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42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5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龙胆草具有较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属辽东山区特产药材。自1985年以来,辽东山区成功地将龙胆草从山上野生状态引种归圃栽培。随着人工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病原菌的逐年积累,龙胆草斑枯病逐年加重,现已流行成灾并造成毁灭性损失,成为龙胆草产业发展的关键限制因素。1症状识别病菌主要危害龙胆草叶片。发病初期病斑周围出现蓝黑色的晕圈,以后病斑不断扩大,呈圆形或椭圆形,中间红褐色,边缘深褐色,病斑两面均生有小黑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严重时病斑常相互汇合,导致龙胆草整个叶片枯死。2病原菌龙胆草斑枯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壳针孢属真菌所致。分生孢子器聚生于病斑两面,球型或梨型,褐色,喙突出于叶片表面,内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针形,无色透明,稍弯曲,具隔膜。3发病规律龙胆草斑枯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5月龙胆草出土展叶后,分生孢子随气流和雨滴飞溅进行传播发病。越冬病残体和带病种苗是田间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病害田间传播主要靠雨水飞溅,远距离传播主要靠带菌种苗。一般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高峰期。病害一般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渐向上部叶片传染。高温、高湿、全光栽培有利病害流行。水生龙胆草品种较粗糙...  相似文献   
242.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传播的时空动态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接种造成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时空动态,对其动态数据利用SAS软件构建该病害传播动态的逻辑斯蒂-高斯模型:1/x(1,y)^2=a√t(e^-bt c)e^3(y-dt)^2/t。此模型推导表明,该病在接种发病后1个月、2个月、整个生长季最远传播距离分别为20m,35m,50m;在条件适宜时,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传播速度为0.5m/d;菌源中心有100个左右病斑时,预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最佳防治时间是8m处小于12d,14m处小于30d,20m处小于42d。  相似文献   
243.
首次对辽宁地区树莓灰霉病进行了调查、采样,并将病菌分离纯化。根据病害症状特点、病菌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测定等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树莓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