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用乙酸乙酯/水和丙酮/水作溶剂,从圣诞树皮中得到提取物,用化学预示法对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类别进行鉴定,主要成分是多酚类物质,按提取方法设计为OPC’S类物质.比较按相同方法提取的圣诞树皮乙酸乙酯/水提取物与黑荆树皮乙酸乙酯/水提取物的IR光谱表明:二者属同类别的物质,因此从圣诞树皮中可提取出OPC’S类物质,其树皮可作为提取OPC’S类天然抗氧化剂的原料.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竹材蛀虫及其危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广泛调查研究,确认云南竹材蛀虫有5科9种,其实窃蠹科和象甲科竹蛀虫为首次报道,竹长蠹、日本竹长蠹和竹褐粉蠹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经过对竹材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的研究,结合前人对竹蛀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认为竹材大量薄壁细胞(占45%-55%)中丰富的细胞内溶物是竹材极易发生虫蛀危害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通过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征了金竹竹叶提取物(PSLE)的主要官能团,利用失重法、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PSLE在1.0 mol/L (')HCl介质中对铝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PSLE具有较好的缓蚀作用,最大缓蚀率达77.7%,竹叶提取物的缓蚀率在20和30℃时效果较好,在铝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校正模型,通过Van't Hoff方程求出吸附热(△Hads),讨论了缓蚀作用机理,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放热的过程.通过电化学阻抗谱,表明缓蚀剂在铝表面发生吸附后使电荷传递明显抑制,PSLE为混合抑制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4.
李云仙  付惠  曾珍  赵宁  雷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6026-16028
[目的]研究改性木薯淀粉絮凝剂的制备与结构表征及其絮凝性能。[方法]在氮气保护下,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NH4)2S2O8-NaHSO3]为引发体系,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木薯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制备絮凝剂的条件,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该絮凝剂的絮凝性能。[结果]改性木薯淀粉絮凝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40℃,合成时间3h,引发剂用量为5mmol/L,淀粉与单体质量比为1∶2.5;该絮凝剂适合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使用。[结论]该絮凝剂投药量少,沉降速度快,受pH值影响小,是一种较理想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15.
野生半夏中β-谷甾醇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半夏中β-谷甾醇的含量。以浓硫酸为显色剂,在416nm处测定β-谷甾醇的吸光度。结果表明:β-谷甾醇浓度在10~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3,β-谷甾醇的含量为0.1612%。与其他地区相比,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云南五种用材竹的致霉菌及其致霉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从室内和野外发霉变色的五种竹材上分离鉴定并回接替龙竹材,得知30多种真菌可引起竹材霉变。其中,致霉性较强的有枝抱(CladosPoriumspp.)、青霉(Penicilliumssp.)、曲霉(As-pengillsspp.)、节菱孢(Arthriniumspp.)、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绿木霉(Trichodermaviride.)、毛霉(Mocorspp.)、毛壳菌(Chaetomiumspp.)等。文中描述了除青霉、曲霉、毛霉以外的致霉性强的12种菌的形态特点,分析了它们的致霉特征及致霉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西南林业大学基础部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实践为例,在阐述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建设7个方面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反馈体系3个方面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对教学信息的分析与处理、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运行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栀子中的微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仙  付惠  赵宁  雷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787-11788
[目的]为栀子中药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微波消解技术对栀子果实进行前处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其中B、Ca、Co、Cr、Cu、Fe、K、Mg、Mn、Na、P、Se、Si、Zn的含量。[结果]栀子果实中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各元素的浓度与其发射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14种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K(12032.75μg/g)、Ca(7206.17μg/g)、Mg(4229.13μg/g)、P(1624.70μg/g)、Na(96.12μg/g)、Fe(81.08μg/g)、Si(26.78μg/g)、Mn(18.71μg/g)、B(17.11μg/g)、Cu(6.32μg/g)、Zn(5.49μg/g)、Se(2.14μg/g)、Cr(1.52μg/g)、Co(0μg/g)。[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栀子中微量元素的方法,该方法快速、准确、分析精度高。  相似文献   
19.
李洁  付惠  姚晓华  吴昆仑 《作物学报》2021,(7):1248-1258
为从蛋白质水平揭示不同青稞品种响应干旱胁迫的差异,分析抗旱蛋白质分子机制,本研究以干旱胁迫不敏感的旱地紫青稞(HDZ)和干旱胁迫敏感的大麻青稞(DM)为研究材料,以盆栽限量供水种植方法,对干旱处理不同梯度的青稞叶片进行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及相对电导率4项生理指标的测定,同时利用iTRAQ技术对深度干旱胁迫青稞叶片全蛋白组进行差异蛋白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两种青稞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下降,电导率及丙二醛的含量逐渐升高,在相同处理条件下,大麻青稞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幅度、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的增高幅度明显高于旱地紫青稞;对两个青稞品种的干旱胁迫和正常培养的比较组进行iTRAQ分析,共定量出4163个蛋白(多肽),其中旱地紫青稞比较组中对比正常培养,筛选到表达上调的蛋白68个,下调的蛋白63个,在大麻青稞的比较组中筛选出表达上调蛋白21个,下调蛋白32个。KEGG通路分析表明,富集程度位于前3位的通路是代谢、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以及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主要涉及到柠檬酸循环、碳循环等代谢通路,丙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的合成降解以及花生四烯酸、亚麻酸等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本研究从蛋白组水平筛选了青稞干旱胁迫响应相关的代谢通路和其他相关功能的蛋白,为揭示青稞干旱胁迫的应答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泽兰尾孢菌的产毒培养与毒素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培养基质、培养时间、培养初始pH值、振荡培养、光照等进行研究,探索泽兰尾孢菌的产毒条件.结果表明:泽兰尾孢菌的最佳产毒条件是在PD培养液中调节初始pH值为中性、采用自然昼夜交替的光照条件全振荡发酵8 d.通过5种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提取毒素物质,并进行生物检测,结果显示:毒素易溶于大极性有机溶剂,且甲醇能够充分提取毒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