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1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林业   271篇
农学   241篇
基础科学   207篇
  212篇
综合类   1533篇
农作物   168篇
水产渔业   82篇
畜牧兽医   742篇
园艺   282篇
植物保护   9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2000年武威市凉州区和古浪县玉米制种田普遍发生一种苗期叶枯类病害 ,其症状与目前已报道的各种玉米苗期病害均有明显差别 ,生产中防治难度较大。为了及时掌握该病的致病菌及发生规律 ,为大田防治提供依据 ,笔者对该病害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并配合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 ,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1为害症状该病害典型症状为 :叶片生灰绿色至黄白色线状条斑 ,与叶脉平行 ,具不规则或波浪形边缘 ;喇叭口多不张开且叶尖端向下扭曲 ;玉米节部呈褐色。多数病株根系发育正常 ,亦有少数病株根毛减少 ,初生根老化 ,次生根少或无 ,叶片自下…  相似文献   
42.
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 ,武威地区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2000年达4.2万hm2,其中小麦、玉米带田面积达3.38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81.4%。由于带田水肥条件较好 ,适于多种杂草滋生 ,草害渐趋严重。近年该区小麦、玉米带田的化学除草面积不足10% ,且以苗后2.4-D丁酯、百草敌等农药茎叶处理为主 ,虽对阔叶杂草防效较好 ,但出苗较迟的禾本科杂草密度居高 ,仍对玉米生长构成威胁。尽快筛选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均有很好防效的苗前土壤处理除草剂 ,其应用前景广阔。为此 ,我们于2001年对38.4%带田灭草…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实习牧场环境卫生调查,结果表明:实习牧场动物饮用水pH值7.0,硬度(德N)35.5度,沸点93.6℃,菌落总数未检出;场内污水pH值8.0,硬度33.4度,沸点94℃,菌落总数12000T/ml;畜舍内有害气体含量:CO2 0.08%,H2S19.21μg/l,NH3 2.83μg/l.  相似文献   
44.
粉红粘帚霉67-1菌株寄生核盘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诱捕法从海南乐东县菜园土壤中获得一株对核盘菌菌核具有强寄生能力的粉红粘帚霉(Gliocladium roseum)菌株67-1,寄生频率为100%。该菌的PDA平板回接核盘菌菌核,一周后寄生率可达100%。对峙培养发现其对核盘菌有明显的抑菌带。保湿条件下,该菌孢子在24h内成功侵入核盘菌菌核。切片显微观察证明该菌能高效侵染菌核,造成组织溃解。寄生过程中菌核内蛋白组成发生明显变化。这一菌株在22~35℃均能很好生长,菌丝及产孢最适温度为24℃,产孢量大。认为这一菌株具有良好的菌核病生防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5.
为了解自制1%多杀菌素微乳注射剂在新西兰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采用ELISA和HPLC两种不同检测方法,分别分析血清和血浆中的药物浓度,PKsolver软件非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参数分别为:达峰时间Tmax为(4.00±0.00),(2.67±0.67)h,峰浓度Cmax为(363.25±13.39)ng/mL,(282.19±24.59)ng/mL;半衰期t1/2为(81.24±10.80)h,(70.61±15.38)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7.52±1.24)μg·h/mL,(17.39±2.38)μg·h/mL。相同注射方式,相同剂量的两种检测方法之间比较,血药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实测数据峰浓度Cmax差异显著(P0.05),其余参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新西兰兔皮下注射多杀菌素吸收快速,消除缓慢,药物作用半衰期长,可在体内持续发挥药效。  相似文献   
46.
