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吉林省玉米镰刀菌穗腐病和茎腐病病原菌传染循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12.
水稻品种混植控制稻瘟病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2—2003年分别在吉林省蛟河市新站镇和梅河口市海龙镇选择抗性不同的当地主栽品种按不同比例搭配种植,进行了控制稻瘟病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混合间栽可有效控制稻瘟病的发生,控病效果主要体现在感病品种上。对感病品种“吉优1号”的控制效果达95.94%,对“丰优301”的控病效果达57.14%和49.21%,对“超产2号”的控病效果达63.59%。选择抗谱不同的品种搭配种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松粳6号”与“吉优1号”组合,2个品种的致病菌谱完全不同,对感病品种“吉优1号”的控病效果高达95.94%。  相似文献   
13.
防治稻瘟病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协调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三环唑与春雷霉素的复配制剂灭稻瘟1号或采取三环唑与春雷霉素轮换施用均可有效地防治稻瘟病,防治效果达90%以上,同时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50%以上。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的协调应用是稻瘟病防治的推荐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玉米穗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玉米穗腐病是世界性严重病害。据报道世界上引起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达数十种,串珠镰刀苗(Fusarium mouiliforme)是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优势病原菌。该病的发生与品种、气候条件、果穗着生状态,鸟及昆虫的取食等有关。在抗性鉴定中,牙签接种、注射接种和喷雾接种是目前最常用的按种方法,寄主与病原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互关系,抗性属核遗传,附加基因效应明显,为不完全显性。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目前唯一有效可行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习水县条台乡共产党员、民兵连长母益军,三年来,在与其他民兵的共同努力下,抓获乱砍滥伐和套购、偷盗木材者上千人次,追回木材78个立方米,保护了国家财产,被群众称为“绿色林中的哨兵”。条台乡有8千多亩森林与四川綦江县相连,一些不法分子常在这里乱砍滥伐和偷盗、套购木材。由于母益军坚持不懈地打击违犯《森林法》的犯罪分子,所以一些不法分子扬言“要暗杀母益军,要烧毁他家住房,要倒玻璃渣在他的稻田里……”等等。面对各种威  相似文献   
16.
<正>水稻胡麻斑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谷和病稻草上越冬,次年稻草上的分生孢子借风传播到秧田和大田,由稻苗表皮或气孔侵入。播种病谷,谷壳上潜伏的菌丝能直接侵害幼苗。在水稻整个生长期间,病株上形成的大量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稻瘟病菌对水稻品种的致病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菌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或株系),不同小种对不同水稻品种的致病力不同,不同抗病品种抵抗的小种数量和种类(抗谱)也不同,抗病品种抗谱广。试验筛选出Pi-zt、pi-b、Pi-z、Pi-kp和Pi-kn 5个抗瘟单基因对吉林省稻瘟病菌具有较好的抗性,抗谱均在80%以上,尤其是Pi-zt和Pi-z的抗谱达到95.1%和91.7%。这5个抗瘟单基因在吉林省水稻抗瘟育种和水稻抗稻瘟病转基因中具有较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玉米穗腐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林省玉米穗腐病逐年严重,全省平均发病率达13.79%。其病原菌有13属19种,主要菌为串珠镰刀菌、串珠镰刀菌胶孢变种、禾谷镰刀菌和炭黑蠕孢,优势种为串珠镰刀菌。除米黑孢外,所有分离菌都能通过接种引起发病,牙签接种和喷雾接种的病情指数较高,四种主要菌的致病力均较强。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种和不同自交系对穗腐病的抗性具有明显差异。优势病原菌串珠镰刀菌的生长最适温度为25℃,菊糖、山梨糖、果糖、乳糖及天门各酸钠是最好的碳氮营养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