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高油油菜品种秦优33在渭北塬区不同播期与留苗密度下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在9月24日,留苗密度在1.2万/667m2产量最高。9月24日以后播种,如增加留苗密度,也能获得较高产量。增加留苗密度对播期的推迟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同时,迟播适当增加留苗密度,植株变矮,茎秆变细,有效分枝数减少,有利于机械化收获。  相似文献   
22.
23.
俗话说“有苗收一半”,油菜制种也不例外。所以 ,保证“苗齐苗匀、壮苗越冬”是提高越冬成苗率和夺取杂交油菜制种优质高产的前提和基础。1 精细备耕油菜制种一般应选择地势平坦、相对规整、向阳、中等肥力的田块 ,夏闲地最好。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 ,且易进行规格播种 ,便于后期管理。油菜种子籽粒小 ,拱土能力差 ,所以麦收后应及早深耕 ,蓄水保墒 ;遇雨及时耙耱保墒 ,破碎土块 ,使土壤匀细无圪垃 ,干净无杂物 ,达到“深、松、平、墒、净”、上虚下实的待播状态。对于早秋田 ,应及早收获 ,深耕细耙耱 ,以确保播种质量。结合整地每亩用…  相似文献   
24.
从今年7月1日起,在江苏城镇单位就业的农民工,将可望享受以前只有城镇职工才有的失业保险待遇。对所有在城镇单位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实行城乡统一的失业保险制度。是江苏新出台取消农民工待遇差别的一项举措。  相似文献   
25.
关于陕西省油菜产业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油菜是陕西省第一大油料作物,年种植面积在17万hm2左右,面积和产量都占油料总面积和产量的50%以上.由于陕西省油菜生产成本高、油菜籽和菜油品质差等原因导致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弱.我国加入WTO后,国外质优价廉的油菜籽及其产品会大量涌入,对我国和我省的油菜生产都会带来很大冲击.本文就我省油菜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应对WTO应采取的措施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26.
试验通过“室内催芽+覆盖地膜” 这一全新促早熟栽培模式,使甘蓝型油菜在12月8日晚播的情况下达到与正常播期油菜的开花、成熟相一致的效果,较好地解决南方育苗移栽油菜区在播栽期因多雨、低温、寡照天气而导致严重缺苗甚至无苗问题,既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的经济损失,又可保证“油菜花节”的顺利举办。  相似文献   
27.
通过近几年对油菜品种秦优33的制种,总结出了一套适宜陕西关中和陕南地区秦优33的制种技术,包括制种基地的选择、育苗与播种、去杂、摘顶、化学杀雄、田间管理、辅助授粉、砍除父本、收获等.这套技术的实施对提高杂交油菜秦优33的制种质量和产量,满足大面积生产用种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利用SSR标记研究甘蓝型油菜自育杂交种(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培育的品种及杂交组合)与其他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为种质创新、材料选择和育种设计提供参考。47对引物在62份样品中检测到50个多态性位点,23份自育杂交种及39份其他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中度丰富,自育杂交种等位变异数、基因型数、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及多态性信息含量等值相对较低;69%的杂交品种杂合率大于40%;发现其他主栽品种对自育杂交种有补充等位变异的位点10个、含重要高频率等位变异的位点14个。遗传相似系数(GS)分析表明自育杂交种内部总体为中高度相似性(0.7GS0.8),其他主栽品种内部及两组之间为中度相似性(0.6GS0.7)。主坐标分析和遗传分化系数显示两组间有明显遗传分化。系统聚类在GS值0.66处将全部样品主要分为两类,自育杂交种、黄淮区及长江中游区品种总数96%在第一类,第二类主要为长江上游区和下游区品种。自育杂交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其与黄淮区和长江中游区品种遗传关系较近,与大部分长江上游区和下游区品种遗传关系较远;可利用遗传关系远的品种创制材料,用前述补充等位变异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高效拓宽现有育种资源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29.
油菜茎象甲(Ceuthorhynchus asper Roel) 是中国西北地区油菜的主要害虫,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发生规律因地区、生态条件或当地小气候不同而差异较大,不同油菜种植区及其所处地理海拔不同,其消长规律也不相同;同一地区阳坡地带发生较早,其次是平川和阴坡地。在冬油菜区,油菜茎象甲成虫于2月至3月上中旬陆续出土活动,2月中旬至3月下旬产卵为害,其成虫均有越夏越冬习性。在春油菜区,油菜茎象甲成虫于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出土活动,5月中下旬交尾产卵,其蛹羽化为成虫后因气候冷凉大多不经过越夏,而是活动一段时期后直接越冬。对茎象甲的防治应掌握其活动消长规律,抓好关键时期采用化学和农业防治措施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30.
秦杂油7 号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选育的春油菜新品种,2019 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和科技成果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19)610211)。2017-2018 年连续2 个生长周期参加陕西省春油菜区域试验,每hm2 平均产量3514.2kg,较对照青杂5 号增产3.5%,含油量49.56%,芥酸含量0,硫苷含量23.82μmol/g(饼),亚麻酸含量13.8%。多年多点试验表明,秦杂油7 号具有高产稳产、优质高油、高亚麻酸、宜机械化收获等特性,适宜于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等春油菜主产区种植推广。2019 年在第26 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该品种成功转让给杨凌金诺种业有限公司独家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