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3篇
  37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 毫秒
21.
不同残茬处理对百喜草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残茬处理对百喜草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刈割和火烧残茬均促进百喜草的发育进程,返青最早的是早春火烧处理,火烧处理要比刈割处理返青早.(2)早春火烧处理单位面积生殖枝数最多,达到224.8个/m2,与其他处理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小花数/生殖枝、种子数/生殖枝都以对照最大,与其他处理达到显著差异;各处理的结实率、千粒重不存在显著差异.(3)百喜草的实际种子产量以早春火烧最大,为600.6 kg/hm2,与其他处理达到显著差异;火烧处理的种子产量高于刈割处理的产量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早春处理的种子产量要高于初冬处理的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2.
再生稻轻简化种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再生稻具有生育期短、资源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等优势,可通过提高复种指数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轻简化栽培可显著降低生产投入,进而提高生产效益。发展再生稻轻简化种植对于稳定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尤其对南方光温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及"双改单"稻区水稻增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我国再生稻轻简化种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3.
对上高、进贤、东乡、临川、余江等地的调查结果表明:红壤开发区的地表水体和浅层地下水的水质状况良好,不存在硝酸盐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同时还探讨了水质与施肥的关系,认为当前在红壤开发区,肥料投入不足是主要矛盾,要重视合理、平衡施肥,控制水土流失,防止水体污染。  相似文献   
24.
百喜草不同移栽期和不同密度的繁种试验结果表明,百喜草春季移栽当年的第一批种子成熟期都在7月中旬末,移栽期对百喜草生长发育影响显著,移栽早时,生育期长,分蘖多,地表匍匐茎及其覆盖度增加,有效穗数增多,结实率提高。移栽密度与单位面积的分蘖数、匍匐茎数量和地表覆盖度、有效穗呈正相关。当年繁种产量可达843.45kg/hm2,移栽期从3月15日到4月25日均适宜,密度每公顷应在16.65~24.0万蔸。  相似文献   
25.
红壤丘陵区甘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红壤丘陵区8个甘薯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苏薯8号、双季SS2-7的鲜薯产量分别为52783.33和39300kg/hm2,分别比对照增长64.90%和22.78%。比较适应当地的生产条件,可以在红壤丘陵区做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6.
通过不同利用模式的比较试验研究,百喜草篱可减少地表径流62.1%,降低土壤冲刷量62.7%,减少养分流失79.1%~86.0%,减少果园用工70%~80%,果园生态环境改善,地表温度降低6 C以上,土壤含水率提高2个百分点,空气相对湿度增加4个百分点,因此,百喜草对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过氧化钙及硅钙肥改良潜育化稻田土壤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潜育化水稻土是我国最主要的低产水稻土类型,长期渍水导致的土壤缺氧及活性还原物质过度积累是其最主要特征,这严重影响了水稻的根系发育和产量提高。本研究以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土壤为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过氧化钙和硅钙肥单施或配施对潜育化稻田土壤的改良效果,旨在为探索潜育化稻田的轻简化改良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于2012 2013年在鄱阳湖区潜育化双季稻田进行,试验设单施化肥(T1)、化肥+硅钙肥(T2)、化肥+过氧化钙(T3)和化肥+硅钙肥+过氧化钙(T4)4个处理。通过2年4季的田间试验研究了过氧化钙和硅钙肥单施或配施对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水稻产量、土壤还原物质总量及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分析了过氧化钙和硅钙肥改良潜育化稻田土壤的效果和应用前景。【结果】过氧化钙和硅钙肥单施或配施均可以提高潜育化稻田的水稻产量,二者配施每季可以提高水稻产量1.06 t/hm22.06 t/hm2,并可促进磷、钾养分向籽粒转移。施硅钙肥对土壤还原物质总量没有明显影响,而施过氧化钙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还原物质总量,二者配施可以减少耕层土壤还原物质总量1 cmol/kg以上。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还原物质总量呈增加的趋势。硅钙肥与过氧化钙配施可以明显提高小于10 mm的中小团聚体的含量。施硅钙肥或过氧化钙对土壤养分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但二者配施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有机碳、速效磷的含量,但对腐殖质碳、速效钾和全氮含量影响不明显。【结论】施用硅钙肥可以提高潜育化稻田的水稻产量,但对土壤还原物质总量没有明显影响。施用过氧化钙既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又可以降低潜育化稻田的潜育化程度。而硅钙肥和过氧化钙配施不仅可以明显提高水稻产量、降低潜育化稻田的潜育化程度,还可以改善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和土壤结构。因此,施用过氧化钙和硅钙肥可以作为改良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土壤的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28.
