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7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迎春桃花是春节花市上的重要商品花卉。由于天气原因,迎春桃花往往提前或延迟开放,不能应节供应市场。本研究应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迎春桃花进行花期调控试验,以期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桃花脱叶后进行了石灰氮、硫脲、单氰胺、花磷动力、"穿衣"+热水的催花处理,结果表明,使用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都有催花效果。它们可使桃花花期提前7~8d,并使桃花的花朵饱满和颜色鲜艳。各处理中,以喷施石灰氮、花磷动力和"穿衣"+热水处理催花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2.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鸭儿芹(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种子中芳香油,使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原料粒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鸭儿芹种子芳香油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是萃取压力15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5 h、原料粒度40目,芳香油萃取率可达1.17%。  相似文献   
73.
菜用马齿苋     
马齿苋又名长命菜、五行草、瓜子草 ,是马齿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分野生类型和栽培类型。在欧洲早已使用栽培类型。 1995年笔者留俄回国 ,从俄罗斯引入了栽培品种 ,开始在哈尔滨试种 ,1999年在佛山试种 ,均取得了满意的结果。1 植物学特征宽叶 :直立生长 ,生长势强。须根发达。株高 50~ 70cm ,主茎粗可达 1~ 1.5cm ,茎叶肉质化 ,全株光滑 ,有光泽 ,浅红色或绿红色 ,分枝力很强。子叶绿色 ,对生。真叶绿色 ,叶背浅绿色 ,肥厚 ,倒卵形 ,全缘 ,近对生。叶片长 3.5~ 4 .5cm ,宽 1~ 2cm ,叶柄很短。花小 ,两性 ,通常于枝的顶端每叶…  相似文献   
74.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对琉璃苣(Borago officinalis L.)不同播种期的茎、叶中的挥发油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挥发油含量秋季早播者高于迟播者,并且营养生长旺盛期叶片挥发油含量极显著高于生殖生长期叶片的挥发油含量.因此,为了获得更多挥发油,在佛山地区应以采收9月播种的营养生长旺盛期的叶片为宜,其挥发油含量最高,萃取率达0.70%.  相似文献   
75.
结球菊苣和非结球菊苣引种试验结果表明,结球菊苣中绿球菊苣产量高、品质好,适合华南地区作为蔬菜栽培;非结球菊苣生长期长、肉质根小,不适合在华南地区栽培,引种时对此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76.
乙烯利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乙烯利对黄瓜进行了不同浓度、时期及次数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黄瓜生长前期用低浓度乙烯利处理能增加叶面积、茎粗和雌花数,缩短节间长度,显著地提高坐果率和产量.施用浓度以50~100mg·L-1为宜,施用时期在1~2片叶期.  相似文献   
77.
鸭儿芹的特证特性及其栽掊动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吉君  周荣  王艳  曹毅 《中国蔬菜》2002,1(4):46-47
鸭儿芹(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属多年生草本香辛蔬菜,别名三叶芹、鸭脚板、野蜀葵,原产于中国和日本.  相似文献   
78.
国外特种叶菜引种栽培*任吉君我们利用国际科技合作这一便利条件,开展了名特蔬菜的引种工作。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供试的特菜有四种:它们分别是菊苣(红球、绿球各1品种),琉璃苣、罗勒、菜用马齿苋,见表。营养钵育苗,垄作,垄宽70cm,单行或双行栽植。小...  相似文献   
79.
80.
多效唑对红秋葵幼苗生长及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效唑对红秋葵种子进行漫种,以研究多效唑对红秋葵幼苗生长与生理活性的影响效果.为培育茁壮的红秋葵幼苗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用浓度2mg·L-1、4 mg·L-1的多效唑浸种.对红秋葵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出苗率影响不大,没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用6 nag·L-1的多效唑处理.会在一定一程度上降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出苗率.同时,多效唑能提高种子的简易活力指数.有效矮化红秋葵幼苗高度,增加幼苗的茎秆粗度,优化幼苗的株型,增加叶片的叶绿素a、b含量和叶绿素总量.提高幼苗SOD和POD活性.其中以4 mg·L-1的多效唑浸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