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1篇
  11篇
综合类   132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51.
对郁南无核黄皮、长鸡心黄皮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相对于长鸡心黄皮无核黄皮活性酸pH较高(酸度较低),总酸度较高,表明无核黄皮比长鸡心黄皮更易入口,食味物质更加丰富;但长鸡心黄皮可溶性总糖、蔗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比无核黄皮分别高22.85%、5.0%、42%,游离氨基酸比无核黄皮低30%,Vc的含量变化不大,表明长鸡心黄皮比无核黄皮营养价值更高,是深加工和开发保健食品的良好原料。  相似文献   
252.
采用超声辅助皂化法提取香菇(Lentinula edodes)子实体麦角甾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提取条件,对麦角甾醇纯化产物表征、光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测定其对羟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降胆固醇活性。结果表明:麦角甾醇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40 (g:mL)、0.04 g·mL-1 KOH、超声温度70℃、超声时间70 min,在此条件下麦角甾醇得率为(0.81±0.02)%,麦角甾醇纯化产物纯度为(86.18±3.49)%。与白炽光比较,紫外光照射麦角甾醇纯化产物的存留率显著降低。在实验范围内,1 mg·mL-1麦角甾醇纯化产物对羟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较高,清除羟基、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12.96±1.36)、(6.68±0.98) mg·mL-1。麦角甾醇纯化产物显著降低胆固醇在胶束中的溶解度。研究结果可为香菇麦角甾醇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3.
项目驱动式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教师为引导者、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新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与手段。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对园林设计初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引入项目驱动法教学的优势与特点,并从设计思维、造型能力和设计技能三个维度阐述了项目驱动法在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中的实践路径;选取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机制做为评价指标构建了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和同行评教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54.
为探究外源6-苄氨基嘌呤(6-BA)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生理响应的调节作用,以德美亚3号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盆栽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25℃下叶面喷施清水(CK)、25℃下叶面喷施6-BA(6-BA)、5℃下叶面喷施清水(LT)、5℃下叶面喷施6-BA(LT+6-BA)。5℃处理7 d后25℃处理3 d。结果表明,常温(25℃)条件下外源6-BA对玉米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效果,低温(5℃)胁迫抑制玉米幼苗的生长。在低温条件下,6-BA处理能改善根系生长情况,提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最大光化学效率;同时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使H2O2和MDA含量降低,缓解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抑制程度。综上所述,外源6-BA在低温胁迫条件下能通过提高玉米幼苗的光合能力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物含量而提高玉米幼苗对低温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255.
256.
中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不容乐观,如何安全利用重金属污染耕地仍是当今亟需解决的农业和环保问题。本文综合分析了近几年不同污染程度耕地土壤的安全利用措施,提出重金属低积累作物种植、重金属钝化技术、农艺调控及种植结构调整为当前污染耕地土壤安全利用的主要手段,并指出污染源防控力度不足、土壤污染与作物安全性关系不明、原位钝化技术风险及低积累作物利用效果的局限性仍然是中国污染耕地土壤安全、高效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污染土壤评价标准、健全污染土壤防控体系、优化污染土壤安全利用技术,以推动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