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17篇
  3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7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为了及时了解小麦抗穗发芽机制,加快我国小麦抗穗发芽品种选育进程。以影响穗发芽的主要因素α-淀粉酶为切入点,对影响α-淀粉酶活性的调控因子α-淀粉酶抑制剂和硫氧还蛋白h在小麦中的分布、作用性质、生物学功能及抗穗发芽解决途径进行了介绍。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认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导入反义Trxs基因是解决穗发芽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利用基因枪法进行小麦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基因枪法转化小麦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因枪轰击时采用预培养10~15d的幼胚且在轰击前6h和轰击后18h经0 4mol L甘露醇处理,可明显提高植株再生率;轰击用金粉-DNA量以42-0 21μg 枪为宜;不同品种对筛选剂Bialaphos敏感性有差异,表现为豫麦18>豫麦34>豫麦70>温麦6号,最终确定适宜的筛选剂浓度为2~3mg L。利用上述的优化条件,通过愈伤组织培养、筛选和植株再生,4个品种共获得71株再生植株,其中豫麦18分化率最高达到34 7%,温麦6号分化率最低,未获得再生植株。对长势良好的39株再生苗进行PCR检测,全部呈阳性反应,表明上述优化条件不仅适用而且可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转反义TrxS基因的小麦株系(00 T 89)进行纯合株系的子粒发芽试验和脱支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在开花后35 d至成熟后10 d,00 T 89株系子粒发芽开始时间比对照推迟2 d,子粒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22.1%和35.4%,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转基因小麦子粒的脱支酶活性在成熟至成熟后10 d平均比对照降低了27.3%,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开花后35 d至成熟后20 d,转基因子粒可溶性糖含量平均比对照降低了31.6%,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子粒发芽特性与脱支酶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土壤硼毒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国高硼土壤面积的分布,通过对不同小麦品种的硼处理研究表明,土壤硼毒对小麦生长有明显的影响。表现在黄叶率增加,干物质生产受阻,根系分布浅、根量小,而且根系比地上部分对硼毒更敏感。品种基因型之间对硼的反应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植株体内硼浓度随品种基因型和土壤硼含量的不同也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DNA甲基化(m^5 C)在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甲基结合域蛋白(MBD)是能特异识别甲基化位点的反式作用因子。为了探讨小麦中MBD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以拟南芥MBD基因的EST为基础,通过电子克隆结合RT—PCR方法分离克隆了包含ORF的小麦甲基结合域蛋白基因TαMBD3。序列分析显示,TαMBD3具有典型的甲基结合域,其中包含了能与甲基化DNA相结合的保守氨基酸残基。组织表达特性分析表明,nMBD3在幼穗和茎中的表达量高于其它组织器官。采用电子定位的方法,将nMBD3基因初步定位在6AS1—0.35—0.65和C-6BL3-0.36两个区域。  相似文献   
16.
小麦春化发育相关蛋白质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研究对不同发育特性的小麦品种 ,进行春化、脱春化处理 ,经凝胶电泳分析表明 ,在冬小麦春化过程中 ,不仅植株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 ,而且有新蛋白质的产生。英国Mercia品种与中国京 84 1都产生 5 3.2、4 6kD两种新的蛋白质 ,且在春化、脱春化中稳定存在 ,这两种蛋白质正是春小麦有而冬小麦未经春化没有的 ,表明这两种蛋白质的产生与冬性小麦春化过程密切相关 ;同时在春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 (POD)、酯酶 (EST)酶带及活性发生显著变化且产生了与特异蛋白质分子量 (5 3.2kD)接近的新带 ,表明POD和EST与小麦通过春化发育有一定相关性 ,而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与春化发育相关性较小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与春化发育基本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春化发育特性小麦品种适宜播种期,以春性品种兰考矮早8和半冬性品种周麦18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设置3个不同的冬前积温处理,即674~702℃(HAT)、556~587℃(MAT)和456~468℃(LAT),测定不同冬前积温处理的群体发展动态和冠层透光率、群体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能利用率。结果表明,兰考矮早8 MAT、周麦18 HAT,生育期内有较高的LAI,截获太阳辐射的比例大,分蘖成穗多,生育后期群体光合速率较高;冬前积温对Fv/Fm无显著影响,但兰考矮早8的HAT和MAT和周麦18 HAT的Fv/F0及孕穗期到灌浆初期的qP值和ETR,均大于LAT。两品种的光能利用率,在播种至起身随冬前积温的减少而减小,起身至灌浆中期,以兰考矮早8 MAT和周麦18 HAT最高。播种到起身光能利用率低下是全生育期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之一,兰考矮早8冬前积温556~587℃、周麦18冬前积温674~702℃时,冠层群体和籽粒的光能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培养基及激素配比对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建立一个适于优良小麦品种基因枪转化的高效组织培养体系,以2个冬性小麦品种京841和中麦9号为供试材料,探讨了不同培养基、不同激素配比对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S、N6B5MS、B5和L34种培养基中,L3培养基的出愈率及分化率最高,两品种平均出愈率达到88.9%,分化率达到36.6%;以L3为基本分化培养基,同时添加ZT3mg/L和NAA1mg/L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效果最好,分化率平均达到55.9%。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揭示反义Trxs基因在抗穗发芽小麦中的作用机理,以转反义Trxs基因的T4代转基因株系(以豫麦70为受体)为材料,运用RT-PCR检测和酶活性测定方法,对其灌浆过程中硫氧还蛋白h(Trxh)基因在不同水平上的表达方式以及α-淀粉酶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小麦籽粒中内源Trxh基因mRNA转录量、Trxh硫氧还蛋白h活性和α-淀粉酶活性均显著低于未转基因的,平均分别比未转基因籽粒下降了21.1%,23.2%和12.6%.其中,花后25~30 d抑制作用最大.回归分析表明,Trxh基因表达量与Trxh活性、α-淀粉酶活性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说明反义Trxs基因的导入干扰或部分抑制了小麦内源同源基因的表达,致使Trxh表达量减少,Trxh活性降低,从而导致了α-淀粉酶活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反义trxs基因在转基因抗穗发芽小麦中的作用机制,以转反义trxs基因和非转基因小麦开花后5~30 d的籽粒为材料,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了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小麦在籽粒形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在籽粒发育过程中,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小麦存在明显的基因表达差异,差异可归纳为转基因增强型、转基因减弱型、转基因特异型和沉默型4种类型,而且特异型表达明显高于增强型和减弱型;差异条带数随种子成熟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多,到花后第25天达到最高(77条),然后略有下降,且在胚乳中的差异明显高于胚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