为了确定内蒙古地区奶牛中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表型及其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采用生化鉴定法结合PCR方法对奶牛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分离、鉴定。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1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2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制菌浓度(MICs)。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1%和75.5%;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也较高,均在60%~70%之间;对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40%~50%之间。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对3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均小于30%;对庆大霉素也比较敏感,耐药率13.2%。以上分离菌株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联合用药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高度敏感,耐药率仅9.5%。多重耐药表型结果显示,75.5%的菌株耐2~7种药,24.5%的菌株耐8~13种药。通过PCR方法对奶牛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携带的耐药表型及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中有3种四环素耐药基因组合在流行。分别是tet M+tet L1株(4.76%)和18株分离菌携带bla Z耐药基因,检出率为85.7%。由此可见,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5种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多重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分离菌株中有tet M、tet K、tet L和bla Z耐药基因在流行,分别编码了对四环素类和β-内酰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47.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多发性禽类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在鸡养殖过程中十分容易发生。随着鸡群日龄增加,大肠杆菌对鸡群产生的危害也存在较大差异性。一般情况下雏鸡发病率和致死率十分高。最近几年,由于家禽养殖者不科学使用抗生素,导致鸡大肠杆菌病耐药性不断增加,防治难度越来越大。鸡群中如果出现该种疾病,如果防控不及时,将会造成严重的死亡率,给养殖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做好该种疾病诊断和防治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案例,就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实验室诊断方法和防治手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8.
牛皮蝇蛆病是由寄生于牛背部皮下组织内的牛皮蝇和纹皮蝇幼虫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该病在我国北方地区流行,新疆地区也有发生,危害严重。皮蝇幼虫的寄生可导致患牛消瘦、皮革质量降低和幼畜发育受阻,对牧业生产危害极大。笔者介绍了牛皮蝇蛆病的临床病状、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石羊河下游4种不同类型荒漠草地黑果枸杞群落物种组成及土壤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所调查群落中共有植物31种,分属9科27属,其中灌木植物12种,多年生草本8种,一年生草本11种;单科单属种较多,占到了总科数的50%;且黑果枸杞在不同群落中优势地位明显,对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2)相同土层不同类型荒漠草地,0~10cm、10~20cm、20~40cm及40~60cm下盐碱地有机碳含量最高,其值分别为1.08%、0.98%、0.89%、0.972%。与沙地相比,土壤有机碳(盐碱地)差异显著(P0.05),土壤速效钾盐碱地(除20~40cm外)和土壤全磷含量(盐碱地0~10cm)差异显著(P0.05),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全钾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类型荒漠草地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土壤有效磷(盐碱地)、土壤全钾(沙丘)、土壤全磷(盐碱地和砾石)具有明显的表聚效应。3)不同类型荒漠草地土壤微生物量总体表现为盐碱地沙地固定半固定沙地砾石,不同类型荒漠草地土壤微生物量差异不同,盐碱地中4种酶活性均为最高,同一类型荒漠草地不同土层,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微生物量和蔗糖酶逐渐减少。4)土壤有机质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和磷酸酶、蔗糖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全磷含量与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微生物量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微生物量碳和磷酸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50.
对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制备巨菌草(Pennisetum sp.)腐植酸和黄腐酸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硝酸、盐酸、乙酸、草酸、氨水均能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或木质素从而生产腐植酸和黄腐酸,其中10.0%氨水提取巨菌草得到的腐植酸含量最高,其次为37.5%硝酸和37.5%盐酸,草酸和乙酸提取得到的腐植酸含量最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毛霉(Mucor)、根霉(Rhizopus)、青霉(Penicillium)在巨菌草腐殖质的形成中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根霉对木质素的降解程度最高,生成总腐植酸的含量最高。根霉发酵制备得到的总腐植酸含量是10.0%氨水提取得到的总腐植酸含量的1.45倍,毛霉发酵制备得到的总腐植酸含量是10.0%氨水提取得到的总腐植酸含量的1.29倍,而枯草芽孢杆菌和青霉发酵制备得到的总腐植酸含量比10%氨水提取得到的总腐植酸含量低。37.5%硝酸提取得到的黄腐酸含量是毛霉发酵制备得到的黄腐酸含量的1.79倍,22.5%盐酸提取得到的黄腐酸含量是毛霉发酵制备得到的黄腐酸含量的1.98倍。综上可知,生物发酵法制备得到的总腐植酸含量比化学法提取得到的总腐植酸含量要高,而化学方法提取得到的黄腐酸含量比生物发酵法制备得到的黄腐酸含量要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