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为了提高水稻优质、优良食味品种的选育效率,按照资源分类、性状互补、目标性状重组的原则选配组合;重点性状采取复交、回交转育、单倍体培养、海南加代等选育手段。提出了鉴定、筛选优良资源、增加组合配置数量,低世代选择优良组合,测定稻米外观品质;高世代机械测定稻米品质与食味,选留优良株系;稳定世代在测定稻米品质的基础上人工品评稻米食味;对目标性状采取压力选择、逆境选择、定向选择的选育方法,选育优质、优良食味品种。利用该项技术与方法从2010年以来选育并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品种17个,其中优质品种5个,获全国优良食味奖品种4个,获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品种3个。本文总结了优质、优良食味品种选育方法,并对今后优质、优良食味品种选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在0~200 kg/hm^2的范围内,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氮肥施用量40~240kg/hm^2比CK(无肥区)增产38.90%~169.45%,比只施用磷、钾肥的处理增产16.99%~129.94%.氮肥用量增加,单穴穗数、穗粒数增加;饱满千粒重、混合千粒重和饱满粒率下降.穗颈长、穗长、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数量、着粒密度增加;植株高度、单穴草重、生物产量、谷草比和经济系数提高.适宜的氮肥用量为160~200 kg/hm^2,不仅增产率高,而且其它性状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采用3个不同熟期的水稻品种(早熟品种:白粳1号、中熟品种:通88-7、中晚熟品种:通系929),分别在不同时期收获(出穗后30~80 d,每次间隔5 d),并对各收获时期的产量进行测定,总结分析了三个不同熟期水稻品种的最佳收获时期及其与种子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种子产量从出穗后30~65 d,随着出穗天数的增加而增长,超过65 d因田间损失(尤其是遇到霜冻后)而下降。在试验区的气候条件下,水稻种子适宜收获期为出穗后50~60 d,最迟不超过65 d;早熟、中熟品种由于出穗期较早,适宜收获期可以延至出穗后55~60 d,初霜前收获;中晚熟品种为出穗后50~55 d,初霜期开始收获,初霜之后霜冻之前(9月末)收获结束,收获过早(≤50 d)种子产量降低,过晚不仅种子产量受到损失,而且种子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通过4年的试验,提出了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中最佳育苗方式为抛秧盘育苗(3粒/孔)或旱 育秧播种量为150g/m2;采用33.3cm×20.0cm-26.7cm×20.0cm插秧方式,每穴插2-4苗,是吉林省水稻 旱育稀植栽培较为合理的栽培措施组合。利用该项栽培措施组合,不仅可以获得9t/hm2以上产量,而 且还可以提高和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5.
以95份美国普通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进行大斑病人工接菌鉴定。结果表明:高抗、抗病、中抗、感病、高感、发生抗性分离的分别6、41、21、17、9、1份,分别占全部试验材料的6%、43%、22%、19%、9%、1%。  相似文献   
16.
水稻新品种通系930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系930是以水稻通35为母本,以通88-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特性。吉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893.3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7.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812.9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7.0%。在生产上具有广阔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栽培密度对水稻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改变株行距的方法,研究了单位面积插秧穴数对水稻制种产量及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吉林省土壤与气候条件下,制种田适宜的栽培密度为16.7~25.0穴/m2,制种产量可以达到8000~9000 kg/hm2,繁殖系数450~640,以25.0穴/m2最为适宜.如果原种数量较少,可采用8.33~15.0穴/m2,通过提高繁殖系数提高成品种子生产量.栽培密度超过25.0穴/m2,成品种子产量有所下降,空瘪粒增加,混合千粒重、种子质量下降,不利于制备高质量的水稻种子.  相似文献   
18.
分期播种、分期插秧对水稻制种产量及种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制种比玉米等杂交作物相对简单,产量也较高。但是生产上往往由于制种地区的气候、灌溉水资源、栽培措施等自然与人为因素的限制,导致播种或插秧期延后,影响种子产量,出现千粒重下降,成熟率降低,充实度差,出芽率低等现象。为了明确晚播、晚插对水稻种子产量与质量的影响,本试验通过分期播种、分期插秧和同期播种、分期插秧、同期收获的方法,对延迟播种期和插秧期与水稻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干旱胁迫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以粳稻品种农大3号为材料,利用盆栽的方式人工控制土壤水分(水势),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干旱胁迫对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任何时期干旱胁迫都会导致减产,孕穗中期、后期减产幅度最大,其次是分蘖中期、前期。分蘖后期(无效分蘖期)干旱虽然穗粒数有所增加,但是祢补不了由于穗数下降造成的产量损失,出穗前各阶段干旱胁迫的减产幅度大于出穗后各阶段。分蘖期干旱使单穴有效穗数减少,孕穗期干旱穗粒数减少;孕穗期、产量形成期(出穗—乳熟期)干旱千粒重、成熟粒率降低;孕穗中期干旱结实率下降,混合千粒重降低。干旱胁迫条件下,提高单穗平均粒数和混合千粒重有助于提高产量,提高饱满千粒重和混合千粒重有助于提高成熟粒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3个不同熟期的水稻品种,分别在不同时期收获(出穗后30~80d,每次间隔5d),并对各收获时期的种子发芽率及种子质量进行测定,总结分析了3个不同熟期水稻品种的最佳收获时期及其与种子发芽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出穗后30~60d发芽率即可达到95%左右,随着生育期的缩短而延后,种子的发芽率在遇到初霜后就会受到影响,遇到霜冻后急剧下降。在试验区的气候条件下,早熟、中熟品种由于出穗期较早,适宜收获期可以延至出穗后55~60d,初霜前收获;中晚熟品种为出穗后50~55d,初霜期开始收获,初霜之后霜冻之前(9月末)收获结束,收获过早(≤50d)种子产量降低,过晚会导致种子发芽率下降,尤其遇到霜冻后,不仅使种子产量受到损失,而且使种子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