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杂交水稻种子播种品质较常规种子低,表现在发芽率、成苗率较低,浸种催芽、播种育秧生产环节中技术难度较常规稻种子大。种子裂颖率、穗萌芽率、种子带菌率较高等是影响播种品质的主要因素。本文综述了杂交水稻种子裂颖的原因、裂颖种子的测定和分级方法、贮藏特性与种用价值;杂交水稻制种穗萌发芽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裂颖和穗萌动发芽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2.
为探明南方双季稻区不同栽插方式对水稻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根据早稻和晚稻的育苗移栽方式设置双季稻抛栽、手插和机插3种栽插处理,对3种栽插方式下双季稻的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光合特性和产量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早、晚稻各主要生育时期,抛栽和手插处理均有利于提高水稻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叶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各处理水稻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大小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大小表现为分别手插>抛栽>机插和机插>手插>抛栽。各处理间水稻千粒重均无显著性差异;早稻和晚稻产量均以抛栽处理最高,分别较机插处理增加1 506.7和1 444.5 kg·hm-2。因此,抛栽处理有利于提高双季稻植株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和光合特性,改善产量构成因素,从而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3.
对龙山县农村水利建设进行了调研,论述了龙山县农村水利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龙山县农村水利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应充分认识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加快构建农村水利的管理机制,切实落实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4.
香两优68的特点及其选育思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早灿组合香两68的主要特点,分析了香两优68的选育思路,认为利用美国稻资源可解决早稻的外观和加工品质,利用香稻资源可解决早灿稻的食味品质,利用两系法可将早熟,优质高产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5.
为探讨杂交水稻春制收割后,再生制种的亲本生育规律及其高产配套技术措施,1998年以V20A×密阳46组合为材料,对其亲本收割日期、留桩高度及收割后的施肥时间进行了不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期长的亲本应先割,生育期短的亲本后割,间隔时间因组合不同而异;留桩高度以10~20cm为宜;春制收割后要及早追肥,以收割当天或第二天追肥较合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再生高产制种的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6.
龙山县是全国"百合之乡",全县常年种植0.33万hm2,产量5万t,2011年产值达8亿元。"龙山百合"形态卷曲、颜白如玉、味微苦,可食用和药用,除营养丰富外还具有滋阴清热、润肺止咳、补脾健胃、清心安神、利尿通便、润肤防衰等作用,深受消费者欢迎,产品畅销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四川等10多个省(市)。  相似文献   
27.
杂交水稻种子播种品质较常规种子低,表现在发芽率、成苗率较低,浸种催芽、播种育秧生产环节中技术难度较常规稻种子大.种子裂颖率、穗萌芽率、种子带菌率较高等是影响播种品质的主要因素.作者综述了杂交水稻种子裂颖的原因、裂颖种子的测定和分级方法、贮藏特性与种用价值;杂交水稻制种穗萌发芽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裂颖和穗萌动发芽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8.
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双季稻植株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氮(N)肥运筹模式对双季水稻植株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早稻和晚稻均不施N肥为对照(CK),系统比较研究了早稻施N 120.0 kg/hm~2+晚稻施N 210.0 kg/hm~2(N_(120∶210))、早稻施N 150.0 kg/hm~2+晚稻施N 180.0 kg/hm~2(N_(150∶180))、早稻施N 180.0 kg/hm~2+晚稻施N 150.0 kg/hm~2(N_(180∶150))、早稻施N 210.0 kg/hm~2+晚稻施N 120.0 kg/hm~2(N_(210∶120))5种N肥运筹模式条件下双季水稻植株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N水平下,早、晚稻各个生育时期植株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降低;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大小顺序均分别表现为N_(150∶180)N_(180∶150)N_(210∶120)N_(120∶210)CK和N_(150∶180)N_(180∶150)N_(120∶210)N_(210∶120)CK;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叶片气孔导度(Gs)分别表现为N_(210∶120)N_(180∶150)N_(150∶180)N_(120∶210)CK和N_(120∶210)N_(150∶180)N_(180∶150)N_(210∶120)CK。各处理间水稻植株的千粒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早稻和晚稻产量均以N_(150∶180)处理为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 849.5,1 879.5 kg/hm~2。因此,早稻施N 150.0 kg/hm~2和晚稻施N 180.0 kg/hm~2的施肥模式,有利于提高双季水稻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和光合特性,改善产量构成因素,从而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9.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139S温敏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光温敏核不育系139S应用基础,利用自然生态条件下3年分期播种试验和人工气候室(箱)、冷水池鉴定,对温敏核不育系139S的温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为22.6~23.0 ℃.育性敏感期在幼穗分化第Ⅳ至Ⅵ期,其中以第Ⅴ至Ⅵ期最为敏感.在育性敏感期内,人工气候室以(20.0±2.0) ℃处理1 d,在自然条件下1 d日均温22.0~23.0 ℃,不育性不波动.在人工气候室以日均温23.5 ℃处理11 d,有10%的单株出现不育性波动,染色花粉率0.15%,自交结实率为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