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林业   17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不同抚育择伐处理对马尾松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规律的短期影响,为马尾松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三峡库区马尾松为研究对象,设置未择伐(保持林分现状,无人为干扰)、除灌(清除林内灌木层和阔叶更新层,保留马尾松更新小树)、伐除非马尾松(伐除胸径≥4 cm的非马尾松树种,择伐强度为15%)和伐除优势马尾松(伐除树木平均胸径以上的马尾松个体,择伐强度为70%) 4种抚育择伐处理,采用原位分解法,分析不同抚育择伐处理下马尾松林凋落叶经历12个月后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率差异,并探讨影响凋落叶分解的主要因素。【结果】未择伐、除灌、伐除非马尾松和伐除优势马尾松4种抚育择伐处理的凋落叶年分解速率分别为0. 304、0. 397、0. 311和0. 315 g·g-1a-1;相比未择伐,除灌、伐除非马尾松和伐除优势马尾松抚育择伐处理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马尾松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分别提高30. 59%、2. 30%和3. 62%;随着分解进程,不同抚育择伐处理下马尾松凋落叶C含量在前6个月显著降低,随后轻微波动,N含量呈先释放后持续固持的趋势,P含量则无规律性变化;处理与分解时间的交互作用对C和N释放速率影响显著,而对P影响不显著;凋落叶分解速率与初始N含量和N/P显著正相关(P0. 05),而与5 cm深处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0. 05)。【结论】短期来看,不同抚育择伐处理均能提高马尾松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减缓养分过度累积,促进养分归还土壤。未来开展马尾松林经营时,应选择林分各层次的轻中度择伐,以调控形成合理林分结构、促进马尾松林养分循环。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本研究以湖北省湿地为对象,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评估,旨在为长江流域湿地保护、恢复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基于湿地资源、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和旅行费用支出法等,选择了12项指标,评估了2019年度湖北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 湖北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达1.89×1012元,占2019年度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40%。12项指标中的价值量大小顺序依次为:气候调节(占58.18%)、调蓄洪水(占16.49%)、淡水产品(占6.24%)、释放氧气(占5.50%)、能源生产(占4.04%)、水资源供给(占3.07%)、固碳(占2.68%)、休闲娱乐(占2.41%)、航运(占1.16%)、水质净化(占0.23%)、原材料生产(占0.003%)和科研教育(占0.001%)。[结论] 气候调节、调蓄洪水和淡水产品3项服务价值为主导服务(占服务价值总量的80%),体现了湖北省湿地的重要性及其生态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九峰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资源信息数字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森林资源调查、管理及其动态变化监测,是现代森林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对九峰国家森林公园进行野外踏查和本底调查的基础上,利用GIS和RS技术,对园内土地利用及森林资源进行区划,并实现森林资源的数字化,构建九峰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资源信息数据库,为今后开展九峰森林资源管理决策方面的工作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4.
CBM-CFS3模型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可模拟不同尺度、不同干扰或经营措施下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变化,满足IPCC温室气体最高层次计量方法的要求,是IPCC推荐使用的碳计量模型。该模型的应用将会对我国森林碳储量估算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文中主要介绍CBM-CFS3模型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原理、运行和数据结构以及模型目前的应用研究情况,评价了当前模型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林业血防抑螺成效提升改造的改造原则、改造对象、林地环境改造、林分结构改造、配套措施、成效评价、作业设计、检查验收以及档案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林业血防工程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广东省森林资源和森林公园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为广东省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长江中游平原湖区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评价不同林分类型生态效益,为后续绿化造林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采用层次分析法,从乔木层生长量、枯落物层水文效益、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土壤层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等4个方面对立地条件基本一致、林龄接近的不同类型人工林进行生态效益评价。在不同人工林类型中,杨树林乔木层生长量指标较好,樟树林、池杉林的水源涵养能力较强,樟树林和竹柳林草本层物种多样性较高,苏柳林土壤物理性质优于其他林分,杨树林土壤养分含量较丰富。综合各方面的指标,经分析,杨树林、苏柳林的综合评价分值分别为0.72和0.67,以杨树林、苏柳林的生态效益最好。后续进行长江平原湖区造林绿化时,可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混交林对比研究,适地适树,转变采伐方式,合理化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木麻黄水培繁殖的概况,本文归纳了影响木麻黄小枝水培生根的内在因素(树种、种源和插条生理年龄)、外在因素(生长调节剂、温度、氧气、水质和光照);同时总结了插条生根类型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木麻黄小枝水培生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长调节剂、插穗、光照及温度等方面;建议生长调节剂配比、生根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及解剖结构等研究作为木麻黄小枝水培生根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加快推进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湖北省积极构建本省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LULUCF)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本文从建设背景、林业现状、建设思路、建设内容等方面全面阐述湖北省LULUCF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工作如何开展,以期通过体系建设的监测成果,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森林碳汇评估和相关技术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亚热带的8种森林类型的乔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幂函数模型和多项 logit模型分别构建各森林类型的材积-生物量转换模型和林木器官生物量比例模型。结果表明:材积-生物量转换模型的拟合结果表现为除常绿阔叶林外,其他森林类型的材积与生物量均显著相关(R2>0.5,P <0.001),预测残差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升高,均方根误差为6.520~23.123 t·hm -2,抽样精度检验结果显示,材积-生物量转换模型的预测精度为31.14%~91.79%,除常绿阔叶林以外,其他森林类型的模型预测精度均达到70%以上;林木器官生物量比例模型的拟合结果表现为除常绿阔叶林外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相关性均显著(P <0.05),预测残差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干、皮、枝和叶生物量比例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均不超过0.1,分别为0.031~0.085,0.005~0.041,0.029~0.103和0.016~0.083,各林木器官比例的预测精度分别达到91.04%~96.14%,62.71%~94.48%,63.70%~94.47%和-8.86%~83.92%;各森林类型(除常绿阔叶林外)的乔木层地上材积-生物量模型和林木器官生物量比例模型的可行性较高,所得模型参数也可为亚热带森林生物量分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