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41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4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1.
何金旺  杨慈 《广西农学报》2007,22(A01):49-51
通过对72%霜脲.锰锌WP3种浓度梯度与72%烯酰.锰锌WP、50%氟吗.锰锌WP的常用浓度进行防治罗汉果组培苗炼苗期霜霉病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于发病初期用72%霜脲.锰锌WP600-800倍液喷雾,7d后再喷一次,防治效果接近或超过80%,其800倍液和6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与72%烯酰.锰锌WP1000倍液和50%氟吗.锰锌WP1000倍液相当。  相似文献   
112.
茶树冻害调查及防冻减灾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茶树冻害调查 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广西新兴产茶大县,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遭受严重雨雪冰冻灾害,经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专家组调查评估,全县6 967hm2茶园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涉及茶农2.5万户,成灾面积6 400hm2,其中受冻程度达四级2 267hm2、三级2 067hm2、二级1 133hm2、一级933hm2,预计茶叶减产2 000t以上,经济损失达1.5亿元.  相似文献   
113.
简述桂北高寒山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中稻再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历程,并着重探讨了对头季稻杂优组合的选择、播种时间与育秧方式、栽植密度、收割时间与留桩高度、GA3促芽保穗、头季稻和再生稻的肥水管理及病虫防治等7项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4.
简述桂北山区三江县茶业发展现状,剖析在发展中存在的茶园管理粗放、茶叶单产低,茶厂规模小、加工水平低,名优茶叶数量少、加工技术滞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茶叶产业化开发程度不高,茶叶产品质量不高不稳、包装混乱,市场竞争力不强、售价低,无专门交易市场、茶叶销售无序等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及措施,以促进三江县荼业发展和山区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5.
何金旺 《广西农学报》2007,22(A01):67-69,66
对桂北缺粮山区三江县粮食生产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根据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和向非农行业、新兴产业转移,农村种田劳动力呈现老龄化、妇女化、低龄化趋势和出现双季稻改单季稻、农田搁荒等现象,提出在新形势下应采取稳定粮食用地、重点抓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吨粮田”建设,实行良田良制良种良法相配套,大力推广多熟制、“双杂”优质组合、轻型高效粮作技术及其集成创新技术,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总产和劳动生产率;恢复发展糯稻、马铃薯、油菜等粮食及肥田作物生产,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增强粮食生产发展后劲等技术对策及有效措施,以提高山区粮食自给率,促进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6.
三江县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介于25°21'~26°03'N,108°53'~109°47'E,属中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山地谷地气候区,境内年平均气温17~19℃,年极端最高气温39.55℃、极端最低气温-5.4℃,≥10℃活动积温5691.4℃,无霜期平均为320 d,平均降雨量1548 mm,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1%,平均日照时数1334.3 h,晨昏多雾,昼夜温差较大,山区立体气候较为明显,为茶树最适宜栽培区[1].  相似文献   
117.
通过对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夏秋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如加强茶树紫芽适制性研究、开发紫芽茶和扩大黑毛茶生产规模等,旨在为今后发展提供思路,推动当地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