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9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81篇
林业   363篇
农学   353篇
基础科学   186篇
  215篇
综合类   2028篇
农作物   183篇
水产渔业   230篇
畜牧兽医   1070篇
园艺   546篇
植物保护   109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335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秸秆还田搭配土壤耕作对作物生长特性及产量有实质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设置旋耕+秸秆还田(RS)、免耕+秸秆还田(NS)、深松+秸秆还田(SS)、深耕+秸秆还田(DS)以及旋耕+秸秆不还田(CK)5个处理来探究秸秆还田搭配土壤耕作方式对小麦旗叶衰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秸秆还田与不同的耕作方式缓解了叶绿素与可溶性蛋白的降解,SOD、CAT与POD活性均保持较高的水平,SS处理酶活性持续时间最长,活性最高,其次为NS;旗叶MDA含量表现为CK>RS>DS>NS>SS,秸秆还田与不同的耕作方式显著延缓了小麦花后旗叶衰老。在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的耕作方式降低了旱地小麦出苗率与公顷穗数,但提高了分蘖成穗率,SS处理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比CK提高27.62%、10.91%、25.17%。综上所述,在旱地秸秆还田条件下,深松处理有利于缓解小麦旗叶的衰老,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02.
为发掘玉米叶片表皮蜡质合成与调控相关基因,以218份由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自交系组成的关联群体为材料,在原阳对其3个生物学重复叶片表皮挂水能力进行调查,利用1.25 M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的SNPs进行Q、K和Q+K这3种模型下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Q模型较K模型和Q+K模型能更好地评价叶片表皮的挂水能力。Q模型下,共检测到88个覆盖玉米9条染色体的显著SNPs(P ≤ 2.04E-6),88个SNPs分布于47个QTLs内,单个QTL可解释13.6%~45.6%的叶片挂水能力表型变异,47个QTL内共有97个候选基因,其中,77个具有功能注释。位于第2染色体上的转录因子NAC77(GRMZM2G018436)和第3条染色体上的亚油酸酯氧合酶(GRMZM2G156861)编码基因,是叶片表皮蜡质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03.
云南省德宏州发现3种草地贪夜蛾幼虫寄生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大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自2019年1月入侵我国以来,已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为加速对我国草地贪夜蛾寄生性天敌资源的发掘与防治潜能的评估,我们于2019年9月-11月对云南省德宏州玉米和小麦上草地贪夜蛾的寄生性天敌开展田间调查并对采集到的天敌进行分子鉴定。共发现3种草地贪夜蛾幼虫寄生蜂,分别为斯氏侧沟茧蜂Microplitis similis Lyle、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 Hellen和斜纹夜蛾长距姬小蜂Euplectrus laphygmae Ferrière,田间最高自然寄生率分别为12.00%、22.30%和5.33%。另外,田间调查发现在玉米和大豆上斯氏侧沟茧蜂还可寄生与草地贪夜蛾同属的斜纹夜蛾S.litura幼虫;在大豆和杂草上斜纹夜蛾长距姬小蜂可寄生甜菜夜蛾S.exigua幼虫。本研究将为今后开展草地贪夜蛾天敌昆虫的保护和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4.
煤炭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中有离层的产生,而且离层的发育是有一定规律的,正确掌握这一规律对合理进行离层带注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测资料和理论分析得出:上覆岩层中会同时存在多个离层,当岩层移动达到拐点即最大下沉速度时,离层迅速发育。在非充分或者极非充分采动条件下,覆岩内的离层会长期存在,注浆后可有效减轻或避免由于流变效应或采区周围采动影响引起的二次沉陷问题。  相似文献   
105.
加快构建现代化生态农业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浙江省龙泉市始终遵循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的重要嘱托,牢牢抓住绿色发展这个关键和靶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现代农业"两区"建设为抓手,以农旅融合为方向,以生态循环为动能,以质量安全为保障,加快构建现代化生态农业体系,推动生态精品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06.
107.
农业装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保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培养懂农机、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农机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为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创新和转型,通过构建“三自主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探索了一条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之路,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8.
为探明不同茶树品种的白茶适制性,比较了贵州省安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园引种的5个茶树品种(瑞香、梅占、紫玫瑰、浙农113、香山早,以福鼎大白作对照)一芽二叶原料在不同生产工艺条件下试制的白茶品质特征,并对成品白茶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的检测分析.结果 表明:5个茶树品种鲜叶制成白茶,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福鼎大白;香山早、...  相似文献   
109.
为探讨野外实测光谱数据对土壤肥力的估算能力,采集青海省湟水流域表层0~ 20 cm土壤样品220份,同步测量其采样位置的野外实测光谱数据,实验室对土壤养分、机械组成含量以及pH值进行分析.基于上述数据,对野外实测光谱反射率进行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S...  相似文献   
110.
为研究不同经营模式对落叶松人工林生长与多样性的影响,为华北落叶松森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龙头山种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布设与固定样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样地调查,研究N、T和CK 3种经营模式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与多样性的影响。N模式林分胸径年均生长量、平均单株材积年均生长量均高于T模式和CK模式,经营2、4、6年,N模式胸径年均生长量分别是T模式和CK模式的1倍、1倍、1.2倍、1.9倍、1.3倍、1.9倍,N模式平均单株材积年均生长量分别是T模式和CK模式的1倍、1.07倍、1.01倍、1.04倍、1.03倍、1.06倍;随着经营时间增加,径级分布在不断的变化,CK模式小径阶株数量百分比偏多,N模式和T模式中径阶株数量百分比偏多,N模式和T模式林分胸径分布相对CK模式向右偏移,N模式林分16 cm及以上径阶株数量百分比比T模式和CK模式提高了30.97%、17.24%;随着经营时间增加,N模式和N模式下灌草层物种数量呈现增加趋势,而CK模式下灌草物种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经营2年,N模式和T模式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