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7篇
  10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冀中南地区棉田盲蝽象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棉田用药次数、用药量大幅度降低,棉铃虫已经由原来的主要害虫降为次要害虫,而过去局部地区零星发生的次要害虫盲蝽象,其种群数量急剧上升,在冀中南棉区已经逐步上升为主要害虫,为害逐年加重。1危害情况棉盲蝽象在冀中南地区棉田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112.
为深入解析影响优质苜蓿干草生产的关键环境因子,为我国北方地区生产优质苜蓿干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测定紫花苜蓿不同收获期(不同茬次、不同花期)的干燥速率、叶绿素含量、主要营养成分(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相对饲用价值,RFV)等指标筛选苜蓿自然干燥的最佳环境条件,并通过各项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明确影响苜蓿自然晾晒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苜蓿自然晾晒中,影响苜蓿干燥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太阳辐射强度、气温、空气湿度和风速;影响苜蓿叶绿素含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太阳辐射强度、气温和风速;影响苜蓿CP、NDF、ADF及RFV等营养指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气温、空气湿度和风速,其中温度、风速对CP的影响极显著,空气湿度对NDF、ADF及RFV的影响极显著。综合衡量,影响苜蓿干燥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气温、空气湿度、太阳辐射强度以及风速。2)通过对各收获期苜蓿干燥速率、叶绿素含量及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综合分析,在与试验地气候条件相似地区,苜蓿自然干燥的最佳环境条件是:温度日均值26.29~27.95℃,空气湿度日均值34.74%~36.71%,太阳辐射强度日均值268.36~422.33 W·m^(-2),风速日均值1.59~1.82 km·h^(-1)。  相似文献   
113.
多媒体能把文字、声音、图像、音像、动画等传播媒体集于一体,并赋予教学信息传播的交互功能;计算机网络则能跨越时空来共享教学资源,使教员和学员能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专业相关知识,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4.
棉花杂种优势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概述了国内外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现状,分析了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与技术,并对今后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认为未来最具潜力的4大应用研究领域是不育系利用、化学杀雄剂技术、杂种优势预测技术和海陆杂种棉选育。  相似文献   
115.
通过对几个棉花品种离体叶片失水速率的研究,探索评价棉花抗旱性的新方法和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6.
正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猪传染病,广泛存在于猪群中,以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死产、产木乃伊胎为特征。1病原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原是猪细小病毒病,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自主型细小病毒,本病毒一般只能在来源于猪的生长分裂旺盛的细胞上增殖,其体外复制是杀细胞性的,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隆起、变圆、最后许多细胞碎屏黏附在一起使受感染的细胞单层外形不整,程"破布条状"。  相似文献   
117.
棉花新品种衡棉4号育苗移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衡棉4号的播期和栽培方式对品种的生育特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8日育苗移栽棉"处理在生育期、株高、果枝数上搭配比较合理,烂铃、霜前花和僵瓣比例适中,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和衣分显著增加,产量最高;纤维的长度、整齐度、强度、伸长率、反射率、黄度和纺纱均匀度指数等品质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达到了促进棉花早发、提高产量和改善纤维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8.
为了探讨缩节胺(DPC)化控对黄河流域机采棉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明确合理的化控时期和缩节胺用量原则。以机采棉新品系衡棉HD008为试材,设置3个不同DPC剂量处理。结果表明:DPC显著降低株高和果枝长度,减小果枝夹角和叶片面积,合理化控可有效塑造机采棉理想株型。DPC对产量及产量组分有显著的影响,适量DPC可增加伏桃和秋桃从而增加总铃数,增加铃重和子指,但衣分降低,适量DPC可增加产量。DPC显著提高纤维的断裂比强度,适控可提高纤维的整齐度,其它指标无显著影响。根据机采对棉花农艺性状的要求及棉株生长特点,可在棉花现蕾后开始化控,每10天左右化控一次,根据主茎日生长量控制喷施量,株高日增长量控制在1.5-1.8cm之间,株高控制在75-90cm之内。  相似文献   
119.
为研究鱼蛋白多肽对盐胁迫下甜糯玉米的缓解作用,以京科糯2010为试材,在150 mmol/L NaCl胁迫下,探讨不同浓度(0.2%、0.4%、0.6%、0.8%)的鱼蛋白多肽溶液对甜糯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不同浓度的鱼蛋白多肽对甜糯玉米浸种处理,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幼苗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幼苗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鱼蛋白多肽溶液后,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显著提高,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降低,其中均以0.6%的鱼蛋白多肽溶液处理效果最佳。试验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鱼蛋白多肽预处理可促进盐胁迫下甜糯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减缓盐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120.
利用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分子标记技术对99份来源不同的中国刺瘤型黄瓜(Cucumis sativus L.)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以确定中国黄瓜的遗传基础,指导育种实践.从77对引物组合中选出7对多态性较高的组合进行扩增,共扩增出382条条带,多态性带179条,多态性带比率为46%,总体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14.聚类分析显示,可将99份黄瓜种质资源划分为短瓜类群和长瓜类群,长瓜类群又可以分为3个亚群,3个亚群的黄瓜具有各自类群的表型特点.中国刺瘤型黄瓜种质资源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黄瓜育种优良的基因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