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19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开展绿肥专用型油菜品种(系)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广西稻田种植的绿肥油菜品种(系),为广西地区绿肥油菜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以12个油菜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对其生育期、株高以及盛花期生物量和养分含量等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评价其生态适应性和肥用性状,筛选适宜广西地区种植和推广的绿肥油菜品种(系)。在低肥力投入情况下,油菜品系P112、油菜品种中油杂19、油肥1号和油肥2号在盛花期的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还田量相对较高,鲜干草产量分别达3280-4208 kg/亩530-624 kg/亩;氮磷钾养分还田量分别为9.40-11.89 kg/亩、1.17-1.54 kg/亩和23.15-28.78 kg/亩。油菜品系P112、油菜品种中油杂19、油肥1号和油肥2号在广西省南宁市种植的综合表现较好,生态适应性佳,适宜在该地区种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2.
不同还田方式下拉巴豆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拉巴豆秸秆的腐解和养分释放规律,采用网袋法模拟研究拉巴豆在覆盖还田、土埋还田和水淹还田方式下的腐解动态。结果表明:不同还田方式下,拉巴豆茎秆在0~20 d腐解速率较快,之后腐解缓慢;在100d时,覆盖还田、土埋还田和水淹还田方式下累计腐解率分别达42.4%、74.3%、66.9%。经过100 d的腐解,覆盖还田方式下碳、氮、磷、钾的累计腐解率分别为28.8%、14.3%、47.7%、86.2%;土埋还田方式下碳、氮、磷、钾的累计腐解率分别为68.0%、62.3%、85.2%、94.8%;水淹还田方式下碳、氮、磷、钾的累计腐解率分别为63.0%、55.0%、82.0%、91.1%,拉巴豆茎秆养分的释放速率表现为钾磷碳氮。3种还田方式下茎秆累计腐解率及碳、氮、磷、钾等养分的累计释放率均表现为土埋还田水淹还田覆盖还田。  相似文献   
123.
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土地抛荒严重,农业生产力下降,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已成为制约中国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文章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梳理各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历程、组织类型,并从当前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问题中展望其新型托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趋势,为中国新时期农业结构转型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理论参考的同时,又可以缓解农业社会矛盾,促进农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4.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和播种密度对间作模式下香蕉和粮肥兼用型绿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香蕉-绿肥间作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粮肥兼用绿豆为间作作物,分设4个播期处理(SD),SD1~SD4处理依次为4月10日、5月10日、6月10日和7月10日;4个播种密度处理(M),M1~M3处理分别为:22.5、37.5和52.5 kg/hm~2,另设不播种粮肥兼用绿豆处理作对照(CK);分别测量各处理下粮肥兼用绿豆和香蕉株高、茎粗和产量,以及粮肥兼用绿豆结荚数和地上生物部量等指标。【结果】不同播期和密度中,粮肥兼用绿豆株高和茎粗存在负相关性。在所有播期处理中,SD1粮肥兼用绿豆植株最矮,但茎粗最大,分枝数、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最高,其产量达到1344 kg/hm~2;香蕉株高、茎粗和产量均在SD1处理下最高,产量达36 255 kg/hm~2。M1处理粮肥兼用绿豆植株最矮,但茎粗最大,分枝数最多,M2处理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最高,产量分别比M1和M3处理高6.8%和17.9%;香蕉株高、茎粗和产量在M2处理最高,产量为36 776 kg/hm~2,分别比M1、M3处理和CK高0.8%、2.5%、8.2%。【结论】播期越早,越有利于粮肥兼用绿豆和香蕉的生长,提高产量;间作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粮肥兼用绿豆和香蕉生长,适宜的间作密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25.
为研究化肥减量条件下配施不同有机肥对油麦菜生长、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试验应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4个施肥处理:单施化肥(T1)、减量20%化肥+氨基酸生物有机肥(T2)、减量20%化肥+鸡粪(含花生枯腐植酸)(T3)、减量20%化肥+炭基肥(T4),其中以单施化肥(T1)为对照。结果表明:(1)T2处理对油麦菜的增产效果最好,较T1可显著增产55.10%,同时其长势也最好,其叶片长达40.03 cm、叶宽为5.10 cm,单株叶片数有21片及SPAD值为29.34,在各施肥处理中均表现最优,此外,T2的安全性最好,亚硝酸盐含量较T1显著降低了50.24%;(2)T3处理对改善土壤结构及提升土壤肥力的效果最好,可降低土壤容重及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其增加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T1提高了10.67%,但平均隶属度结果显示T2的隶属度值最高。因此,从油麦菜增产提质和土壤改良这2个方面综合考虑,建议油麦菜种植采用化肥减量配施氨基酸生物有机肥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26.
马占龙  肖雁  黄娟  韦慧  杨钙仁  何铁光  邓羽松 《土壤》2023,55(3):596-604
为研究电解质对喀斯特地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及为喀斯特石灰土地区的土壤结构改善和该地区的农林生产提供理论参考,选取广西南宁马山县3种用地的石灰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团聚体在各浓度(0.00、0.05、0.10、0.20、0.50、1.00 mol/L)电解质(KCl、NaCl、MgCl2)溶液中的稳定性和破碎过程。结果表明:(1) 电解质浓度<0.10 mol/L时,随着电解质溶液浓度增大,破碎团聚体中5–3 mm粒径组分含量著降低,<0.25 mm组分含量均明显增加。(2) 破碎实验中团聚体基本在第1 min内完成大部分团聚体的破碎,纯水中的团聚体破碎速率明显慢于电解质溶液。(3) 本研究在MWD值的基础上提出“团聚体动态稳定指数”概念,根据团聚体动态稳定指数可得,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大小表现为:柑橘园>桉树林>坡耕地。综上,电解质显著影响喀斯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且在<0.10 mol/L时团聚体稳定性随电解质浓度增大而先快速降低后缓慢降低;电解质溶液会显著提升团聚体的破碎量和破碎速度。  相似文献   
127.
为了加深对茶园绿肥相关研究成果转化为知识界新领域的认识,把握总体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考。采用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期刊文献资料,探明茶园绿肥研究现状、热点、前沿等。结果表明,茶园绿肥研究大致经历了萌芽期(1973—1989年)、缓慢发展期(1990—2005年)、急剧增长期(2006—2021年)三个时期;研究群体以福建省、湖南省为代表的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但高校的发文量较少,其中关注度最高的是“有机茶园”;“种绿肥”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主题词,而“绿肥”“茶叶”“茶园”是当前可持续研究的前沿热点。基于茶园绿肥现有研究,建议突破“茶园绿肥品种及利用方式”的单一框架,采用新技术,以更广阔的视角进行多元探索,实现研究范畴拓展及深度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