂质代谢和转运过程中起作用,参与调控PPAR信号通路。初步筛选出CO9A1、MATN3、HAPLN1、PRVM、LPL作为与鸡喙畸形相关的候选蛋白。【结论】差异表达蛋白的发现为鸡喙畸形形态的发生提供蛋白质水平上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6.
[目的]研究茶树短穗扦插2夹1膜覆盖保温技术。[方法]在原有双层覆盖的基础上,加盖1层塑料薄膜,形成2层塑料薄膜中间1层遮阳网——2夹1膜的覆盖保温方式。[结果]越冬期间,2夹1膜覆盖日最低温度平均值为2.32℃,高于无膜覆盖2.29℃,高于双膜覆盖1.79℃;区试期间,极端最低温度无膜覆盖为-11.51℃,双膜覆盖为-9.47℃,2夹1膜覆盖为-6.47℃;2夹1膜覆盖日平均温度为10.30℃,高于无膜覆盖4.93℃,高于双膜覆盖1.78℃;2夹1膜日最高温度平均值为28.12℃,高于双膜覆盖4.30℃,高于无膜覆盖14.30℃;采用2夹1膜覆盖技术,育苗成活率比双膜覆盖高4.48百分点,增值12 750元/hm2。[结论]2夹1膜具有很好的保温、增温能力;可消除越冬时的冻土抬苗现象,提高育苗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57.
为了评价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抗重金属胁迫能力的影响,以4种不同功率的冷等离子体处理的3种小麦种子为研究对象,在3个不同浓度的硫酸铜胁迫下进行萌发成苗试验。通过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根长、苗长以及根、苗中的Cu含量,计算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研究了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对铜胁迫作用下小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对小麦在铜胁迫下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影响不显著,但提高了种子的萌发活力,根长和苗长最多分别提高了46.2%和145.4%,活力指数最多提高了82.1%。在低浓度Cu胁迫时,冷等离子体处理能够促进根、苗对Cu的吸收;而高浓度Cu胁迫时,冷等离子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Cu的转运能力,缓解了Cu对种子萌发活力、苗长和根长的抑制作用与毒害作用。研究表明,适宜功率的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能够增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重金属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158.
通过对句容地区农业物联网技术试验应用情况进行调查,探明了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及其对现代农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尤其在实现农业生产的节本增效,促使企业做大做强,满足市场需求,树立消费信心及环境保护方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9.
不同水分供应对小麦氮素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水分供应对小麦花后氮素积累和分配的调控作用,以‘普冰151’‘晋麦47’和‘普冰9946’为试验材料,田间模拟旱作栽培(W0)、少雨年(W1)、平雨年(W2)和多雨年(W3)环境,研究不同水分环境下小麦开花前后植株不同器官氮素吸收、积累和转运的异同。结果表明,与W0相比,小麦营养器官在W1、W2和W3环境下开花期氮素积累量以及花后转运氮素量均高于W0(除W2环境下的‘晋麦47’),小麦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分别比W0提高2.4%~22.9%、9.5%~10.5%和16.2%~30.2%,水分供应促进小麦营养器官花前积累氮素在花后再分配至籽粒。W1环境下‘晋麦47’营养器官氮素的平均转运效率显著高于W0;而‘普冰151’和‘普冰9946’在W1环境下显著小于W0。说明水分增加对小麦氮素转运能力的影响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与W0相比,‘普冰151’和‘普冰9946’产量在水分处理条件下显著增加,但水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晋麦47’则表现为W3较W0减产但不显著,W2产量显著高于W0;水分供应主要通过提高单位面积穗数进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0.
口服福尔马林对绵羊瘤胃微生物群落和瘤胃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4只1.5岁龄,体重约45kg,装置了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小尾寒羊公羊,研究两种日粮条件下口服福尔马林(0.9mL/kg日粮,干物质计)对绵羊瘤胃微生物区系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粗料型日粮条件下,对照期和试验期绵羊自由采食量分别为(1188.9±168.3),(1520.3±245.1)g/d(P<0.01);瘤胃液原虫总数分别为(8.24×105±1.74×105),(5.75×105±0.64×105)CFU/mL(P<0.05);细菌总数分别为(127.20×109±13.40×109),(181.10×109±38.10×109)CFU/mL(P<0.05);总挥发脂肪酸分别为(78.60±3.50),(89.60±4.95)mmol/L(P<0.05);氨态氮浓度分别为(20.70±10.70),(16.10±8.84)mg/100mL(P<0.05);甲醛浓度分别为(23.00±1.80),(41.00±1.46)mg/L(P<0.01)。精料型日粮条件下,对照期和试验期绵羊自由采食量分别为(2037.1±299.3),(2160.5±437.6)g/d(P>0.05);瘤胃液原虫总数分别为(12.40×105±2.61×105),(5.63×105±1.87×105)CFU/mL(P<0.05);细菌总数分别为(120.70×109±25.20×109)CFU/mL,(196.30×109±78.90×109)CFU/mL(P<0.05);总挥发性酸分别为(112.90±5.78),(117.20±3.09)mmol/L(P>0.05);氨态氮浓度分别为(14.30±1.44),(14.3±2.05)mg/100mL(P>0.05);甲醛浓度分别为(23.33±1.38),(32.70±2.88)mg/L(P<0.05)。研究表明,绵羊口服福尔马林(0.9mL/kg日粮)后自由采食量增加,瘤胃液原虫数量减少,但细菌总数增加(除大杆菌外);绵羊口服福尔马林后提高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降低氨态氮浓度的作用方面粗料型日粮强于精料型日粮;绵羊瘤胃中天然有甲醛存在,绵羊口服福尔马林后则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