借助双季稻田长期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的定位试验,于2007年对稻田冬季、春季杂草群落进行监测。结果发现,农田管理方式对双季稻田冬春季杂草群落影响显著,长期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显著降低杂草多样性。秸秆冬季覆盖还田显著降低稻田杂草密度和生物量,而长期施用猪粪则显著提高稻田冬春杂草密度和生物量。有机肥晚稻时期施用对杂草的促进效应显著高于早稻时期施用的,秸秆冬季覆盖还田对杂草的抑制效应显著高于夏季旋耕还田的。不同处理下冬春季稻田杂草均以日本看麦娘为优势种群,田间相对密度平均达90%以上,其次为稻槎菜和水竹叶等杂草。上述结果说明,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对冬闲田冬春季杂草群落的调控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29.
不同施肥模式对南方红壤稻田冬春杂草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掌握不同施肥模式下南方稻田冬春杂草群落特征,丰富稻田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为稻田冬春作物结构调整提供杂草综合防除技术途径,本研究借助稻田长期定位试验,分别于2007年1月(冬季)和4月(春季)对杂草群落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日本看麦娘是南方红壤水稻冬闲田优势杂草种群,春季相对密度达到65%以上,其优势度随季节和施肥模式而有所变化。长期不施磷的冬闲稻田杂草的总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降低。有机和无机肥配合施用较单施无机肥能明显提高田间杂草的生物多样性,而在此基础上种植豆科绿肥能够显著降低田间杂草的生物量,其冬季田间杂草生物量仅为62g/m^2,低于整个试验区的平均值(67g/m^2),而其生物多样指数却较其他施肥模式高。因此,通过稻田施肥与冬季利用模式的结合,可以对冬闲田杂草群落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0.
红壤稻田长期施用猪粪的生态效益及承载力评估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有机粪肥还田是实现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大量研究证实,猪粪还田施用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但是,由于饲料添加剂含有较高的Cu、Zn、As等重金属元素,再加上养猪业中饲料添加剂的广泛应用,猪粪长期还田也可能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大量累积,从而威胁土壤质量和粮食安全。因此,利用长期定位探讨和综合评价长期施用猪粪下红壤稻田的生态效益就显得十分重要。【方法】以始于1981年的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肥定位试验为载体,分析了长期施用猪粪30年间红壤稻田的水稻产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以期明确猪粪对水稻产量的增产幅度和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潜力,同时分析不同猪粪施用年限(包括试验前、试验5年、16年、22年和30年)的土壤重金属Cu、Zn、Cr和As等含量变化,基于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GB 15618-1995)的土壤重金属含量的临界值,利用本研究中土壤重金属的累积速率对红壤稻田施用猪粪的超标时间进行估算,并进一步探讨猪粪的安全用量。【结果】施用猪粪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施化肥处理(NPK)相比,产量增加了10.3%-12.0%,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了18.8%-23.7%,但是猪粪施用对红壤稻田的酸化阻控作用较小。在试验30年后,分别在早稻和晚稻施用猪粪的处理(OM1和OM2)的土壤pH值与未施肥对照无显著差异。此外,施用猪粪的土壤Cu、Zn、Cr和As含量亦显著增加,与施用化肥处理相比,OM1和OM2的Cu、Zn、Cr和As含量分别增加了72.0%-82.6%、29.1%-55.2%、194.8%-262.6%和90.5%-192.7%,但是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15618-1995)。按照现行猪粪施用量(22.5 t•hm-2•a-1)推算,土壤Cu、Zn、Cr和As含量确保安全水平的施用时间分别还有22、67、44和14年。若确保连续施用猪粪50年土壤Cu、Zn、Cr和As含量不超标,则红壤稻田每公顷最多猪粪施用量应不超过6.40 t•hm-2•a-1。【结论】在红壤稻田上,猪粪长期还田虽然能够显著提高稻米产量和土壤肥力(尤其是土壤有机碳含量),但也同时导致土壤Cu、Zn、Cr和As含量大幅增加,从而可能引起土壤出现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而威胁稻米质量和人类安全。因此,权衡稻田长期施用猪粪对作物产量、土壤肥力和重金属累积的生态效益,确定土壤对猪粪的最大环境承载力将为科学合理的利用猪粪以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