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42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5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64种药用植物提取液对3种药用植物病原菌抑菌活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试了64种药用植物提取液对人参锈腐病菌(Cylindrocarpoh dereruetans)、人参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和五味子茎基腐主要致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的离体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药用植物材料提取液浓度为5mg·mL-1时,对供试菌种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均达到60%以上的药用植物样品有SP-1、SP-25及SP-48,其中SP-1、SP-48对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菌率为100%,对孢子萌发抑制率也为100%.  相似文献   
152.
辽宁省玉米纹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试验小区人工接种和大田普查观测了玉米纹枯病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绘制了病害季节流行曲线。结果表明,井冈霉素对玉米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效,不同生育期施药防治效果有显著性差异,拔节期是玉米纹枯病的最佳防治适期。发病初期摘除病鞘、病叶能有效降低玉米纹枯病的危害,在施药的同时结合摘除病鞘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3.
为明确不同梨和苹果种质对阿太菌果腐病菌Athelia bombacina的抗性以及筛选防治其有效杀菌剂,采用离体菌丝块有伤接种方法对40份梨种质和154份苹果种质进行病斑直径测定,通过聚类分析法和平均病斑直径法对不同种质进行了抗病性分级,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3种常用杀菌剂对阿太菌果腐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根据聚类分析法和平均病斑直径法均可将梨和苹果种质划分为高抗、抗、中抗、感和高感5类。与平均病斑直径法相比,梨和苹果种质分别以欧式距离为14和10作为最佳聚类分割点时进行聚类分析能够更加科学地划分类别,从40份梨种质中筛选出金锤子梨1个高抗种质,仅占总数的2.50%,从154份苹果种质中筛选出垂丝海棠、莫斯科透明、新疆苹果、路边石、伏帅等32个高抗种质,占总数的22.73%。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腈菌唑、咯菌腈和噻呋酰胺对阿太菌果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中浓度EC_(50)分别为0.027、0.048、0.054和0.095 mg/L。表明梨和苹果种质均可被阿太菌果腐病菌侵染,但不同种质间抗病性差异明显,戊唑醇是采前防治阿太菌果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最佳药剂。  相似文献   
154.
草莓褐色轮斑病是辽宁省草莓生产上新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经鉴定,其病原菌为草莓褐色轮斑病菌(PhomopsisobscuranceElletEV.)。笔者系统研究了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并对防治药剂进行了初步筛选。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8℃,致死温度为50℃。全暗和全光照处理下的菌落生长情况好于12h光暗交替。病菌对碳源葡萄糖的利用率最高;对氮源甘氨酸的利用率最高。供试的6种药剂中,以20%叶病速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55.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人参锈腐病拮抗细菌HN01进行摇床发酵条件和培养基配方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30℃,初始pH值7.0,250mL三角瓶装液50mL,接菌量10%,摇床转速150r· min-1,发酵时间36h.最佳产菌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15.0g·L-1,牛肉膏8g·L-1,NaCl 5g·L-1,(NH4)2SO41 mg· L-1,K2HPO4 4g·L-1.抑菌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10g·L-1,牛肉膏8g· L-1,NaCl3g· L-1,(NH4)2SO4 2mg· L-1,K2HPO4 4g· L-1  相似文献   
156.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锈腐病是由人参锈腐病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引起的根部病害之一,在我国东北人参产区造成严重的危害.将茉莉酸甲酯(MeJA)应用于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相关研究已有很多.为了明确MeJA对人参锈腐病菌和病害严重度的影响,测定了0~800μg· mL-1不同浓度MeJA溶液对人参锈腐病菌菌丝生长量和菌落直径的影响,利用筛选的浓度(200μg· mL-1)处理2年生人参移栽苗,处理后2d接种人参锈腐病菌(1×106onidia· mL-1),测定参根内防御酶系活性,调查人参锈腐病的发病率和病害严重度.结果表明:低浓度MeJA溶液(0~200Lg· mL-1)对人参锈腐病菌无直接毒害作用,但是高浓度MeJA溶液强烈抑制锈腐病菌的生长.当浓度为800μg· mL-1时,菌丝生长量和菌落直径都被完全抑制.经MeJA处理的人参植株锈腐病发病率和病害严重度显著降低,发病率较只接种锈腐菌的处理下降了31.8%.人参根系PAL、PPO和POD活性较对照均表现上升趋势.这说明低浓度MeJA对人参锈腐病菌无影响,但是可以提高人参根部防御酶系的活性,减轻人参锈腐病的发生.因此,MeJA处理提高人参植株的抗病性可能是通过激活人参的防御系统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7.
黄瓜霜霉病人工接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1979至1983年的人工接种技术研究,已经显示离体叶培养保存菌源法是黄瓜霜霉病菌菌源保存的新方法。离体叶培养法是用病菌孢子囊悬液接种黄瓜离体叶,而后保湿培养。此法比目前国内外沿用的盆栽幼苗不断接种保存菌源法,病斑形成快,孢子囊产量大,保存期可延至1~2个月。基本解决了菌源保存和试材长期观察的问题。试验研究出利用离体叶定点接种和子叶注射接种,进行抗病性鉴定的方法,这两种方法的抗病性鉴定结果,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可分成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等五级,与自然情况下的抗病性反应基本相符。为黄瓜霜霉病抗病性育种苗期初筛提供了简便易行、快速和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8.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时间流行动态分析及产量损失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人工接种方法研究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流行的时间动态,结果表明:在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病流行中,病情指数随时间的变化动态用Weibull模型拟合较好,病情曲线下面积(AUDPC)随接种后天数的变化情况则可用直线模型来描述。同时,该病害产量损失研究表明,该病对玉米的穗粒数和百粒重均有影响,百粒重损失率明显高于穗粒数损失率,为穗粒数损失率2~3倍。  相似文献   
159.
对辽宁地区与小叶锦鸡儿共生的根瘤菌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采自5个不同地区样品的根瘤,通过分离、纯化、回接验证等试验共获得65株供试根瘤菌菌株。进一步选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对供试根瘤菌进行了16S rDNA PCR-RFLP研究,结果表明其系统发育地位位于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spp.),并在96%相似性水平上分为5个不同的类群,分别由相应的rDNA图谱组合代表。丰富度及频度分析表明,组合15是辽宁省的优势群,组合18丰富度居第二位,但频度最高,也是辽宁省的主要类群。  相似文献   
160.
对葡萄房枯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该菌在5~30℃中都能正常生长,最适温度为25℃;菌丝致死温度为56℃,10m in;分生孢子在5~30℃之间均能萌发,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在5%蔗糖、5%葡萄汁中孢子的萌发率较高;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2℃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