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5篇
园艺   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美国食用菌产销概况——赴美考察报告何焕清(广东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广州510640受美国佛罗里达州MIAMILDT公司卢朋博士和宾夕法尼亚州LEONEPIZZI&SONINC的C.J.Wu博士的邀请,于1996年8月至9月对美国食用菌的产销情况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32.
何焕清  何容开 《食用菌》1997,19(4):9-10
  相似文献   
33.
茶籽壳栽培茶树菇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茶籽壳加入杂木屑及辅料作栽培基质,并用袋栽法和床栽法栽培茶树菇,结果表明,经过简单处理的茶籽壳栽培茶树菇,与传统的棉籽壳和木屑栽培配方相比,有菌丝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等优点;熟料床栽法可缩短栽培周期,生物转化率达65.8%,较熟料袋栽的生物转化率提高2.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4.
了解广东地区草菇种质资源分布、利用特点和产业发展现状,为高效、科学可持续开发利用广东地区草菇种质资源,实现本地草菇栽培产业菌种质量提升提供参考。采用文献查阅、野外采集与种植场或市场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并分析广东地区小包脚菇属(Volvariella Speg.)资源的组成和分布特点,草菇栽培种质资源的生产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产业发展趋势。广东极其适合小包脚菇类群的发生,已报道的小包脚菇类群多达 20 余种,占全国已报道小包脚菇种类的 70% 以上,目前利用的主要有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银丝草菇(V. bombycina)等,其余野生资源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本地区也是国内最主要的草菇栽培和消费区域,栽培历史悠久,然而栽培菌种资源混乱、菌种生产标准缺乏、没有专业的菌种生产企业等,珠三角及周边区域的草菇生产企业、种植户分散,缺少规模化的草菇生产导致该地区草菇产业竞争力难以提升。加快本地区野生小包脚菇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草菇优良菌种的菌株提纯复壮、良种选育和高效培育技术研究,形成地区特色种质资源库,制定草菇优质菌种生产标准、培育专业的草菇菌种生产企业是当前广东地区草菇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5.
赤灵芝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灵芝又称“仙草”,是著名的药用菌。据《神农本草经》及《本草纲目》等记载,灵芝有“益心气”、“入心生血”、“助心充脉”、“安神”、“益肺气”、“益精气”、“坚筋骨”等功效,把灵芝列为上品。现代医学证明:灵芝含有有机锗和灵芝多糖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改善睡眠、调  相似文献   
36.
中药渣栽培草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药渣栽培草菇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行,而且栽培工艺较传统栽培原料稻草废棉渣更为简单.完成一个栽培周期仅15~17 d;室内床栽子实体产量较大棚阳畦栽堵产量高,中药渣栽培草菇子实体产量较稻草栽培产量高.中药渣70%+废棉渣30%混合栽培时.生物转化率为23.8%,接近纯废棉渣栽培时的生物转化率29.0%.经济较益明显.  相似文献   
37.
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是原产于川藏高原地区特有的野生灵芝,富含多糖、三萜等生物活性成分。近年来被鉴定为灵芝属的新种,市场需求急剧上升,人工栽培逐渐兴起。详细介绍白肉灵芝段木栽培技术以及采后烘干保存等技术要点,为白肉灵芝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8.
草菇栽培起源于我国南方,因营养丰富、嫩滑爽口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是少数在自然条件下适合夏季栽培的食用菌品种之一。中国是草菇最大生产国,广东则是我国草菇最重要的产区和鲜品消费省份,也是推动草菇栽培技术创新的地区,在国内最先实现室内周年栽培,并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草菇栽培经历了旧法栽培到新法栽培,从室外栽培到室内栽培,从季节性栽培到周年栽培,从稻草栽培到废棉渣、中药渣等原材料栽培,从生料栽培到熟料栽培,从大田栽培到简易菇房、工厂化厂房栽培,从畦式栽培到袋料栽培、层架栽培、工厂化栽培等。随着栽培技术的进步,各地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原材料特点,摸索出各具特色的栽培方式。介绍了草菇特点和产量概况,从草菇栽培用种的繁育、栽培原材料及处理方式、菇房结构建造与加温方式、栽培方法等技术创新角度,分析了我国草菇栽培技术发展历程,对我国草菇产业半个多世纪的栽培技术发展、科技创新进行了全面回顾、总结,同时对草菇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9.
24个灵芝菌株ISSR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4个灵芝(Ganodermalucidum)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从43个引物中选出10个ISSR引物,扩增得到110个扩增位点,大小分布在500~2 000 bp,并利用NTSYS.PC2.0分析软件对这些供试菌株的遗传差异性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似水平在71%左右时,24个菌株分为4个组群,第一组为菌盖薄长速快的美国灵芝和杂交赤芝;第二组是野生赤芝;第三组是菌盖近圆形的灵芝;第四组是菌柄稍长、菌盖肾圆形的灵芝。  相似文献   
40.
正灵芝以其良好的保健功效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产销量逐年增加。栽培灵芝时,采收时机因灵芝产品要求的不同而有差异。主要有3种情况,分别是未完全成熟的新鲜灵芝(也称金边灵芝)、子实体停止生长而灵芝孢子粉开始弹射的刚成熟的灵芝以及收集完灵芝孢子粉后的老熟灵芝。另外,灵芝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介绍灵芝的采收方法及几种常用的食用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