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本研究系统介绍了山女鳟人工繁育的主要技术要点,从山女鳟的亲鱼选择及培育、人工采卵、人工孵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本次研究内容主要来自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渤海冷水性鱼类试验站的山女鳟人工繁育的主要过程及一些相关资料。池养山女鳟2年性成熟,产卵排精后死亡率很高,寿命2—3年,多为2年,及少可达4年。山女鳟繁殖时间是10月至11月份,繁殖水温在13℃以下,水温15℃左右开始产卵,怀卵量与鱼体大小成正比例,多在300粒左右,卵重占鱼体重的23—24%。满2年的山女鳟大的可达500g左右。416g重亲鱼,可采卵1360粒,760g重的亲鱼,可采卵2799粒。卵为端黄卵,球形,沉性。直径3.5—6.0mm。卵黄淡黄色或橙黄色,受精卵孵化积温达200℃进入发眼期,积温400℃破膜孵出。人工养殖条件下山女鳟1周年生长最高可达130g,平均值为56g。采用挤腹采卵,取精,干导法人工授精,待受精止水膨胀后放入桶式孵化器进行流水孵化。  相似文献   
22.
简要介绍我国珍贵的濒危物种细鳞鱼人工繁育研究的进展和最新试验结果。试验采卵3300粒,受精率97.9%,发眼率80%,孵化率95%,但上浮率较低,仅24%。细鳞鱼苗的培育在不同水温下进行,经35d对比试验:平均水温16.4℃的A组由0.08g增至0.8g,成活率77.7%;平均水温11.6℃的B组由0.08g增至0.43g,成活率66.9%。本文为细鳞鱼的保护、资源恢复,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为细鳞鱼在我国大面积推广养殖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甘薯钾肥适宜用量,结果表明:N6P6K6(K2O 450 kg/hm2)处理钾肥施用量最大、其甘薯产量最高,为36 322.5 kg/hm2,但施用肥料投入较高,综合效益不佳;N3P3K3(K2O 150 kg/hm2)处理甘薯产量较高,为33 774.0 kg/hm2,施用肥料投入较少为最佳钾肥用量,节约了投入成本,能有效提高农民的收益.  相似文献   
24.
甘薯黑斑病目前仍是北方薯区甘薯生产中的主要病害,特别对一些食用的敏感品种,甘薯黑斑病的危害远高于其他病害,而薯苗黑斑病的传播是其主要发病途径。通过对硅酸钠施用量、有病症无病症盖土和盖土灌根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硅酸钠能有效的防治黑斑病,50 g/m2硅酸钠有病症盖土灌根处理能有效的减少甘薯黑斑病的发生。为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5.
3种防治甘薯茎线虫病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3种药剂防治甘薯茎线虫.结果表明:低毒的30%辛硫磷微胶囊剂与国家禁用的涕灭威和灭线磷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相当,且不影响鲜薯产量,具有推广应用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26.
通过磁珠富集法筛选扁吻鱼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利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I对扁吻鱼的基因组DNA进行酶切,并选取片段大小在250~750 bp间的片段,利用PCR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扩增,采用生物素标记的(CA)8探针对微卫星片段进行富集。富集后的片段与T载体连接后利用DH5α大肠杆菌进行转化,然后以Sau3AI为引物对菌落进行PCR扩增,扩增后选片段大小符合条件的菌落挑取至测序板,进行测序。结果表明:PCR筛选共获得563个阳性克隆,其中测序192个阳性克隆后发现有53个微卫星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完美型占67.92%,非完美型为22.64%;混合性标记占9.43%。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微卫星引物24对,经PCR扩增筛选,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其中22对引物可扩增出清晰的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13对。利用13对多态性引物对扁吻鱼野生群体进行扩增,PCR扩增结果显示,等位基因数为3~6,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25 3,12个位点处于高度多态水平(PIC>0.5)。  相似文献   
27.
中草药保健鸡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天然中草药科学配伍组成 3个配方 ,以 1 0 %相同比例 ,分别添加于 3个蛋鸡试验组中 ,经 30d饲喂 ,采集鸡蛋样品用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 ,4种主要微量元素Cu ,Fe ,Zn ,Se含量 ,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但试验 1组鸡蛋Zn含量 (1 188mg/ 10 0g)比普通鸡蛋 (1 0 10mg/ 10 0g)高17 6 2 % ,Se含量 (2 1 16 7μg/ 10 0g)比普通鸡蛋 (14 980 μg/ 10 0g)高 4 1 30 %  相似文献   
28.
插入T-DNA片段构建部分水稻突变体株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将T-DNA片段高效插入水稻中花11的基因组DNA中。利用二次枝梗种子和未成熟种子的盾片愈伤组织作为转化起始物,探索并优化了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率、再生率和转化率的试验条件,得到近10 000株转化植株。经PCR分析和Southern 杂交证明已将外源基因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当代转基因植株可抗0.2%的除草剂Basta。200余棵T0代转化株系出现白化苗、宽叶、狭叶、黄叶、高秆、矮化并杂草化、不育、白化穗、皱穗和抽穗延迟等突变表型,结实率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29.
1992年起对濒危物种──新疆大头鱼的生态进行了调查。调查的水域有:叶尔羌河、阿克苏河及其上游托什干河和库马里克河、塔里木河、博斯腾湖及上游开都河和天鹅湖、大西海子水库、渭干河水系及克孜尔水库和车尔臣河及新发现的喀依拉克湖等水域,行程10000多km。初步查清了新疆大头鱼的分布范围、生态要求及其数量演变。新疆大头鱼分布的海拔高程为800~1200m之间,最高不超越1500m。栖息于水温较高的静水或缓流的湖泊中,仅为了产卵进行短距离的溯河徊游。现存有新疆大头鱼的水域仅为阿克苏河下游的艾西曼湖群、车尔臣河的喀依拉克湖和渭干河水系的克孜尔水库,并在库区下的河道中发现幼体。目前新疆大头鱼物种已极度濒危。新疆大头鱼系裂腹鱼亚科中生长快、个体大、性成熟年龄晚、繁殖力低的大型食肉性鱼类。运用Von.Bertalanffy的理论生长方程求得的生长参数:-K=0.063;to=0.275;L=118.2cm;W=25884g;tip=17.1龄;tmax=47.2龄。与历史上捕获的最大个体基本一致。并对新疆大头鱼的食性、繁殖、及其生态环境进行了初步研究。新疆大头鱼濒危的原因:1、新疆大头鱼生物学特性的本身决定它对环境要求苛刻  相似文献   
30.
扁吻鱼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2005年对扁吻鱼的生物学进行调查研究,首次系统地获得第一手的扁吻鱼生物学资料。发现扁吻鱼依靠其上、下颌骨上附生着的特异“拟小齿”(Pseud-denti- cle),捕捉他种鱼类为食;泄殖孔和肛门包藏在“外腔”内,不外露;扁吻鱼的性成熟需6~7年,而扁吻鱼性腺发育的再成熟需两周年以上,绝对怀卵量平均为277 772±128 823粒,相对怀卵量平均为44.6±18.3粒/g;成熟卵为淡黄色,平均卵径为1.46±0.08mm,同步成熟,一次产卵。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正值河水上涨之始,即为扁吻鱼的产卵繁殖期。本扎提河—克孜尔水库中的扁吻鱼捕捞群体由2000年的平均体重2.67kg至2005年平均体重增达7.09kg,个体老龄化,资源严重衰退。并对扁吻鱼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文章最后对扁吻鱼的濒危原因进行深入探讨,以及提出建立扁吻鱼自然保护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