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氮磷配施对玉米‘良玉188’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田间试验,以玉米‘良玉188’为材料,设4个施氮量处理、3个施磷量处理,共组成12组配比方式。测定玉米叶片拔节期和灌浆期的光合特性相关指标;调查成熟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探究最佳氮磷配施比例,实现肥料效率的最大化。结果显示:N300P240条件下‘良玉188’拔节期到灌浆期的气孔导度的增加量为10.75%,净光合速率减少量为61.5%,蒸腾速率的增加量为64.24%,水分利用率的减少量为85.66%。在12个氮磷配施处理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穗粒数和百粒重逐渐增加,当施氮量为 300 kg/hm 2、施磷量为240 kg/hm 2时,玉米的株高为233 cm,穗位高为82.33 cm,穗粒数为582.67粒,百粒重为41.65 g,籽粒产量达到9076.05 kg/hm 2。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为300 kg/hm 2、施磷量为240 kg/hm 2时,玉米品种‘良玉188’光合效率最高;株高、穗位高和穗粒数等农艺性状相对较好,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针对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涉及学科领域多、实践性强的特点,探讨新形势下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思维定式,通过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满足区域种业发展需要、加强专业与企业合作以及专业间交流、建立多样性开放式实验等措施来开展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水平,培养创新型种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低氮胁迫对玉米自交系幼苗生物量和根系形态的影响,以35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测定了两个氮素水平处理后14d玉米幼苗的单株干重、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根冠比、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侧根数和初生根长。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下玉米幼苗根干重、根冠比、根总表面积、根体积、侧根数、根平均直径和初生根长显著增加,地上部干重和单株干重显著减小,而总根长没有明显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同一氮素水平下,玉米幼苗各性状的综合表现存在基因型差异,且在正常氮素和低氮条件下均可以分为6组。低氮处理后,选取的9个自交系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降低,PH4CV、B73和XY4的根系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其余6个自交系显著降低。此外,只有XY4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均较高。综合分析表明,XY4是低氮高效型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14.
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灌浆期棒三叶光合特性差异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唐65/昌7-2和PH6WC/PH4CV这2个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对其灌浆期15 d的棒三叶叶片长、宽、面积、叶绿素含量、主要光合参数及水分利用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个杂交种在叶片长、宽、叶面积以及干质量4个性状上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超亲优势;在叶片长度和宽度2个性状上,2个杂交种的棒三叶相较于其亲本均以宽度优势更为显著,其中又以先玉335穗位叶的超亲优势最大。对叶片干质量与叶片杂种优势比较发现,二者并不全吻合,并且有几个叶片在2个性状上杂种优势表现差异还比较大。仅先玉335穗位叶和穗下叶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具有显著的超亲优势外,其余叶片2种叶绿素含量均不具有超亲优势。对叶绿素a/b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亲本,杂交种的叶绿素a/b变化较小,其中,先玉335的叶绿素a/b以穗位叶较大,在3.0左右,另外两叶均在2.0左右;而唐65/昌7-2以穗上叶具有最大值(3.0左右),其余两叶则相对要小(2.0左右)。先玉335穗上叶的Pn,Tr,Gs这3个参数和唐65/昌7-2穗位叶的Pn表现为超显性表达模式,而先玉335穗位叶胞间CO2浓度存在负向超显性,其余则为加性或者显性表达模式。进一步对棒三叶水分利用效率分析发现,先玉335的穗位叶和穗下叶水分利用效率较2个亲本显著提高,超亲优势分别为48.04%和38.97%,而穗上叶则为-18.40%;唐65/昌7-2则仅有穗下叶水分利用效率具有超亲优势,达到52.12%,而穗位叶和穗上叶分别表现为偏低亲和偏高亲变化。研究结果可为玉米新种质的创制及杂种优势强的新品种培育积累有价值的材料和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