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7篇
林业   30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4篇
  50篇
综合类   112篇
农作物   63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先玉335对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先玉335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吉林省玉米产量和质量,耐密品种得到全面普及,精量播种技术得到农民认可,品种广适安全的概念被强化。先玉335促进吉林省玉米种业建立工程化育种体系,提升企业育种技术与方法,种子质量全面提高,玉米品种示范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22.
以同一回交群体中8个基因型组配的测交种为材料,在种植密度分别为60 000株/hm2(MD)和75 000株/hm2(HD)的条件下,对其生物量、产量及养分积累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基因型L105、L132、L224的生物量和产量显著降低,降低幅度分别为16.6%~26.1%和6.5%~29.3%;基因型L160、L219的生物量和产量则显著增加,平均为15.3%和19.0%。从养分累积情况来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基因型L105、L132、L224的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17.0%~26.2%、14.3%~30.8%、16.0%~29.4%;基因型L160的氮素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加显著增加,基因型L109与L219对钾素的积累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分别增加21.0%、29.0%。综合生物量、产量及养分积累量来看,基因型L105、L132、L224耐密性不强,基因型L160、L219的耐密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3.
桔小实蝇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可为害200多种水果,目前其防治方法或毒性大,对环境不友好,或成本高昂。本研究拟采用廉价易得的水黄皮荚果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单因素试验比较乙醇浓度,乙酸乙酯、石油醚、正己烷和乙醇的料液比对水黄皮荚果中水黄皮素提取率的影响,得出最优溶剂及其料液比;再分别采用浸渍法和叶碟法测定其提取物对桔小实蝇的卵孵化抑制活性和对1龄幼虫的胃毒活性。结果表明,乙醇最佳提取浓度为60%,乙酸乙酯、石油醚、正己烷与60%乙醇的最佳料液比分别为1∶30、1∶20、1∶30和1∶25,提取率分别为0.48%、0.31%、0.37%和0.44%,即1∶30乙酸乙酯的提取效果最好。杀虫活性研究表明,2%水黄皮提取物对桔小实蝇的卵孵化抑制作用最强,校正孵化抑制率为58.53%,6%提取物对卵孵化抑制作用次之,校正孵化抑制率为46.46%;4%提取物对桔小实蝇1龄幼虫胃毒活性最好,24 h校正死亡率为54.05%,48 h校正死亡率为95.94%。以乙酸乙酯为溶剂,料液比1∶30时,水黄皮中水黄皮素的提取效果最好,其提取率是0.48%。水黄皮提取物对桔小实蝇的卵孵化有抑制作用,对1龄幼虫有胃毒活性,因此有望开发为针对桔小实蝇的植物源杀虫剂。  相似文献   
124.
不同培肥方式黑土腐殖质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吉林省黑土区存在的土壤有机质下降、耕地质量退化等问题,利用公主岭国家黑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连续2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采用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NMR)、红外光谱分析法(IR)等现代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培肥途径耕层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形态结构及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培肥途径对耕层土壤腐殖质特征影响明显。施用玉米秸秆处理(S+NPK)和施用有机肥+轮作处理(M+NPK+R)均显著增加了土壤胡敏酸中脂肪族结构成分,单施有机肥处理(M+NPK)显著增加了土壤胡敏酸中羟基含量,S+NPK处理游离羧基含量显著增多。S+NPK、M+NPK及M+NPK+R处理,土壤富啡酸的甲基、亚甲基和次甲基结构成分显著增多,游离羧基含量也显著增多。单施化肥处理,浸提的富啡酸中无机碳酸盐和硅酸盐成分明显增多,化肥长期施用导致土壤中游离富啡酸数量显著减少,土壤的耗竭式利用,导致土壤中铁、铜结合态或络合态的富啡酸增加。不同培肥方式对黑土胡敏酸和富啡酸的元素组成影响有较大的差异,但均可引发胡敏酸C含量降低,N含量增加,富啡酸C、N、H含量增加,O含量降低,可通过不同的培肥方式对土壤腐殖质的元素组成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25.
对吉林省5个晚熟主栽耐密玉米杂交种的特征特性、品质、抗性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产量表现为良玉99>农华101>良玉188>郑单958(CK)>美玉99。品种产量方差分析表明,区组间差异不显著,品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6.
粮食生产潜力短期预测结果可以检验粮食中长期生产潜力预测的准确性和为国家提供制定粮食生产战略的科学依据。粮食生产潜力短期预测理论即"趋势-波动理论",它建立在粮食或作物"现状生产潜力"概念和"天-人-地概念模型"基础上,预测模型为最佳移动步长条件下的多年单产移动平均趋势模型,实际预测时采用系统预测方法。11个研究案例预测的平均误差为0.77%,最大误差为2.99%,预测精度高。本研究初步结论是:粮食生产潜力短期预测理论和模型是科学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127.
为说明粮食潜力与估产的关系,定义了"粮食潜力实现率"的概念,它是与粮食潜力预测值相比,当年实际达到或能够达到的百分比,它将潜力值和当年估产值或实际产量结合在一起,可用来评价潜力实际达到的程度,并可反映气候年型。应用结果表明:2010年各省单产和总产潜力平均实现率围绕100%波动,说明科技进步对增产仍然起到支撑作用,而1999—2008年各省单产和总产潜力平均实现率低于100%,说明科技进步对增产作用在减小。因此,粮食潜力实现率可以用来评价粮食增产趋势和科技进步的贡献,其方法实用、误差小。  相似文献   
128.
以吉林省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吉单631’和‘吉单558’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吉林省的产量表现,分析吉林省东部、中部和西部吉单品种的适宜氮肥用量和群体质量的相应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吉单558’和‘吉单631’均在氮肥用量为200 kg/hm2时干物质累积量达到最值。‘吉单558’和‘吉单631’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均表现一致。在乳熟期‘吉单558’和‘吉单631’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值、干物质累积量均与产量显著相关。根据方程模拟,‘吉单558’施氮量为225 kg/hm2,产量最佳,氮肥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分别为7.4和49.2 kg/kg,‘吉单631’施氮量为237 kg/hm2,产量最佳,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分别为9.1和54.7 kg/kg。吉林省东部、中部、西部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为6.2、7.3和8.3 kg/kg,偏生产力分别为63.9、55.9和58.1 kg/kg。根据方程模拟,推荐上述品种在吉林省东部氮肥用量为250 kg/hm2左右,中部推荐氮肥用量为213 kg/hm2左右,西部推荐氮肥用量为228 kg/hm~2左右,实际生产中可适当减少肥料用量,从而达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  相似文献   
129.
分别分离自贵州和四川农田土壤的尼泊尔枝顶孢(Acremonium nepalense)和贝克莱赤壳(Cosmospora berkeleyan)是两个中国新纪录种。对这两个中国新记录种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描述。菌种标本存放在贵州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GUP)。  相似文献   
130.
不同氮肥施用方式下春玉米根系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剖析不同氮肥施用方式下,玉米根系统随生育进程在0~ 60 cm不同土层内分布特征及地上部产量和氮累积量的变化,以期为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进行了4年田间定位试验.设3个处理:无氮区(N0);氮肥一次性基施200kg/hm2 (N1);氮肥分次施用(N2),基肥50 kg/hm2,拔节期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