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2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14个玉米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4个玉米自交系按8×6不完全双列杂交配成48个组合,对其籽粒产量等8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1组亲本中3358A、郑58两个玉米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高,P2组亲本中798-4的一般配合力高,其次为798-3。在育种上利用这些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高的玉米自交系作为杂交亲本,可以组配出强优势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32.
在玉米粗缩病重发区,对842份玉米自交系进行田间自然环境下的抗病性鉴定。在40份常用自交系中筛选出高抗自交系14份、抗一中抗系4份、感病系3份和高感系19份;根据种质内自交系对粗缩病的抗性反应,确定PB、四平头亚群和先锋种质为抗玉米粗缩病育种的重要种质类群.在育种中应加强利用。尤其应重视78599中的选系特别是齐319的利用。  相似文献   
33.
采用回归法和高稳系数法对2000年陕西省特种玉米区试中参试甜玉米组合进行稳定性、丰产性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间产量稳定性和丰产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秦甜2号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4.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25个组合,对玉米的生育期等10个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遗传相关和通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生育期外的9个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遗传相关系数为正值,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结实长、穗粗、株高、出籽率、百粒重、穗长和穗行数与籽粒产量的直接效应为正值,其中结实长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P=0.4676),其次为穗粗(P=0.4170),而生育期等3个性状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负值。选育玉米高产杂交种时,要注重果穗结实长度和穗粗的选择。  相似文献   
35.
甜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甜玉米是玉米的一个亚种,与普通玉米相比,其营养价值高,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蛋白质、糖和多种维生素。以其适口性好,鲜食兼有水果、蔬菜的营养和风味,易于咀嚼和消化吸收的独特特点而深受消费者喜爱。……  相似文献   
36.
玉米黑粉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是河南省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河南省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7年玉米面积达到265.7万hm^2,占秋粮作物面积的61.4%。目前,玉米黑粉病已成为河南省玉米主要病害,如何及时预报和防治,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7.
本文利用2003年黄淮海夏玉米区域实验(二组)试验资料,按照Eberhart—Russell和温振民提出的方法,计算各杂交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参数,对品种的适应性、稳定性进行分析,认为X1132X是个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金海5号是丰产性较好,适应性、稳定性强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38.
关于当前玉米育种面临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当前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指出种质创新、引育及管理混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提出加强种质创新、良种良法配套、规范化管理等对策。为玉米育种工作者提供了可行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9.
浅谈美国玉米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品种的换代更新离不开种质的创新,外来种质是我国玉米育种的重要基础材料来源。本文简要分析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的美国优良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上取得的成就及产生的影响,并阐述了我国引进的美国优良种质的特点及改良的途径。  相似文献   
40.
浅淡美国玉米种质在中国玉米育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品种的换代更新离不开种质的创新,外来种质是我国玉米育种的重要基础材料来源.本文简要分析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的美国优良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上取得的成就、种质特点及改良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